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氧缺血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氧缺血后的细胞损伤发生于两个阶段,早期的神经元坏死组织梗塞与晚期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目前认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本文介绍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概念,其机制-凋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及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调亡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缺氧,缺血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缺氧缺血后的细胞损伤发生于两个阶段,好早期的组织梗死与晚期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目前认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周伟  陆良勇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4):228-230,I00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大鼠脑缺氧缺血(HI)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形式。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脑HI损伤标准动物模型,运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ISEL)技术对HI后不同时间点实验侧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回死亡细胞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HI迟发性脑损伤中,存在一种既不同于细胞凋亡又有别于细胞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Ⅲ型细胞死亡。光镜下,Ⅲ型细胞既表现为核固缩、核染色质边聚、细胞体积缩小等1型(凋记)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证明缺氧缺血脑损伤期间和损伤后,亚低温能够提供脑保护作用。适当延长亚低温维持时间可以抑制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保护机制是通过降低脑氧代谢率,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细胞毒性过程等多个环节。在新生儿临床广泛应用前尚需解决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研究证明缺氧缺血脑损伤期间和损伤后,亚低温能够提供脑保护作用,适当延长亚低温维持时间可以换制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保护机制是通过降低脑氧代谢率,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细胞毒性过程等多个环节。在新生儿临床广泛应用前尚需解决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迟发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 (HI)后迟发性细胞死亡是否存在细胞凋亡 ;分析不同检测手段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在建立新生大鼠脑HI损伤标准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脑组织病理学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 (ISEL)及DNA电泳等分别对HI后不同时间点的实验侧脑皮质、海马回中凋亡细胞的形态、特点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光镜、电镜下显示实验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皱缩、染色质凝集并出现凋亡小体,ISEL及DNA电泳证实有裂解DNA存在。且发现脑皮质及海马回凋亡性细胞死亡通常自HI后 6~12h开始,2 4h达高峰。结论 缺氧缺血可引起新生动物脑细胞凋亡。在脑HI迟发性损伤中不仅存在坏死,而且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凋亡过程。不同的检测手段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有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检测 ,才能正确判定凋亡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 (HI)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形式。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脑HI损伤标准动物模型 ,运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 (ISEL)技术对HI后不同时间点实验侧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回死亡细胞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HI迟发性脑损伤中 ,存在一种既不同于细胞凋亡又有别于细胞坏死的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III型细胞死亡。光镜下 ,III型细胞既表现为核固缩、核染色质边聚、细胞体积缩小等I型 (凋亡 )细胞的特征 ,又呈现为胞浆丰富、胞膜完整性丧失等Ⅱ型 (坏死 )细胞的特征。ISEL检测III型细胞无核周空晕、无凋亡小体形成。I型细胞在脑HI后6h开始明显增多 ,平均为 (2 1.3± 3.5 ) / 10个高倍视野 (10hpf) ;2 4h达高峰 ,为 (6 3.7± 3.2 ) / 10hp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脑HI后 2 4h可检测到III型细胞 ,平均为 (5 0 .6± 6 .3) / 10hpf;48h阳性率最高 ,为 (75 .6± 10 .2 ) / 10hpf,明显高于I型细胞 [(42 .3± 4.5 ) / 10hpf,P <0 .0 1]。III型细胞主要分布在坏死区或其周围。结论 新生大鼠HI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中 ,不仅存在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 ,而且还存在III型细胞死亡。III型细胞死亡是与凋亡和坏死相关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8.
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由于近年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细胞病理形态的深入研究 ,认为神经细胞凋亡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密切相关 ,尤其在再灌注后加重脑损伤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病中凋亡起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脑细胞凋亡成为脑损伤干预的重要措施。以下就国内外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亚低温治疗所谓亚低温指的是比正常脑温低 2~ 6℃ ,即保持体温和脑温在 31~ 35℃。近期国外报道 ,在 6个不同的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模型上 ,复氧或再灌注后半小时内降低脑温 2~ 6℃持续 3~ 7小时 ,显示能减轻脑损伤 2 5 %~ 80 % ,不仅近…  相似文献   

9.
