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齿外伤脱位再行复位固定后,常出现牙根部牙骨质与牙槽骨骨性愈合,牙周膜消失,因而不能进行正畸移动,有时还会影响邻牙的正畸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性开15年后的骨性以及牙性变化.方法 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性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 Fort 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CBCT研究成人骨性Ⅰ类、Ⅱ类高角患者错颌畸形中上前牙骨开窗、骨开裂的情况。方法将2018~2021年在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初诊患者中,按错牙合畸形分类,将362名成人高角患者分为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每组181人。应用CBCT分别测量两组牙齿骨质连续情况,并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Ⅰ类、骨性Ⅱ类上前牙区骨开窗发生率分别为12.22%、7.78%,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13.06%、26.39%,骨质连续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上颌中切牙骨开窗发生率高于骨性Ⅰ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上颌中切牙、尖牙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骨性Ⅰ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矫治前,骨性Ⅱ类高角成人患者上前牙区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较骨性Ⅰ类高,矫治时应引起正畸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评价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六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前正畸采用牙周辅助加速的成骨正畸(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第3代钕铁硼永磁体的出现为正畸治疗骨性反(牙合)提供了一种新的力源.本研究使用磁力(牙合)垫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取得了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正畸门诊诊断为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9~13岁.病例纳入标准:1)替牙期,且手腕骨片显示生长发育处于FG-G期,凹面型,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ANB<0°,前牙不能后退至对刃;2)反覆(牙合)深,3)反覆盖2~6 mm;4)无正畸治疗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正畸去代偿前后严重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严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3.6岁),分别在治疗前(T0期)和正颌手术前1个月(T1期)进行CBCT摄片。分别测量正畸前及术前正畸结束时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包括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根长度等指标。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正畸去代偿前后的比较结果显示:1正畸去代偿以后下切牙唇倾度增大,根尖点距舌侧骨皮质距离变小(P<0.01);2牙槽骨厚度未见明显改变;3唇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矫治后均有降低,尤其是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降低显著(P<0.01);4牙根长度测量未见明显改变。当下切牙进行较大范围的唇向倾斜运动时,牙根向舌侧骨皮质靠近,牙槽骨附着高度进一步降低。结论在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中,由于需要在不良的牙槽骨形态中移动下切牙,必须密切关注其牙周组织状况、牙槽骨形态变化以及牙根与牙槽骨的关系,选择恰当的矫治方案,减少下切牙过度地唇舌向移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19例和正畸后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20例和正畸后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与TMD关系不密切;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提示与TMD有关,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牙合)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牙CT评价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区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方法对3位牙槽突裂患者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裂裂隙区的三维牙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牙可以顺利移入植入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牙槽骨会随正畸牙的移动发生塑形改变,而不仅仅是牙齿在牙槽骨内的移动。结论牙槽突裂植骨及正畸治疗有益于重建牙弓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正畸上凳骨前牵引技术对唇腭裂患者在混合牙列早期出现的骨性反鸦进行阻断治疗,研究上凳骨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将治疗后的结果与儿童头测量正常值比较,明确上凳骨位置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上凳骨的位置前移变化有显著性(P〈0.01),但与正常值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结论 唇腭裂患者在混合牙列期,使用正畸方法进行上凳前牵引,可明显促进上凳骨发育,但单纯使用正畸尚不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Micro-Implant Anchorage)结合适合门诊开展的牙外科正颌手术与口腔正畸技术,治疗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方法:按牙外科正颌手术的方法,采用上颌前部根尖下骨皮质切开术 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拔除及颊侧骨皮质切除术,术前、术后结合微型种植支抗的正畸方法联合治疗。结果:两例患者经半年的治疗后,前突的上前牙区骨块及牙列后退至正常位置,取得较好的外观效果及咬合关系。