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透析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记录血液透析期间出现的心律失常事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共实施9000次血液透析,透析过程中并发心律失常850次,发生率为9.4%。而在心律失常类型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好发于透析3h左右,以及透析结束时,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闷、心悸、心慌、大汗、头晕等症状。经过相应处理后,心律失常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缓解,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血液透析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应积极纠正其诱因,有效预防和纠正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防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记录其并发心律失常的的临床特点与应对治疗方法效果。结果 60例患者血液透析总次数为2520次,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为339次,其发生概率为13.45%,其中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患者。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发生率高,需要进行有效防治才能减少其发生率和事故率,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在进行总共1038次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有208次。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主要包括室上性早博、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同。结论加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的防治,对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53-2455
目的 回顾性分析91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探讨透析中对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集2010年1至12月在肾脏病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91例患者的信息,对其基础疾病特征、血液透析治疗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转归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血液透析13517例次,在血液透析时发生心律失常3123例次(23.1%),其中期前收缩(频发性室上性和/或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房性和/或室性早搏)共2368例次,占75.82%;心房纤颤455例次,占14.57%;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次,占6.72%;室性心动过速55例次,占1.76%;窦性心动过缓21例次,占0.67%;心室颤动9例次,占0.29%;交界性逸搏5例次,占0.16%.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及临床干预治疗,部分患者需要调整血液透析方案及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部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病例。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3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956次,共发生心律失常242次(25.31%),且半数以上的心律失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4h。同时发现年龄与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比。年龄越大,心脏损害并发症越多,血清K+浓度也相对增高。提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年龄、并发症、血清K+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测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转为慢性肾衰率、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SCr、BUN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转为慢性肾衰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6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68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1860例次,发生心律失常1084例次,发生率58.3%,上机后2.5 h内发生心律失常708次,比例为65.3%,心房颤动最多见,其次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多,病因复杂,发生率与年龄、超滤量、电解质紊乱等有关,应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重症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重症瓣膜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中,围手术期死亡9例(17.3%),包括室性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严重感染2例和肾衰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8例,其中,12例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5例发生急性肾衰,分别及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博和床旁血液透析后治愈;另有1例发生术后再出血,积极再手术止血后康复.结论 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办法,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贫血程度及超滤脱水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在30例患者每周透析2~3次,1年约共血液透析约3600例次,出现心律失常420次,发生率12%左右。结论积极纠正诱发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0例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比护理前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共发生142次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早搏63次(44.4%),心房颤动21次(14.8%),偶发室性早搏36次(23.4%),频发室性早搏或二联率18次(12.7%),窦性心动过缓3次(2.1%),心室颤动1次(0.7%)。积极处理后,71例在下机前,心律失常得到缓解,9例在持续治疗1~2 d后,症状缓解,本组患者未发生死亡。结论根据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特点,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时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高钾血症28例次,经紧急血液透析救治后,血钾恢复正常,高钾血症的心电图典型改变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改善,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血液透析是救治高钾血症最快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64例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等心功能指标和血清ox-LDL水平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x-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有效降低血清ox-LDL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因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及合并症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心律失常患者比例比较高。结论患者的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患者有低氧血症是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心率失常发生率低于急性期,心律失常随着心衰程度变化而变化。同时,与患者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世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84-18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53例(MHD)患者,4662例次透析中304次心律失常临床资料,并分析原因。结果:4662例次透析中出现304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5%,53例患者中均发生过心律失常。30例次(0.64%)因冠心病快速房颤、超滤量大合并低血压,提前结束透析。结论:透析中心律失常类型呈多样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患者心脏基础病为主,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为多发人群,脱水速度及血压突然变化是主要诱发因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MHD中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快速心律失常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俊荣 《天津药学》2007,19(4):28-29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血液透析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4例慢性肾衰患者,于透析中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75 m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心率、心律及QT间期变化。结果:12例(85.7%)复律,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另外2例加用口服药后,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其中2例心率降至60次/min以下,停用后恢复,未见有低血压发生。结论:胺碘酮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92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老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采用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碳酸氢盐透析,每周2~3次,每次4~5小时,血流速200~260ml/min,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行生化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血透11750例次,出现心律失常1135例次,发生率9.66%,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心律失常多发生于上机后2~5小时,与年龄、超滤脱水量、心肌缺血、贫血、电解质紊乱相关,尤以血钾紊乱密切相关。结论血透中发生心律失常原因多方面,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针对病因防治,可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肾衰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低血糖、低血压的控制措施。方法选择年龄≥65岁,生命体征平稳,无低钠血症、低糖血症,无炎症。分两次治疗。前6个月无糖透析液治疗,后6个月接受加糖A液(30g/L)治疗。结果应用含糖透析液透析1 990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124例次。发生低血压64例,发生低血糖合并低血压36例次,总发生率11.26%。显著低于前6个月无糖透析液治疗(P〈0.01)。结论含糖透析液可降低老年肾衰患者在透析中低血糖、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1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便于对并发症进行及早干预,及时防治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14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院14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了18689例次血液透析,有15462例次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症、痛性肌肉痉挛及心律失常等,其中最常见的为低血压、高血压。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应该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肾功能衰竭是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的症候群,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血液透析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我院自1986年~1999年对269例急、慢性肾衰病人进行了12962次血液透析治疗,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69例肾衰患者中男性183例,女性86例,年龄10~78岁,平均46.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