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苏醒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信宜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4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所有患者做好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麻醉诱导后,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维持,研究组给予七氟醚麻醉维持。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术后2、12、48 h的疼痛程度及苏醒指标。结果:T1(诱导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T2(插管时)时研究组舒张压(DBP)、SBP、MAP、HR均低于对照组,T3(拔管时)时研究组MA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12、48 h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较好,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增强患者苏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使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研究组采用丙泊酚麻醉。结果 T1(气管插管前)、T2(开始手术时)和T3(建立气腹5 min后)研究组SBP、DBP和HR等指标水平均较T0(诱导前时)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丙泊酚麻醉,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72例患者分成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各36例。丙泊酚组行靶控输注麻醉,七氟醚组行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麻醉效果优于七氟醚组,丙泊酚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七氟醚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优于七氟醚吸入麻醉,镇痛效果理想,临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诊疗的100例实施七氟醚麻醉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联合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两组苏醒时、苏醒后5 min以及拔罩后1 min的MAP及HR水平、躁动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以及躁动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苏醒时、苏醒后5 min以及拔罩后1 min的MAP及HR水平、躁动评分、镇静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过程中,可有效维持患儿血压,并稳定心率,提升镇静效果,减少躁动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对减轻老年患者应激反应及改善苏醒质量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以术中所用麻醉方式分组:对照组33例行舒芬太尼+七氟烷麻醉,研究组33例行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两组术中应激反应进行观察,评估两组苏醒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各应激激素水平、术后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应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可减轻老年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苏醒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的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9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研究组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MMSE评分术后3h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对照组则为术后6h;研究组手术相关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均可导致老年患者POCD,但前者与后者相比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手术麻醉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2013年的100例在我院实施的小儿手术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观察组患儿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使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两组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出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观察组比对照组优秀,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除此之外,患者的呕吐、分泌物增加、精神症状均为观察组优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是12%,对照组是24%,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七氟醚组患者接受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一致。术毕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及离开PACU后12、24及48小时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七氟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24.7±7.8)分钟、(44.3±8.6)分钟、(57.2±14.6)分钟]均略短于对照组[(28.7±12.9)分钟、(50.7±16.8)分钟、(65.6±20.8)分钟],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者离开PACU后12、24及48小时的MMSE评分[(24.9±1.7)分、(25.1±0.9)分、(26.7±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1.4)分、(24.1±1.2)分、(26.3±1.3)分](P<0.05),术后外周血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可以通过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后的炎性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适用于创伤较大的肝脏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小儿手术的应用效果,并查明意识消失和术后清醒时间。方法从我院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采用七氟醚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则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意识消失和术后清醒时间,要少于对照组患儿。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对小儿手术上,具有引导快速,意识消失、术后清醒时间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照麻醉药物的不同分成丙泊酚组(n=35)和七氟烷组(n=35),对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与七氟烷+瑞芬太尼联合。结果丙泊酚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评分及拔管时间与七氟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中应用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的镇静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和静吸复合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凭静脉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低血压和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腹后5 min,全凭静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气腹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全凭静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后6 h、12 h、24 h,全凭静脉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和麻醉后7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6 h和12 h,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可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更稳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2分钟(T1)、手术持续1小时(T2)、手术持续2小时(T3)以及手术持续3小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pH、动脉血氧分压(PaO2)、碱剩余(BE)以及血乳酸浓度(Lac)。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分钟时HR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分钟时MAP变化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持续3小时后Lac、BE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pH水平变化在手术持续2、3小时时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全身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机体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较小,且对于长时间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明显缓解内脏氧合失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3天,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减轻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为区分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组5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丙泊酚的使用剂量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采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达到明显的镇痛、麻醉效果,且术后恢复意识所需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不良反应少,颇具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32例行脑功能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麻醉,治疗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围术期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4/68),对照组为17.2%(11/64),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舒芬太尼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麻醉前电针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6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电针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静脉全身麻醉,电针组患者全身麻醉前30分钟行百会、内关电针干预并持续至术毕。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前1天及术后1、3、7天POCD和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术后1、3天,电针组患者POCD发生率分别为40.00%(12/30)、13.33%(4/30),对照组分别为66.67%(20/30)、43.33%(13/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天,电针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为(23.77±2.08)分、(19.69±1.70)分,对照组分别为(26.78±2.16)分、(23.41±2.18)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7天,电针组患者PONV总发生率[26.67%(8/30)]低于对照组[40.00%(12/30)](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患者术后转归,减少POCD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等效剂量的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时引起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级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3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舒芬太尼组(Ⅱ组)和瑞芬太尼组(Ⅲ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3分钟(T2)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三组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的SBP、DBP、MAP、HR在T2时间点时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组患者的SBP、DBP、MAP、HR在T1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3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舒芬太尼组(Ⅱ组)和瑞芬太尼组(Ⅲ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3分钟(T2)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三组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的SBP、DBP、MAP、HR在T2时间点时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组患者的SBP、DBP、MAP、HR在T1T2时间段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T1时间点,Ⅰ组和Ⅲ组患者的SBP、DBP、MAP、HR与Ⅱ组患者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T2时间点,Ⅲ组患者的SBP、DBP、MAP、HR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组8例(25.80%),患者发生心动过缓,明显高于Ⅰ、Ⅱ组[2例(6.45%),1例(3.2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期的应激反应抑制作用不佳,瑞芬太尼能够引发严重的心动过缓,舒芬太尼不仅能够有效维持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而且无明显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其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原发性结肠癌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肝穿刺结肠癌射频消融术治疗,A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3%异氟醚,B组给予丙泊酚2 mg/kg麻醉诱导,其他诱导给药两组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浓度,并随访术后躁动情况及咽喉反射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24小时(T3),两组患者IL-10、IL-4、HMGB1及VEGF-1浓度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T00.05)。根据围术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术后24小时随访情况分析,A组患者5例(11.11%)发生术后躁动,B组16例(3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吸入较异氟醚可更好地调节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浆炎性因子IL-10、IL-4、VEGF-1及HMGB1的水平,提高了肿瘤患者抗炎能力,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妇科收治的98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研究组患者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研究组患者泵注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后5分钟、意识消失时、置入喉罩后1分钟、置入喉罩后4分钟时的心率、MAP均显著低于泵注前(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清醒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且麻醉诱导时间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麻醉中对肌肉松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需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麻醉药物均选用顺式阿曲库胺,根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Ⅰ、Ⅱ两组,每组各39例。Ⅰ组患儿顺式阿曲库胺剂量为0.10 mg/kg,Ⅱ组为0.15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肌肉松弛效果、插管条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儿插管条件良好27例(69.23%),Ⅱ组患儿插管条件良好33例(84.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注射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麻醉药物起效时间、肌肉松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患儿TOF无反应时间(T1持续为0%的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体内发挥作用时间均明显较Ⅰ组更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3/39),Ⅱ组为10.26%(4/3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应用0.15 mg/kg剂量的顺式阿曲库胺可取得良好的肌肉松弛效果,有助于顺利插管,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小儿麻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