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有关病证结合药理模型的文献报道,分析了现有病证结合药理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研究思路,从而为构建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药物评价技术与研究平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11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56例,比较组别间疗效.结果 中西医组痊愈率(30.4%)、显效率(39.3%)及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西医组,无效率(12.5%)和恶化率(0)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显著下降,且中西医组治疗后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效果更加确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给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的肾上腺素(Adr),来制备血瘀模型。通过与血瘀模型的阴、阳对照组比较,来研究通脉络胶囊预防血瘀形成的作用,即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设五组动物:通脉络胶囊高、低剂量组、复方丹参片组、血瘀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血瘀模型组使反映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呈粘、浓、凝聚的各项指标明显提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说明实验模型可靠。通脉络胶囊高剂量组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复方丹参片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脉络胶囊能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中的各项指标,预防血瘀的形成,即表现出较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它的抗血瘀形成的效果与剂量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0例)以及在西医基础上加入补阳还五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40例),两组均治疗14d,对两组治疗情况、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治愈10例(25.0%),显效19例(47.5%),有效8例(20.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愈6例(15.0%),显效14例(35.0%),有效10例(25.0%),无效10例(25.0%),总有效率75.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CSS评分以及BI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针灸与中药治疗,能够提升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激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屡孕屡堕、小腹坠痛、阴道出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屡孕屡堕、小腹坠痛、阴道出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评分分别为(0.33±0.17)、(0.25±0.11)、(0.43±0.16)、(0.38±0.19)、(0.37±0.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1±0.32)、(1.09±0.23)、(1.13±0.35)、(1.23±0.34)、(1.25±0.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β-HCG、P、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中医证候,提高β-HCG和P水平,有助于稳固胎元,促进妊娠的维持,抑制流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脑宁片对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大鼠血瘀模型症状积分、血液K值、变性指数、电泳指数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0只,随机均匀分为6组,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5组为大鼠造血瘀模型,分别为模型组、脑安片组、大、中、小剂量心脑宁片组。评价大鼠血瘀症状积分,测血液K值、变性指数、电泳指数。结果造模成功,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均出现显著血液症状(P〈0.01);以大剂量心脑宁片组对血瘀症状的改善作用为好。大、中剂量心脑宁片组和脑安片组可显著降低K值(P〈0.01);心脑宁片组可使变性指数显著变大(P〈0.01);心脑宁片组可使电泳指数显著变大(P〈0.01)。结论心脑宁片有很好的改善血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大鼠40只,体质量(200±20)g,每组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模型+刺五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取血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模型复制剂:10%高分子右旋糖酐。结果刺五加注射液2.5ml·kg^-1·3次/d·3d或5ml·kg^-1·3次/d·3d可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于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高粘状态、并发症以及预防及控制部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糖微平丸对糖尿病、高血压和微循环障碍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用肾上腺素加冰水应激造成的血瘀大鼠模型,观察糖微平丸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分析全血还原黏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结果:所建立的急性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糖微平丸能改善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增高等指标,以高剂量更明显。结论:糖微平丸具有良好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补肾健脾颗粒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颗粒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给予肾上腺素和冰处理后,可造成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压积值增加。实验开始连续灌胃给予补肾健脾颗粒小、中、大剂量(3.13,6.25,12.5 g生药/kg)7 d,于第7天按上述方法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停食后次晨给药1 h后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补肾健脾颗粒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值。结论补肾健脾颗粒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粘稠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清脑片对小鼠脑膜微循环及血瘀模型的影响。方法 60只昆明种小鼠,SPF级,♀♂各半,随机分为清脑片组、脑络通组(高、中、低剂量脑络通胶囊混悬液)、空白组及模型组6组,灌服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记录小鼠平静后2 min内的血流灌注量。取结扎(空白组做假手术)前110~120 s的血流灌注量平均值作为结扎前的平均灌注量,取230~240 s的血流灌注量平均值作为结扎后的平均灌注量,并进行分析。另取60只KM小鼠,SPF级,♀♂各半,随机分为6组,给药方法同前,每天给药1次,连续灌服15 d。除空白组每天后腿肌注生理盐水外,其他5组每天后腿肌注地塞米松0.8 mg·kg-1,连续肌注15 d。于第16天灌药及肌注后1 h,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全血黏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P<0.01)。脑络通组和清脑片高剂量组可显著改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小鼠脑血流量减少(P<0.01);清脑片中剂量明显改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小鼠脑血流量减少(P<0.05)。高剂量清脑片组可显著降低高切和中切黏度(P<0.01),中剂量清脑片组可明显减低高切和中切黏度(P<0.05);高、中剂量清脑片组可明显降低低切黏度(P<0.05)。结论 清脑片对小鼠脑膜微循环以及小鼠血瘀模型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水蛭不同提取工艺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水蛭不同提取工艺对急性血瘀模型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大鼠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模拟"暴怒"状态,以冰水浸泡模拟"寒邪"侵袭,使动物迅速形成血瘀状态,采用预防性实验治疗,即预先分别给不同工艺水蛭提取物各8 d,然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不同工艺提取物可降低实验性大鼠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黏度.结论:不同工艺提取物均能显著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姜精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0.05%吐温80)、模型(0.05%吐温80)、复方丹参片(1500mg·kg-1)和姜精油高、中、低剂量(80、20、5mg·kg-1)组。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低、中、高剂量姜精油可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能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结论:姜精油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性,能改善血液的高黏状态,防止血液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用细辛对大鼠外伤性血瘀模型的影响。方法用铁杵击大鼠右后肢软组织,造成外伤性血瘀模型。观察高、低剂量细辛酒糊对外伤性血瘀模型大鼠受损组织症状积分、右后肢周长变化、血液流变学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细辛酒糊组可明显降低大鼠损伤症状积分,显著减轻右后肢的肿胀,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动物的病理组织损伤。结论细辛酒糊外用对大鼠外伤性血瘀模型有很好的疗效,提示细辛外用具有消肿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漳州正兴医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以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1组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1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化指标水平(血脂、血糖)与生活质量,统计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脑梗死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随访6个月脑梗死再发率2.00%低于对照组16.00%(χ2=5.005,χ2=4.396,P<0.05)。结论: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的减轻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降低血脂、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疗效,降低随访6个月脑梗死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延胡索醋制前后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急性血瘀证大鼠为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醋延胡索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全血高切、中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显著性降低,相同剂量下以醋品降低更为明显;醋延胡索高剂量组红细胞比积、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生品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同剂量生品组比较,醋品组在全血黏度(50,30,5s-1),血沉方程K值,变形指数几个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延胡索醋制后对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趋势稳定,作用明显,提示醋制延胡索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脑宁片对肾上腺素致大鼠血瘀模型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和凝血时间血液K值、聚集指数、变性指数、电泳指数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6组,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5组大鼠予肾上腺素造血瘀模型。测定凝血时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K值、变性指数、电泳指数。结果造血瘀模型成功。心脑宁片组和脑安片组可显著降低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P<0.01);可显著延长凝血时间(P<0.01);大、中剂量心脑宁片组和脑安片组可显著降低K值,显著增大变性指数和电泳指数(P<0.01)。结论心脑宁片对肾上腺素致大鼠血瘀模型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碟脉灵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ml加冰水中浸泡5min复制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碟脉灵注射液(DMLI)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DMLI5、10g生药/(kg·d)可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降低。结论DMLI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这对于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高黏状态以及动脉硬化的发展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建立理想的糖尿病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中医药实验研究应尽量达到病与证的造模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中医病证结合的特点。本文将从近年来糖尿病中医病证结合两方面的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