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5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男:女=1.43,中位年龄31个月,2岁以下占47.06%;急性型占91.37%,慢性型占8.63%。2、47.84%有前驱感染病史,31.76%在发病前1~4周有预防接种史。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73.81%,其中HPVB1945.24%。4、预防接种疫苗中乙肝疫苗34.57%,百白破疫苗24.69%,麻疹疫苗8.64%。5、临床表现94.12%以轻、中度皮肤粘膜出血为主,重度出血仅占5.88%。6、就诊时血小板数量:平均22.47×109/L,≤20×109/L占56.47%。7、骨髓常规涂片巨核细胞总数增多的占77.06%,分类中成熟无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数>成熟有血小板产生的巨核细胞数>裸核巨核细胞数。8、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97.42%血小板在2周内达正常,复发率4.29%。9、疫苗相关ITP的中位年龄6月,就诊时平均血小板数量22.3×109/L,95.06%患儿为轻中度出血;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占75.68%;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85.71%,其中HPVB19占64.29%;93.83%患儿治疗后平均4.90天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复发率3.7%。结论1、小儿ITP患者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2、病毒感染与小儿ITP关系密切,HPVB19在小儿ITP发病中有重要意义。3、疫苗相关的ITP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除发病年龄小外临床特点与其他ITP相似,相关疫苗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多见,应引起注意。4、HPVB19阳性患儿临床特点与一般ITP大致相同。5、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ITP疗效显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有严重出血或血小板极低的患儿止血效果明显,可以避免血小板输注和相关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目前治疗多用皮质激素及 或丙种球蛋白。我们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伍用抗病毒药治疗 2 4例 ,与对照组 19例比较 ,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ITP患儿 43例 ,为 1995年至 2 0 0 1年在我科住院的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8年山东荣成全国小儿血液会议标准[1 ] 。1、一般情况 :43例ITP患儿中 ,男 2 2例 ,女 2 1例。汉族 3 9例 ,维族 2例 ,哈族 2例。发病年龄自 2个月至 12岁。急性型 3 6例 ,慢性型 7例 (包括反复发作超过 6个月 2例 )。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 …  相似文献   

3.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大多呈良性过程 ,但在急性期 ,由于血小板数低 ,容易出现出血症状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以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采用了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IVIG)等 3种方案治疗急性 ITP患儿 5 8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所制订的 ITP诊断标准〔1〕,均为住院病例 ,男 3 6例 ,女 2 2例 ,年龄 4天~ 13…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急性最为多见。约20%~25%的急性ITP将发展成慢性难治性ITP[1]。初治ITP患儿治疗反应与疾病预后是否有关,对此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64例病例来源于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及出院后随访6月以上患儿。所有病例都为初诊初治,均符合ITP诊断标准[2],除外同时合并呼吸系统或其它系统感染者。记录资料包括:诊断时年龄、性别、治疗措施、治疗反应和实验室检查。2治疗方法血小板(PLT)<15×109/L伴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死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我院血液科自1995年12月至1996年12月采用了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ITP5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邮编430016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所订的ITP诊断标准,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2月~13岁,中位年龄3岁6个月;入院时平均病程9天,且均为初次发作;全部病例均表现有皮肤出血,鼻咽26例,齿龈出血20例,球结膜下出血6例,血尿3例,便血4例,血小板M20X…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114例ITP,急性型占80%,慢性型占19%,反复型1%。急性型病例中66%可找到诱因,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占60%),急性型中6个月内痊愈者占70%,提示本病预后较好。据病情轻重及血小板计数分度,轻度19%,中度32%,重度38%,极重度11%。重度、极重度病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后改为口报泼尼松,对控制出血疗效颇佳。但长期口服泼尼松并不能降低急性转为慢性ITP,对慢性ITP升高血小板疗效不佳,且在长期随访中发现部分病儿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提示长期服用激素,对ITP无益,反而使患儿内分泌代谢失衡,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儿的临床和骨髓细胞学资料。结果小儿ITP以男孩和急性型多见。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占40%,肠炎占6.7%,无明显诱因者占46.7%。患儿均有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计数(15~41)×109/L。150例患儿中,显效70例(46.7%),良效51例(34.0%),进步18例(12.0%),无效11例(7.3%),总有效率为92.7%。显效者中急性型明显多于慢性型(P<0.001);进步者中急性型明显少于慢性型(P<0.001);良效、无效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者疗效明显优于计数正常或减少者(P<0.01)。结论小儿ITP通常起病急,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一定关系,常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前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多少有助于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3例小儿急性ITP及17例对照组小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PVB19一DNA的检测。结果 23例急性ITP患儿HPVB19一DNA阳性者7例,阳性率30.4%,17例对照组小儿HPVB19-DNA检测均阴性,两组间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4.096,P<0.05)。结论小儿急性ITP的发生与HPVB19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房(ITP)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有关难治性或慢性ITP的治疗进展很快。根据ITP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脾部分栓塞的方法治疗12例小儿难治性ITP,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1992年10月一1997年10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共53例,其中12例为多次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诊断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标准,并符合脾切除指征。””‘12例患儿女8例,男4例,女男之比为2:1,年龄8一15岁,平均年龄11士2.06岁。发病时间0.5—3年,平均2.2士0.3年。所有病例均首选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规律、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1.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2~2003年住院ITP病例。分型并记录性别、年龄、血小板数、出血程度、诊断和治疗结果,比较急性与慢性、难治性ITP病例资料。2.对病程达0.5年以上患儿发信随访。3.总结死亡病例资料。结果ITP患儿262例,其中急性ITP 235例(89.7%),慢性24例(9.2%),难治性3例(1.15%)。1.急性组<6岁高发(81%),常有明显诱因,治疗恢复快。2.慢性、难治性组>6岁较多(33%),无明显诱因,治疗有效率低,恢复时间长。