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飞利普16排螺旋CT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在我科采用飞利普16排螺旋CT诊断的50例疑似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经16排螺旋CT确诊46例,确诊率为92%。其中病灶位于左侧16例,右侧30例。确诊的病例中共检出病灶60个,其中单发病灶36例,2个病灶6例,3个病灶4例。检出的病灶中肿瘤直径为0.5-2.6cm,平均为1.8cm。60个病灶中动脉期检出57个,检出率为95%;门脉期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0%;延迟期检出52个病灶,检出率为86.67%。结论16排螺旋CT能够对小肝癌患者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充分反映出病灶的特点,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MSCTA诊断符合率等。结果: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6.0%,动脉瘤病灶检出率为90.37%。在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率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上,病灶越小则检出率越低,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高,有利于早期确诊,并明确病灶的具体部位、大小、形状等,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信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张水灌肠64排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1月经结肠镜诊断或临床高度怀疑结肠癌的患者32例进行水灌肠多排螺旋CT( MD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块位置、形态、大小及周围肠管改变,是否存在淋巴结及远隔脏器转移,判断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D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91.3%、66.7%、8.7%、33.3%。结论充分的肠道准备是多排CT诊断结肠癌的必要条件,CT对结肠癌T分期敏感度高,对N及M分期检出率高,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结肠癌术前必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的70例周围型小肺癌病变病患为研究对象。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dinition AS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病患进行检测,并对病患的多排螺旋CT、X线诊断等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的准确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多排螺旋CT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70例病患经多排螺旋CT诊断,误诊6例,准确诊断率为91.42%;经X线诊断误诊14例,准确诊断率为80.00%,经CT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良好,确诊率高,值得在影像科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排与单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7月我院诊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以及单排螺旋CT平扫,比较分析单排及多排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结果单排及多排螺旋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排螺旋CT比较,多排螺旋CT检出率更高,误诊率更少,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62例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时所用方法分为超声诊断组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每组3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组漏诊3例(9.68%),误诊4例(12.90%),确诊24例(77.42%);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无漏诊发生,误诊1例(3.22%),确诊30例(96.77%),可知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确诊率96.77%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及早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旋CT诊断肝炎性肝局灶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2例肝炎性肝局灶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的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螺旋CT的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观察组动脉期病灶检出27例,占比87.09%,对照组动脉期病灶检出21例,占比67.74%,手术证实动脉期病灶28例,占比90.32%。两组在病灶检出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肝炎性肝局灶结节,能够以影像学图片的形式病灶情况呈现出来,明确患者所患肝炎性肝局灶结节的状况,对于提升病灶检出率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9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特点。结果 <24 hCT梗死检出率12.33%显著低于MRI检出率93.15%(P<0.05),>24 h两组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脑部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总数量和小病灶数量均显著多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时间均显著少于CT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微小病灶以及诊断速度上较CT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次行多层螺旋CT扫描、MRI扫描,比较二者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正确诊断率为93.1%,CT正确诊断率为77.6%,MRI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常规诊断以及64排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完成后,常规诊断准确率78%,明显低于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96%,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通过64排螺旋CT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能够明显提升诊断的准确程度以及检出率,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正常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4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都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32例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作为螺旋CT组,32例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作为磁共振组。对螺旋CT与磁共振检查患者小肝癌检出率情况予以对比。结果螺旋CT组患者平扫检出病灶率56.90%,明显低于磁共振组患者的75%,(P<0.05);螺旋CT组与磁共振组患者增强检出病灶率分别为89.66%、90%,两组患者增强检出病灶率的对比(P>0.05)。结论在小肝癌检查的过程中,可首先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倘若不容易定性诊断,可选择磁共振检查进行辅助,两种诊断方法若有效结合,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联合脑电图在早期脑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80例早期脑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对患者进行螺旋CT联合脑电图检查,判断诊断准确性。结果 螺旋CT检查方法阳性率为90.0%,高于脑电图检查诊断阳性率75.0%(P<0.05);螺旋CT联合脑电图检验准确率为97.50%,与病理诊断比较无差异(P>0.05)。螺旋CT联合脑电图检验中分型准确率均较高,与病理诊断比较无差异(P>0.05)。