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邵慧  石霞 《黑龙江医药》2013,(6):1131-113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中88例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伴发其他慢性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等因素有关。结论及时去除或治疗诱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对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胡婧 《北方药学》2012,9(9):114-1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48例,采集气管深部的痰液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48份标本中培养病原菌55株,其中细菌49株,占89.1%,分别为革兰阴性杆菌30株,革兰阳性球菌19株;真菌6株,占10.9%,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高,应针对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避免患者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出现的40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74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具有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选择高技能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学分析。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肺部易感因素与病原菌分布。结果留置导尿和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高;革兰阴性菌在肺部感染患者中最为多见,占64.7%;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27.1%;真菌在肺部感染患者中最少,仅占8.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和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较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建议医护人员针对易感因素应采取对应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重点预防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医院感染的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特点以及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为肺部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其发生肺部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为40.16%,痰培养结果共分离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株,占60.42%,革兰阳性球菌14株,占29.17%,真菌5株,占10.42%。通过对肺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中年龄、GCS计分、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肺部损伤、意识障碍、手术史、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与引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医院感染率高,病死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预防其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是急性卒中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气管切开后,感染率增加2~10倍,控制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加强肺部感染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通过18例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的探讨,确定制定的护理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切开部位感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做好基础护理,有效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可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全科护理人员的精心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为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起积极的作用。结果我院ICU病房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36例,36例中并发肺部感染2例,其中1例因并发全身严重感染死亡。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有效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38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38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11.
唐凤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16-11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呼吸道的护理方式,防治呼吸道感染。方法:加强气道湿化,切口护理、吸痰、鼻饲管、拔管护理等措施。结果:102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釆用以上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确保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5d并发肺部感染率为83%,常见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双球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氏菌等,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有痰液排除困难、吸入含病原体的空气等。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后行及时的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做好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ICU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实验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均显著改善,治疗后15例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1例死亡。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气管切开术后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有利于降低ICU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积极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也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林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90-2591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相应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缺氧和窒息、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顺利排痰,促进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积极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40例,对其中发生了肺部感染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来明确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140例患者中,45例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1%。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时间、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电动吸痰、合并基础疾病、感染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等。结论在深入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切实做好病房消毒隔离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昏迷患者呼吸道管理等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肺部感染风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手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堵塞的影响及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护理。方法通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来缓解危重患者呼吸受阻,通气不畅等现象,并根据后续患者临床表现,记录护理干预下的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并加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由于长期插管而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气管切开能够有效地缓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常年卧病在床,呼吸道内堆积分泌物较多,堵塞呼吸道,迫使患者呼吸受阻,同时对患者术后加以护理干预,能够及时避免由于气管切开时间过长,而出现的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四个环节:气道感染的预防,气道湿化,气管内吸引,减少引起气道刺激的因素,防止气道黏膜的损害。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者6例,肺不张者2例,无肺部并发症者6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适量湿化,有效吸痰以及减少刺激因素,从而降低肺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120例,其中26例并发肺部感染,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以及其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后,25例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加强呼吸道管理,能够确保有效排痰,保证气道通常,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本组治愈27例,好转5例,发生肺部感染5例,死亡1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易感危险因素,以便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调查分析1679例脑卒中患者中336例肺部感染病案。结果高龄患者、意识障碍、饮水呛咳、糖尿病、气管切开、长期卧床等因素并发肺部感染率明显高,病死率高,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及时识别脑卒中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