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方治验5则     
李吉祥 《河北中医》2008,30(4):388-389
经方是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的方剂。《伤寒论》虽为治疗外感的医书,根据其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推而广之,亦可以治疗内伤杂病。《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澳洲运用经方进行辨证论治收效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聂惠民教授经过学识伤寒、讲授伤寒、创研伤寒、诊用伤寒、论写伤寒,而专攻仲景学术,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其理、法、方、药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她善于运用经方,灵活运用经方,尤其...  相似文献   

3.
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世纶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承于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经方家胡希恕等人,四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经方研究。曾在国内率先提出《伤寒论》是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著有《经方传真》、《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等书,在运用经方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处方常药简效速。现将冯教授运用经方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聂惠民教授经过学识伤寒、讲授伤寒、创研伤寒、诊用伤寒、论写伤寒,而专攻仲景学术,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其理、法、方、药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她善于运用经方,灵活运用经方,尤其善于运用合方治疗疑难杂病,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如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痰浊内盛、肝阳上亢之眩晕;用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气郁结、木郁乘土之眩晕;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胆郁滞、心气不足之失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痰饮内阻、气阴不足之胸痹。  相似文献   

5.
钱橙  王旭 《江苏中医药》2014,46(4):79-81
经方是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经方组方精炼,结构严谨,疗效显著可靠。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独到之处。近年来,临床医家将白虎加人参汤、桃仁承气汤、肾气丸、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诸多经方,灵活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6.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但何谓经方,即便中医人士及古今文献也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经方是以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初用单味药治病,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后经秦汉逐渐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再经汉晋集成《伤寒杂病论》。凡提经方,不但指《伤寒论》等书中之方剂,而且要包含方证之理论体系,即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其理论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对应,疾病乃愈。  相似文献   

7.
正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所记载的方剂。《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经方是相对于宋、元代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是医方之祖,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化裁出一系列方剂。经方短小精悍,药少力专,疗效显著,常为后世医家所沿用。经方具有"简、便、廉、效"的优点。笔者在临床中尝试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常常效如  相似文献   

8.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金匮要略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此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但是在当代临床应用中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经方...  相似文献   

9.
杨世权 《中医杂志》2006,47(11):872-872
答: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经方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有是证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即张仲景所云:“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今人应用经方,必须熟悉张仲景的这种思维方法,掌握经方应用的辨证要点,才能提高疗效。抓住该方的主症:每一个经方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适应范围,经方与适应范围的结合则称之为汤证,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每一个汤证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证候群,其中又有“主症”…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及《金匮要论》所论之"不得眠"病机,不外乎为阴阳虚损、阴阳失和以及邪浊、火热上犯心神。据此,本文对张仲景治疗不寐相关经方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不寐之辨证遣方。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47-648
正经方是指汉代之前的经典医著中所记载的方剂,其中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主要代表。经方大多药味精简,却配伍严谨,疗效卓著,故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中医治疗皮肤病与治疗内科杂病均秉承"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所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方中着眼整体、调和阴阳脏腑气血的理论对于治疗皮肤病同样适用。张晓杰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重视对经方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择医案数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世权 《中医杂志》2007,48(4):375-376
答: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经方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有是证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即:“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今人应用经方,必须熟悉这种思维方法,掌握经方应用的辨证要点,才能在临床上提高疗效。1抓住该方的主症:每一个经方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适应范围,经方与适应范围的结合则称之为汤证,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每一个汤证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证候群,其中又有“主症”、“次症”、“或然…  相似文献   

13.
经方新释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就经方而言,《辞海》云:“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方相对而言。”《中医大辞典》又云:“汉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⑧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均称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为经方。但笔者认为:经方,不仅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之方,而且应包括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的确具经典、经验、经济之意涵和特色的方剂,前者为狭义之经方,后者为广义之经方。诚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所说:“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简称,是数千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得以延续至今的临床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用好经方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军毅 《四川中医》2006,24(6):23-24
东汉医学大师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载方113首(佚1方)、《金匮要略》205首(佚4方),历经临床验证,功效卓著,被称经方。本文作者认为其在临床应用时须在谨守病机、方药的配伍加减和用量、煎煮液的选用、服药方法等方面细加注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玲 《福建中医药》2009,40(1):44-45
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伤寒方的临床运刖.贵在求实辨证,权衡病机,斟酌用药。《伤寒论》理论的临床指导作朋熏在注重辨证准则、掌握组方原则、熟悉病机主症、灵活化裁方药。笔者通过四大经典理论的学习.在临床应用中以伤寒方为主方,根据肛肠专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加以化裁,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元朝  徐珊容 《新中医》2011,(9):152-153
《伤寒论》所创立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张仲景创立的方剂由于选药精当,组方严谨,疗效可靠,因而被后人奉为经方。笔者通过学习《伤寒论》和俭匮要略》,应用经方治疗眼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介绍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7.
梁枫林 《河北中医》2010,32(5):689-690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方例,被后世尊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用之得当,其效如神。笔者效法张仲景,习用经方,兹举验案4则。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所载方皆以制方规范、结构严谨、实用显效而为世代医家尊为“众方之祖”,并公认为“经方”。通常应用于一股的伤寒杂病疗效固然好,即便是危急重症,亦屡建奇功。在此,笔者结合对经方学习与实践之浅见略作阐述,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诚如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的...  相似文献   

20.
经方临床运用专题学习网站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义有多种,本文仅将经方概念限定为张仲景著作所载之方剂. 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首次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创立的理法方药一体化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中医临证各科的理论基础.其所收集或创制之方大多配伍精当,药简效宏,为后世医家所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