神经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迟发性损伤中占重要地全^[1,2],因此通过抗凋亡治疗以抑制或减轻神经元的迟发性扣内务 可能成为治疗缺氧血性脑损伤(HIBD)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采用氨基胍(AG)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HIBD大鼠进行干预,探讨其对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缺血性损伤时神经元的凋亡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是一种细胞的坏死现象。然而,随着人们对细胞死亡过程认识的逐步深入,形态、生化、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证明,缺血损伤的神经元死亡方式,不仅仅是坏死,还存在凋亡(apoptosis)。事实上,任何低于引起坏死损伤域值的损伤因素均可导致凋亡。凋亡是一种细胞主动性死亡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即刻早期基因(cjun)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通过结扎Wistar孕鼠一侧子宫角血管(其宫内胎鼠作为对照),建立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剖宫产后存活不同时间大鼠大脑cjunmRNA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缺血后15分钟,大脑皮层和海马CA3区即出现cjunmRNA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至1~2小时,杂交信号最强,4小时后逐渐减弱,但到24小时,cjunmRNA表达又出现第二次高峰,以后逐渐减弱,至3天基本消失;对照组仅在生后24小时海马有较少量的表达。并发现缺血后2天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宫内缺血缺氧可使cjun的表达增强和凋亡细胞增加,cjun的改变可能引起了其后续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即刻早期基因(c-jun)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结扎Wistar孕鼠一侧子宫角血管(其宫内胎鼠作对照)建立围产期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及原位末端记标法观察剖宫产后存活不同的时间大鼠大脑c-junmRNA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 缺血后15分钟大脑皮层和海马CA3区即出现c-junmRNA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心跳骤停及动物暂时全脑缺血获再灌注后 ,尽管血流恢复 ,组织学损害仍继续进展 ,神经元死亡常于再灌注后数天出现 ,并选择性地发生在海马CA1区、纹状体、部分皮层等脑敏感区域 ,这种现象称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ND) ,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研究表明DND的发生与凋亡有密切关系 ,也有学者认为DND即是凋亡。但大多数资料来自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光镜观察 ,同时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资料甚少。本研究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DNA断裂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并分析二者的关系 ,以进一步了解脑缺血后DND的特征。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及分组 新西兰白兔 36只 ,由首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 ,体重 2 .0~ 2 .4kg ,雌雄不限 ,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 1、2、3、5、7d组和假手术组 ,每组 6只。二、脑缺血模型制作及取材 各组动物实验前单独饲养2 4h ,术前禁食 8h ,允许自由饮水。 2 0 %乌拉坦 80 0~10 0 0mg/kg静脉注射麻醉 ,仰卧位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 ,使用Sechrist呼吸机行控制性机械通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Madigen 5 0 0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缺氧缺血新生猪脑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实验性缺氧缺血后新生猪不同时段脑线粒体DNA8003bp损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将3日龄新生猪(n=5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实验0,24,48,72h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置于8%氧气2h制作HIBD动物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取各组动物左侧大脑海马区皮质提取脑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LXPCR方法扩增检测200bp及8003bpmtDNA片段。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以积分光密度(IOD)值表示。结果:8003bp片段缺氧缺血后0hIOD值22.616±2.276较对照组56.995±0.317显著降低(P<0.05),24h时IOD值为27.719±0.309和48h为49.491±3.233,有所恢复,仍低于对照组(P<0.05),72h时IOD值为55.972±2.23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氧缺血后新生猪脑海马区神经元mtDNA发生断裂性损伤,72h恢复至正常水平。缺氧缺血性mtDNA损伤可能与缺氧缺血情况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受到应激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HS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HSP的特点、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中HSP的表达及其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小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有很大影响,但发生这种损伤的确切时间很难把握。近年来研究发现HIBD后多种变化成双相性特点,并提出迟发性脑损伤这一重要现象,成为研究热点。迟发性脑损伤是发育中的脑经历缺氧缺血性损伤时的重要特征,与缺氧缺血后的即时损伤具有不同的机制,此种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结局直接相关。1 关于迟发性脑损伤的证据1-1 能量代谢方面 在新生儿、猪及鼠的研究表明,急性的HIBD导致细胞代谢出现双相变化:损伤后即刻出现ATP的降低,恢复氧、血液供应后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大脑皮层神经元缺氧缺血损伤后Pim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1日龄C57BL/6小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第8天更换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于1% O2条件下培养3 h后,换为正常条件下培养,即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以模拟体内神经元缺氧缺血状态。分别于OGD/R后0、6、12、24 h收集细胞,同时设立神经元正常培养组。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分别转染Pim1过表达质粒或空质粒,然后分别进行正常培养或OGD/R处理,分别命名为Pim1组、对照组、OGD/R组和OGD/R+Pim1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im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m1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C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OGD/R后神经元中Pi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且均从OGD/R后0 h开始下降,12 h最低,24 h回升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P < 0.05)。Pim1过表达转染使神经元中Pim1蛋白水平增加。Pim1+OGD/R组CC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GD/R组,Pim1+OGD/R组细胞凋亡率也较OGD/R组显著减少(P < 0.01)。结论 缺氧缺血损伤引起体外培养神经元中Pim1表达下降。过表达的Pim1可以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脑缺血时c-fos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c-fos蛋白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关系。方法48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42只。给动物吸入含有920mL/L氮气和80mL/L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2、4、12、24、48、72h)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2h达到高峰,持续至4h渐减低并持续至72h,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的出现与c-fos蛋白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c-fos蛋白强表达于HIBD新生大鼠的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自由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80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组动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将动物置于37℃恒温的密闭容器中,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的混合气体2.5 h,建立HIBD动物模型.分别于缺氧后6 h、24 h、48 h、72 h、5 d处死各组动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脑组织神经元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谷胱苷肽还原酶(GOD-PX)酶活力,ELISA法检测GSK-3β水平.结果 缺氧缺血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于缺氧缺血后6、24、48和72 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 <0.05).缺氧缺血组MDA和GSK-3β水平于缺氧缺血后6、24、48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a <0.05),至5 d 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SOD水平和GOD-PX酶活力于缺氧缺血后6、24、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Pa <0.05).神经元凋亡率与MDA和GSK-3β水平呈正相关,与SOD水平和GOD-PX酶活力呈负相关.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24~72 h为脑损伤高峰期,GSK-3β与自由基损伤参与了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受到应激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HS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HSP的特点、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中HSP的表达及其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