3.发病多为血小板重度、极重度减少(83.5%),临床多为轻度出血(70.2%)。4.随访66例:急性ITP18例6个月后确诊为慢性ITP;2例随访时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10%)慢性/难治性ITP病程6~12个月自行缓解。5.死亡1例,为慢性型,长期服用激素造成肾上腺皮质危象死亡。结论1.儿童ITP以急性为主,恢复快,预后好。2.部分慢性、难治性ITP患儿有自愈可能。3.切忌过度治疗。4.疗效不佳者需再评估。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成人发病屡有报道 ,但有关小儿病例报道较少 ,我院自19 91年~ 1996年收治本病 5例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并符合朱跃军等提出的诊断标准。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7~ 12岁 ;起病至确诊时间1月~ 2年。本文仅有 1例在本院首次确诊 ,余 4例均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并间断地给强的松或强的松及丹那唑治疗 3月~ 2年不等 ,发病前 2例分别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伴发烧曾用过小儿APC、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 ,余 3例病…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大多数ITP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代偿增生,同时伴有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1]。本文将1999~2004年我院收治ITP患儿47例骨髓像及血象的改变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999年元月至2004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ITP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2]。47例中男30例,女17例,最小年龄1月、最大年龄14岁,<1岁12例占25.5%,1~3岁14例占29.8%,4~7岁12例占25.5%,>7岁9例占19.2%o病程为l天~3个月不等。二、临床表现均有出血…  相似文献   

13.
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的治疗是首选皮质激素,但激素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80年代开始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我科采用小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配合激素治疗小儿ITP也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科2002~2005年收治ITP64例,均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34例;急性型55例,慢性型9例。发病年龄2月~14岁,平均(64.16±40.09)月。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IVIG加激素(简称治疗组,以下同)33例;其中急性型2…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婴幼儿严重者易致颅内出血,首选糖皮质激素是快速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我院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较好,现总结我院5年来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B19病毒感染相关性重症血液病51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B19病毒感染相关性小儿重症血液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51例小儿B19病毒感染相关性重症血液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与预后。结果 检测B19抗原或抗体阳性加B19 DNA阳性,确定为B19病毒感染的重症血液病患儿51例中,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包括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重度贫血6例,溶血性贫血并发急性再障危象3例,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所有患儿均重度或极重度血细胞减少,38例合并内脏出血,12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经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同时加强对症治疗与支持疗法、防治严重并发症,结果好转和治愈48例(94.12%),死亡3例(5.88%)。结论 B19病毒感染相关性小儿重症血液病应加强抗病毒及止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大多呈良性过程,但在急性期,由于血小板数低,容易出现出血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上,顷短期内提主血小板数以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等3种方案治疗急性ITP患儿5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呈多样性,疗效也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将我院近4年收治的92例ITP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患儿年龄从新生儿到14岁以下,其中新生儿1例,3岁以下58例,占63.0%,4~6岁26例,占28.3%,7~14岁8例,占8.7%,男44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1∶1.2。入院时轻度出血13例,占14.1%;中度出血63例,占68.5%;重度出血12例,占13.0%;极重度出血4例,占4.4%,其中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颅内出血1例。所有病例都有皮肤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IVIG)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但价格昂贵。我们采用强的松,小剂量IVIG治疗,效果亦满意,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分析1.观察对象收集94.1—97.12,用强的松,小剂量IVIG联合治疗ITP患儿12例,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所订ITP的诊断标准。急性型9例,慢性型3例。2.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5~12岁,平均8.2;患病时间最短12天,最长14月,平均362月,其患儿无论有皮肤典型出血点、瘀斑,合并肺炎2例、迁延性腹泻1例。入院时血小板计数18~46×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54例小儿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动态检测。揭示监测PAIg在儿科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月确诊为小儿ITP的54例住院患儿观察不同干预方案前后PAIg的动态变化,探讨小儿ITP的最佳优化治疗方案、以及PAIg与小儿ITP的预后和转归关系。结果 ①54例患儿PAIg中PAIgG阳性率明显高于PAIgM和PAIgA,急性患儿PAIg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②PAIgG检测值不同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一;③对联用丙球后PAIgG检测值持续不降的患儿。急性型易转为慢性型,慢性型患儿反复多次后易转为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敏感型;④适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提高临床缓解率。结论 ①小儿ITP PAIg以PAIgC;敏感度为高,其中急性型血小板相关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型者;②PAIgG检测值在500ng/10^7pA以下者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500~l000ng/10^7pA以上者.PAIgG持续增高者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敏感,易出现反复,PAIg持续在1000ng/10^7pA以上者激素治疗无效。为加用免疫抑制剂指征.加用免疫抑制剂仍无效者为脾栓塞、切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国外报道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取得良好疗效。借鉴其经验 ,本文观察应用干扰素治疗 10例难治性ITP患儿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0例难治性ITP患儿为我院 1999~ 2 0 0 2年住院患儿 ,男 2例 ,女 8例 ;年龄 6~ 13岁 ;平均病程 2 .1年。入院时血小板计数 30~ 4 0× 10 9/L ,治疗前均有皮肤、鼻腔、齿龈出血 ,其中并球结膜下出血 2例 ,血尿、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均曾用泼尼松 >6周 ,4例用长春新碱 ,2例用达那唑 ,6例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血小板无明显提高。均符合《血液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