结论:微型种植支抗结合牙外科正颌技术及正畸技术,对于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的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还将做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总结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病例报道1例改良的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于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辅助应用。诊治经过:在明确诊断及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去代偿前行改良的PAOO术式,包括保留龈乳头切口,全厚瓣翻开,牙根间骨皮质切开,填充骨移植材料但不放置屏障膜材料,以及改良的缝合方法。正畸去代偿后行正颌手术,且正颌术后进行术后正畸治疗。结果 PAOO术后17月,正畸去代偿结束时,临床疗效稳定,术区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角化龈宽度增加,未见明显牙龈退缩及严重牙周炎症。结论 PAOO在正畸正颌治疗中的辅助应用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牙周表型,减少牙龈退缩、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等牙周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恒牙列骨性开一直是正畸治疗的难点.用传统的固定矫治方法进行矫治,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正颌外科手术则费用比较昂贵,风险大.作者采用多曲方丝弓(multiloopedgewise arch-wire,MEAW)矫治技术治疗骨性开患者11例疗效均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和正畸前方牵引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可行性。方法 一例 16岁女性骨性上颌后缩患者 ,前牙反。经术前正畸后 ,先行改良LeFortⅠ骨切开术 颏成形术 ,但不前移上颌骨 ,而是通过面具进行前方牵引。结果 骨性上颌后缩得到明显改善 ,反解除 ,SNA由 77.35°矫治到80 .2 5°。结论 改良LeFortⅠ骨切开术结合正畸前方牵引是治疗生长发育停止后骨性上颌后缩的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对象、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本组20例唇腭裂患者分别于植骨术前05~1年采用方丝弓、细丝弓固定矫治器或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增加上颌扩弓装置。结果经正畸治疗后,上颌牙齿排列整齐,牙齿扭转得到纠正,牙弓形态正常,裂区两侧倾斜牙齿扶正,为植骨提供了良好的间隙。20例植骨手术均成功,伤口I期愈合,骨密度正常。结论牙槽突植骨术前后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畸治疗为顺利进行植骨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使唇腭裂患者的牙形态及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替牙期错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畸治疗的理想时间通常为恒牙初期,然而对于有些牙源性错畸形,在替牙期可以采用非常简单的矫治方法,在很短时间内矫治完成,阻断错畸形继续发展;对于功能性错,早期阻断异常的神经肌肉反射,治疗简单而且效果良好,但是如果不及时矫正,最终将导致齿槽骨及颌骨异常;对于有些骨性错畸形,在替牙期进行正畸治疗可以利用患者颌骨的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的生长施加影响,纠正或改善颌骨畸形。这些病人若等到恒牙期再开始正畸治疗便错过了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期,大大增加恒牙期正畸治疗的难度,因此替牙期正畸治疗的目的是尽早纠正已存在的或发展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和正畸前方牵引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可行性。方法一例16岁女性骨性上颌后缩患者,前牙反。经术前正畸后,先行改良LeFortⅠ骨切开术+颏成形术,但不前移上颌骨,而是通过面具进行前方牵引。结果骨性上颌后缩得到明显改善,反解除,SNA由77.35°矫治到80.25°。结论改良LeFortⅠ骨切开术结合正畸前方牵引是治疗生长发育停止后骨性上颌后缩的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发育畸形,同时存在牙性与骨性关系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咬合功能,社会交往甚至心理健康。对于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掩饰治疗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面形和咬合关系,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传统模式、手术优先模式以及手术提前模式等多种方法,本综述旨在对现有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进行一系统阐述,并分析对比不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的疗效与术后稳定性,以期为成人骨性Ⅲ类的临床规范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尹莉 《口腔正畸学》2001,8(Z1):29-30
目的介绍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学龄儿童牙槽外伤进行复位固定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对外伤后需进行复位固定的松动、移位牙,根据其数目及部位选择合适的颌内健康牙作用支抗,采用直径0.018"以上的不锈钢丝、镍丝或不锈钢方丝作为稳定弓丝,利用正畸片段弓或2×4技术原理对患牙进行复位固定,对不能直接复位且缺乏自行萌长条件的患牙进行弹性牵引,引导其进入正常牙列.结果学龄儿童有其特殊的心理和解剖生理特点,利用固定正畸技术进行松牙固定,克服了外科常用的金属丝结扎、牙弓夹板等固位方法的不利因素,且避免结扎时对牙周组织的二次损伤,操作简单,拆除方便,易于护理.平均疗程1个月,复位固定疗效佳.结论儿童牙槽外伤可合理正确运用固定正畸技术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正畸的效果。方法:对7名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轻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矫治前后的 CBCT 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的患者前牙内收时间为3.2个月;上中切牙明显内收,上颌牙槽骨也有内收,随着上颌切牙的内收上唇内收明显。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成人患者能够加速牙齿移动,并尽可能地实现前牙的整体内收,改善了患者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耠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胎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