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浦江  高宝霞  赵宾  董宏宇 《河北医药》2012,34(7):1006-1008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具备上颌后部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的患者资料,应用CT配套软件观察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并测量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间的距离.结果 85例患者中,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关系分型:Ⅰ类7例;Ⅱ类16例;Ⅲ类13例;Ⅳ类26例;Ⅴ类23例.上颌窦底和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 40例;1.5~2 mm 21例;2 mm以上2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判断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关系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Ⅳ、Ⅴ类患者和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预防上颌窦穿孔或上颌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上颌窦底由牙槽突组成,正常发育的上颌窦,其下壁复盖于上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之牙根。较大的窦、牙根与窦底间只隔一薄层约1~2毫米的富有海绵骨质的牙槽骨,有时缺乏骨壁而仅隔一层粘膜。笔者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的 MSCT 影像资料,提高对该病 CT 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CT 能够显示上颌窦腔病变、牙槽突骨质改变、牙及牙根周围间隙情况。12例均有上颌窦密度增高,11例有根周间隙增宽及上颌骨牙槽突的骨质缺损。1例为含牙囊肿继发感染,1例为根尖囊肿继发感染。结论牙源性性上颌窦炎有其特殊 CT 表现特征,抓住这些特征,明确上颌窦炎的这一特殊类型对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浦江  高宝霞  赵宾  董宏宇 《河北医药》2012,34(9):1321-132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上颌后牙疾病的测量、诊断在指导临床手术预防上颌窦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上颌牙齿、上颌骨部位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全景齿科图像和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与原始图像结合,进行测量、分析、诊断.结果 45例均能清晰显示上颌窦底的骨质密度、结构,牙齿、牙根、牙槽骨的形态及其与上颌窦的解剖关系.能清楚地描述病变的范围、骨质的破坏情况.准确的测量上颌窦底和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牙槽骨高度、宽度及上颌窦底骨质缺损大小.临床根据MSCT结果制定合理的上颌后牙手术方案,45例在拔牙、根管治疗及种植手术中均未发生上颌窦瘘.结论 MSCT重建图像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颌面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上颌后牙手术中预防上颌窦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MSCT可以作为上颌后牙手术的常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5.
上颌牙根特别是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临床上拔除此类牙时很容易造成上颌窦底或将断根推入上颌窦内,为此笔者对上颌窦底的形态与上颌牙根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并结台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10例意外进行分析,为临床拔牙及避免造成上颌窦损伤提供参考。本文的临床资料是选用我院放射科在1993年1月~1996年1月间拍摄524张符合研究要求的上颌双尖牙,第一、二、三磨牙的根尖片。研究方法是按日本学者腾下昌已根据上颌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确定的四种类型即接触型、非接触型、交叉型和突出型四种,统计学采用 SPLM 统计软件对牙位、性别各  相似文献   

6.
我门诊发生二次拨牙导致牙根误入上颌窦。均马上去掉齿槽骨,打通上颌窦,用探针勾出腭侧断根,并用生理盐水冲洗上颌窦与创口,明胶海绵填塞创口,将齿龈缝合。给青毒霉素肌注。五日后病人复诊,创口愈合良好,拆线后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讨论上颌前磨牙的根尖与上颌窦底有密切的关系,有时慢性根尖感染将根周骨破坏,以致根尖周组织与上颌窦底有密切的关系,有时慢性根尖感染将根周骨破坏,以致根尖周围组织与上颌窦底的粘膜发  相似文献   

7.
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关系密切,在拔除断根时使用器械或用力不当造成上颌窦穿通而将断根推入上颌窦内。现根据30年所积累的15例有关资料,粗浅介绍临床体会。如下: 一、临床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3岁。15例进入上颌窦的牙根中左右两侧第一磨牙10例、第二磨牙3例、左上第2前磨牙1例。尤以上倾第一磨牙腭侧根为多占8例、近中颊根次之占3例,15例中2例系残根外,其余均为手术断根。通过根尖片、全景X线片显示局限性窦粘膜改变,从而可以较清楚的了解上颌窦与牙根关系,按日本学者内田雄基分型:普通型1例(根尖与上颌窦底尚有距离。根尖漏斗状底下型2例(部分牙根尖与窦底重叠)。普通  相似文献   

