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骨肉瘤患者和21例骨软骨瘤患者,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并比较骨肉瘤、骨软骨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观察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骨肉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骨软骨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P<0.05)。随访48个月,30例骨肉瘤患者中16例存活,生存率为5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患者生存率与肿瘤直径、Enneking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中Ki-67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Ki-67阳性表达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中Ki-67表达阳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Ki-67表达阳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可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苷磷酸化酶(TP)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检测技术研究食管癌组织中VEGF、TP以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此类细胞因子和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低分化、癌组织浸润至浆膜患者的CyclinD1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以及癌组织未浸润至浆膜患者。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浆膜浸润与否、肿瘤直径以及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P<0.05);TP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远处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GF、TP以及CyclinD1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分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enascin C、波形蛋白(vimentin)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93年1月至2018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TNBC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非TNBC乳腺癌患者纳入非TNB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全部患者癌组织中tenascin C、vimentin和PI3K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TNBC组患者癌组织中tenascin 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TNBC组(P<0.05),而两组患者癌组织中vimentin、PI3K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NBC组肿瘤浸润深度T_3~T_4患者癌组织中vimentin和PI3K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肿瘤浸润深度T_1~T_2患者(均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enascin C阳性表达率与TNBC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全部TNBC患者共随访4~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7.3个月,其中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和53.8%。vimentin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vimentin阴性表达患者(P<0.05),tenascin C、PI3K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vimentin阳性表达均为TNB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NBC患者癌组织中tenascin C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vimentin和PI3K可能参与了TNBC的肿瘤侵袭与转移,其中癌组织中vimentin阳性表达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rkhead box M1,FOXM1)、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Gl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标本中FOXM1和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FOXM1和Gli-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高中分化和伴腹水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20、40、60个月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累计存活时间均显著短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临床分期Ⅲ~Ⅳ期、高中分化和伴腹水的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且FOXM1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分期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为胃癌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院就诊的90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IF-1α的表达还与VEGF表达情况、肿瘤大小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EGF表达情况还与患者年龄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IF-1α和VEGF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与胃癌的复发密切相关,严密随访监测胃癌复发患者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有助于及早预防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泌蛋白DKK1(Dickkopf-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手术切除经病理学、细胞学等证实的NSCLC组织138例,非肿瘤性疾病肺部手术切除组织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KK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通过电话或走访的方式随访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结果 138例NSCLC组织中,DKK1的阳性率为58.70%(81/138);78例非肿瘤性疾病肺部组织中,DKK1的阳性率为33.33%(26/78),DKK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性疾病肺部组织(P<0.01);DKK1的表达与NSCLC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血管浸润有关(P<0.05或P<0.01)。对81例DKK1阳性及57例阴性组织进行生存分析发现,DKK1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期为3~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8个月;DKK1阴性表达患者总生存期为4~5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8个月;二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DKK1阳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为2~16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4.0个月;DKK1阴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为2~2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6.9个月;二者的无病生存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 NSCLC患者DKK1的表达增加,DKK1可作为诊断NSCLC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cadher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E-cadherin蛋白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4例前列腺癌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E-cadherin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前列腺癌中E-cadherin阳性表达为39.3%,低于BPH组(90.0%)。分层分析显示,E-cadherin在PSA≤2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SA 20 ng/mL的患者(P 0.05)。在Gleason评分4~7分的患者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P 0.05)。T1a-T2b患者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c-T4的患者(P 0.05)。结论 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的Gleason评分、PSA、TNM分期显著相关,其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对老年鼻咽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的100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治疗后第1、2、3年的生存率以及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即刻,CD4/CD8和CD1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CD56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例患者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治疗后的第9、12、22个月;治疗后第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99/100)、97%(97/100)、97%(97/100);11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转移4例,肝转移3例,纵隔转移1例,多发转移3例。治疗后第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91/100)、90%(90/100)、85%(85/100);9例患者发生鼻咽肿瘤相关性死亡,其中2例患者均于治疗后6个月因鼻咽部大出血死亡,7例患者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治疗后第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95/100)、92%(92/100)、85%(85/100)。本研究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T分期与临床分期是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分期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T分期、临床分期与鼻咽癌的预后显著相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了有效缓解,且对疗效无影响。