螺旋CT联合脑电图病灶区域判断准确率为97.50%,与病理诊断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对于早期脑肿瘤患者给予螺旋CT联合脑电图检查整体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结合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法,提升疾病干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扫描以及病理学检查,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各项生化指标最终明确诊断,比较螺旋CT检出率与病理学检出率的对比结果,总结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运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诊断的检出率为92.41%,实施病理学检查的检出率为100%。其中运用螺旋CT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检出率为90.38%,对急性出血型胰腺炎的检出率为96.30%。比较螺旋CT与病理学对急性胰腺炎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进行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对患者的损伤小,检查所需时间段小,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临床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参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模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模式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病灶显示率;观察对比两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参照组阳性检出例数为31例,阳性检出率为56.36%;观察组检阳性检出例数为52例,阳性检出率为94.55%;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病理检出75个病灶,观察组病理检出80个病灶。参照组显示57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76.00%;观察组动脉期显示77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6.25%;静脉期显示74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2.50%;平衡期显示76个病灶,病灶显示率为95.00%;观察组病灶显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88%、54.17%、100.00%,观察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4.44%、91.67%、100.00%;两组巨块型肝癌检出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型肝癌、结节型肝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鉴别诊断,诊断结果甚佳,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精准度,同时能够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及数据支持,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9-21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H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普外科就诊并需要进行治疗的疑似FNH 112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64排螺旋CT及彩超检查,并常规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组织病理学确诊为FNH 94例,男58例,女36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为(43.73±15.76)岁;临床以无明显症状(81.91%)居多,症状不典型;病灶以单发病灶(90.43%)居多;病理类型以经典型FNH居多,占95.74%。多排螺旋CT与彩超比较,多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为86.17%,显著高于彩超检查(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具有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 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9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肝左叶18例,肝尾叶2例,共发现67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3例,多发癌结节16例,结节直径0.6~2.9 cm.CT 平扫检出率为62.69%,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79.10%、73.13%和61.19%.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和16排螺旋CT对于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比分析患者气钡双重造影和16排螺旋CT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气钡双重造影检出率略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但二者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气钡双重造影和16排螺旋CT均为较为有效的胃癌临床诊断方法,但16排螺旋CT检查技术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陈辉 《医药论坛杂志》2022,(10):53-55+59
目的 探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DR平片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70例肋骨骨折患者均为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DR平片检查,对骨折位置进行统计,同时对2种检查方法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和骨折合并症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70例经过临床与影像学证实,肋骨骨折总计150处,其中多发比单发多,4~10肋骨折最高,占比82.00%,易发生位置在腋肋,占比为52.67%。经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67例确诊,144处骨折,确诊率是96.00%(144/150);经DR平片检查,49例确诊,120处骨折,确诊率是80.00%(120/150),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术确诊率比DR平片高,差异明显(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漏诊率(4.00%)比DR平片(20.00%)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DR平片优,不仅可以将病变位置清楚的显示出来,而且提供更详细的数据辅助诊断,具有临床采纳与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特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来对均为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的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总结螺旋CT检查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特殊价值,并与结肠镜、气钡双对比造影、B超等3种检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与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对病灶的发现率几乎一致,明显高于B超。多排螺旋CT检查对发现患者浆膜层受侵及腔外肿块、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查手段。并且多排螺旋CT(结直肠充气后)扫描于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后对受侵肠管范围可以进行大致测量,比较直观显示病变形态范围,为术前手术计划制定提供参考。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具有特殊价值,应作为结直肠癌术前必备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6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6例,肝左叶19例,肝尾叶1例,共发现78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4例,多发癌结节12例,结节直径0.5~3.0cm.CT平扫检出率为61.5%,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87.2%、80.8%和74.4%.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有典型特征表现且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