8.
赵金城  陈育良 《天津医药》1992,20(2):115-116
对于慢性上颌窦病变包括化脓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息肉、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炎,目前国内多采“用柯-陆氏(Calαwell-Luc)上颌窦根治术,该手术术野暴露满意,但常发生面部及牙齿麻木等合并症,术后下鼻道造孔闭合也常导致手术失败。经典的鼻内下鼻道开窗术则存在三个缺点:1.手术视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并不多见,传统手术方法为柯陆氏手术,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45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约有10%左右的上颌窦炎为牙源性,临床上关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漏诊。尤其在病史不确切,病源牙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更加容易诊断为鼻腔源性上颌窦炎。这就使得在治疗中,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本组通过对45例漏诊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早期漏诊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上颌后牙区因为骨质疏松、上颌窦过低、牙槽嵴高度不足等因素,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在上颌窦底提升技术问世前,这一区域的种植失败率很高。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和植入骨代用品,使这一区域的种植成为可能。为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者采用这一技术为5例患者(7侧)施行上颌窦提升取得了初步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共7侧上颌窦,年龄48~60岁。无全身疾病。摄口腔全景片、缺牙区牙片、CT片显示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在5~7mm之间,不能满足种植要求。1.2材料种植体选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  相似文献   

12.
上颌后牙缺失后,缺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常需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来改善.手术通过在上颌窦底壁与上颌窦膜之间植入较多的骨移植材料以形成成骨空间,并促进成骨,最终获得足够的骨高度,满足种植体植入的需求.目前,临床应用的骨移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各种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及局限性.此外,一些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需进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植入103枚种植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的修复。随访时间1~8年,平均随访(2.72±1.43)年。通过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80例施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患者中,8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上颌窦黏骨膜穿破,但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上颌窦炎等相关并发症。全部植入的103枚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均为良好,均顺利完成义齿种植修复,至今仍未出现种植体脱落状况,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采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临床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行种植修复时,其主要问题为解剖生理学方面受限制,如上颌窦气腔体积变大、缺牙以后伴随牙槽骨吸收和牙槽骨质疏松等,所以对于上颌后牙缺失修复被当做是禁区[1]。Summers[2]在1994年首次提出经压槽嵴顶充填植骨的上颌窦底提升手术。而后临床上颌后牙缺失并伴随骨量不足患者主要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解决种植修复问题。但临床上颌窦低提升手术有很多不便,如需要充填植骨材料、步骤繁琐、等待植骨材料固结所造成修复时间增加等[3]。目前,对于上颌窦底骨高度不充足,且上颌远、近方有一定骨组织患者临床医师多采用倾斜种植技术进行治疗。因此,本研究经过分析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联冠桥修复对部分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0岁,主因上颌埋伏牙要求拔除就诊。专科检查:#63牙滞留,全景X线片示:#23牙水平阻生,阻生牙位于#22牙根区,冠向近中,切缘未过中线,舌面朝上,牙根位于“24牙的根方,#24牙根受压而向远中倾斜,牙根未穿破上颌窦底的影像边缘,CT提示:#23埋伏牙于#2~#24牙根之间,冠向腭侧偏下,根向颊侧根方,呈斜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17例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按照预案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留置胶管每天行窦腔灌洗。结果 1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良好的心理护理、必要的术前准备和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认真做好窦腔冲洗,加强口腔护理对手术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窦潴留冲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潴留冲洗;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鼻腔冲洗。2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及上颌窦CT扫描检查,评估术后上颌窦病变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中34例治愈,2有效,4例无效;对照组中10例治愈,11例鼻腔仍有脓性分泌物,窦腔内水肿或有囊泡形成,8例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窦口变小或粘连,11例有不同程度鼻塞、鼻腔明显分泌物及窦腔黏膜水肿。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潴留冲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鼻腔冲洗。  相似文献   

18.
甘辉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28-3129
上颌窦囊肿是临床上鼻科常见病之一,可分为黏膜囊肿、黏液囊肿及牙源性囊肿等.黏膜囊肿多位于上颌窦底和内壁,生长缓慢,囊肿小时无症状,对人体无害,囊肿大时有自然破裂倾向,一般不主张手术.但如有明显症状或患者精神压力过大,可手术切除.其治疗原则是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我科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共10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CT影像学研究,探讨上颌窦气化与上颌窦炎的关系。方法对鼻部不适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分成正常组和上颌窦炎组,每组80例,测量每组的上颌窦体积,分析上颌窦体积与上颌窦炎的关系。结果疾病组右侧上颌窦体积为(9.89±2.86)cm3,左侧上颌窦体积为(10.11±2.54)cm3,对照组的右侧上颌窦体积为(27.16±14.12)cm3,左侧上颌窦体积为(28.35±15.07)cm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气化程度与上颌窦炎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气化程度越低,上颌窦炎的发病率越高;反之,气化程度越高,上颌窦炎的发病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宋卫  巩清梅 《北方药学》2013,(5):116-117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均采用经鼻内窥镜下联合进路中鼻道上颌窦造口,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无面颊肿胀、面颊麻木、上牙槽酸痛等症状,全组病例拔牙率为34.4%(11/32),9例经根管治疗的牙齿保存良好;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能最大限度减少上颌窦黏膜及骨质的损伤,利于术后恢复,在保留鼻窦正常生理功能、保存牙齿及减少复发率等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