结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鼻咽癌,能够获得良好的总生存率,T分期和临床分期与鼻咽癌预后相关,但该方法可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锌指蛋白反义链1(zinc?nger antisense 1,ZFAS1和核仁小RNA宿主基因5(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5,SNHG5)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咽活检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鼻咽癌。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鼻咽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ZFAS1和SNHG5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鼻咽癌组织中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而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ZFAS1和SNHG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P <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107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8.17%。随访3年,死亡19例,存活90例。死亡患者ZFAS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 <0.05),且SNHG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存活患者(P <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lncRNA ZFAS1表达上调,且预后越差,其表达水平越高;lncRNA SNHG5表达下调,且预后越差,其表达水平越低。lncRNA ZFAS1和SNHG5在评估鼻咽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Cx26)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术+辅助化疗的83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比较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Cx26表达水平,分析癌组织Cx26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Cx26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1)。癌组织Cx26阴性组患者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的比率和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阳性组(均P<0.05)。83例患者随访13~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0个月,癌组织Cx26阴性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阳性组(均P<0.05)。结论 Cx26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存在差异,癌组织中Cx26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的结直肠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存在的问题与护理风险。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来研究我院妇产科50起护理风险事件。结果在50起风险事件中,环境引起的事件为22起,占44%;产妇及其家属引起的事件为16起,占32%;护理人员水平引起的事件为8起,占16%;消毒引起的事件为4起,占8%。结论针对妇产科存在的风险因素与常见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够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我国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根基作用与深远影响。故当今之务是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本文依托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列举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误解,并分析原因,秉承“专业知识与思政并行,协同育人”理念,着重阐述了相应的课程思政落地实施方案,以期促进专业课教师生成课程思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正>血栓形成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保护机制,它的作用就是机体在遭受创伤后能够有效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栓形成过程被限制在损伤的局部,一般发生在血管腔外。相对于生理性止血,病理性血栓形成发生在血管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总结控制和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调查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因素,探究病发的原因和规律。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病理调查的方式,分析当地风俗和出现病情特征,探究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策略。结果调查97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现,在爆发者中儿童和学生所占比例最多,并且均属同村村民。此次事件的爆发状态是连续性的,而主要的发病原因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关。结论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特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加大流行性腮腺炎宣传教育力度,做好隔离患者、通风开窗等预防工作,尽快寻找出有效防治爆发性流行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患者身心状况和应对方式,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92例MDR-TB患者的身心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MDR-TB患者SCL-90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P<0.05)。MDR-TB患者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低于常模,"回避"和"屈服"评分高于常模(P<0.05)。结论 MDR-TB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对疾病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医务人员应帮助MDR-TB患者改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能量代谢与内环境器官系统”是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器官系统模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该系统教学过程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充分凝练隐性思政教育元素,与显性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TBL+PBL、双师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种整合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思想,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法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4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69.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课程虽然是教育微观问题,但它却解决的是教育的根本,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是检验落实“立德树人”成效的具体形式。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的职责包括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思维方法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等,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一种课程体系,也是一种课程改革创新,虽目前尚未形成定论,但最终指向都认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医学教育承担着维护健康和培养人才的双重使命,在医学院校高等教育中要协调好思想政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关系,就要统领全局,多管齐下,协调一致,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如何建设、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如何谋划、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如何设计,这些都是要立足学校整体进行构思布局的。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脑血管病及其事件的发生是人类最重要的死亡原因。而其病理基础是血管病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这一病变的早期是隐匿的,其病程发展是渐进  相似文献   

20.
Exposure to outdoor air pollution has been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asthma.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published within the last 5 year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exacerbation and onset of asthma.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within the last 5 years. Short-term exposure to outdoor air pollu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xacerbation of pre-existing asthma, manifested as worsening of symptoms and increasing of asthma-related emergency room visits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Furthermore,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outdoor air pollution can result in onset of asthma. Children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outdoor air pollution. Future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ants and onset of asthma, including gene involvement. In addition, disentangling the effect of a mixture of air pollutants and identifying the key components of air pollution will complete the existing evidence. More importantl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is required on the futur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asthma under a changing cl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