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比较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单纯丙泊酚静脉注射三种方法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患者自愿接受无痛吸宫术30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0例。即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n=100)、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n=100)、单纯丙泊酚组(P组,n=100)。观察三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术中躁动、呼吸抑制情况和离院时间等。结果 D组、F组患者的药物注射静脉痛、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均低于P组(P〈0.05),D组和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反应和监测指标三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宫流产术麻醉,均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很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对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生理盐水3ml;利多卡因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3m1;地佐辛组:丙泊酚注射前3min给予0.1mg/kg地佐辛。采用行为模糊指示法进行评分观察丙泊酚注射痛程度。结果:地佐辛组和利多卡因组之间注射痛无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均能明显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同时地佐辛还能减轻流产手术所致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不同剂量地佐辛预处理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高剂量组(DG组)、中剂量组(DZ组)、低剂量组(DD组)及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DG组、DZ组、DD组分别静注地佐辛0.2、0.1、0.05 mg/kg,NS组静注生理盐水5 m L,15 min后各组静注丙泊酚1 mg/kg。记录四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静注丙泊酚前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及静注丙泊酚前(T0)、静注丙泊酚后(T1)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NS组、DD组比较,DG组、DZ组注射痛发生率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1时四组患者的MAP和HR均降低(P<0.05);DG组不良反应生率均高于其他组(P<0.05);DG组、DZ组注射痛发生率,DZ组、DD组、N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0、T1时四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剂量地佐辛预处理均可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中剂量相对理想。  相似文献   

4.
韩雪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92-2193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组(B组).记录麻醉前(T1)、术中扩宫颈时(T2)、术后苏醒时(T3)生理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及术后宫缩痛的情况.结果 T2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T1时(P<0.05).丙泊酚的用量A组显著少于B组[(2.5±0.4)mg/kg与(4.6±0.7)mg/kg,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0%与30%,P<0.05),A组术后宫缩痛好于B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可控、有效的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预处理对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小儿随机分为四组: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丙泊酚;R组静脉推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F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1 mg/kg)+丙泊酚;L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预处理.根据患者的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对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并记录注药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男女比例、ASA分级和不良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L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R、F组(P<0.05).R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回忆痛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氟比洛芬和利多卡因都能有效缓解疼痛的发生,但利多卡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古红兰 《海峡药学》2016,(11):117-119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76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前静脉滴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术前静脉滴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注药后2minSp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好,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与苏醒质量.方法 选择8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检查均由同一内镜医师操作),随机分为D组和F组,每组40例.D组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D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F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0.001 mg/kg,之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 mg/kg,以0.5 ml/s的速度静脉推注,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推注,开始胃镜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电子胃镜置人时、用药后2 min、电子胃镜退出时、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术中丙泊酚的总量、停药后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等;观察患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2 min后的MAP、HR和SpO2较注药前显著下降(P<0.05),另F组的SpO2显著低于D组(P<0.05).两组间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院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镇痛效果D组比F组略强,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电子胃镜检查中镇痛效果良好,并且呼吸抑制明显减少,患者定向力恢复更快,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先注射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5例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2例)和对照组(123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术前15 min注射地佐辛+地塞米松,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VAS/Ramsay评分、HR和MAP的变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丙泊酚用量、输液量减少(P<0.01),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1)。从术前20 min至术后30 min的4个时间点,患者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24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增加镇痛药物使用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12 h,研究组Ramsay评分为1分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2~4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宫腔镜手术中预先注射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降低了丙泊酚的用量,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钟锦光 《北方药学》2016,(10):194-195
目的:探讨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实施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将60例需行无痛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分别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单纯丙泊酚麻醉,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后各项生命体征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5±2.1)vs(3.35±1.1)},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vs20.0%),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通过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临床工作可考虑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20,(3):169-172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对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全身麻醉诱导期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全麻患者183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5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NS组)三组,每组61例。D组、L组和NS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利多卡因1 mg/kg和生理盐水2 mL,5 min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注射时间均为10 s,2 min后给予其他诱导药物。舒芬太尼注射后2 min内观察患者呛咳反应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记录观察期内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D组、L组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NS组(P<0.05),D组、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利多卡因1 mg/kg和地佐辛0.1 mg/kg均可有效抑制舒芬太尼诱导的全麻所致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男性患者胸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和尿管刺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男性患者100例,随机分右美托咪定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DL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后置入硅胶导尿管,D组和P组导尿管前端常规涂抹石蜡油,L组和DL组导尿管前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D组和DL组手术结束前30 min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静脉泵注15 min,P组和L组相同方法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拔管即刻(T_1)和拔管后3 min(T_2)、10 min(T_3)、20 min(T_4)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及拔管后患者躁动评分、疼痛VAS评分和尿道刺激症状程度。结果 T_1~T_4时D组和DL组SBP、HR低于L组和P组(P<0.05),T_2~T_3时L组SBP、HR低于P组(P<0.05)。D组、L组和DL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P组(P<0.05),而D组和L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组和DL组苏醒期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和L组(P<0.05),L组与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管刺激反应发生率,D组、L组和DL组均低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地预防、减轻男性患者胸科手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和尿管刺激反应,且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及对苏醒期宫缩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I级早孕需人流术女性,随机均分为三组,地佐辛+丙泊酚(D组),瑞芬+丙泊酚组(R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记录三组术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体动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清醒后5、10、20min及离院时的0~10数字疼痛等级量尺评分。结果 D、R组患者术中体动明显少于P组(P<0.05);D、R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P组(P<0.05);D、R组各时点0~10数字疼痛等级量尺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D组10、20min及离院时的0~10数字疼痛等级量尺评分明显低于R、P组(P<0.05)。结论地佐辛、瑞芬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确切,丙泊酚用量减少,在抑制术后宫缩痛方面,地佐辛比瑞芬更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08-909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先给予2~2.5 mg/kg的剂量缓慢静脉注射,后根据麻醉深浅追加0.5~1 mg/kg。B组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2 mg,1 min后给予丙泊酚2 mg/kg,再根据需要酌情追加丙泊酚。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检查操作中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腹部胀痛发生率、丙泊酚总用量及苏醒时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脉搏氧饱和度(Sp O2)<90%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可安全有效用于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对减轻人工流产术后子宫收缩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先缓慢注射地佐辛5 mg,15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术中根据受术者肢体扭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2~0.3 mg/kg。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即刻、苏醒后15 min及30 min宫缩痛的VAS评分分别为1.9±1.2、2.3±1.0及1.8±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7±1.6、7.9±1.4及6.5±1.3分,(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能减轻人工流产术后子宫收缩痛。结论地佐辛;丙泊酚;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小剂量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胃镜检查患者,共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组(B组)、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组(L组)。观察3组患者在丙泊酚注射时疼痛发生率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2组(P〈0.05),使用布托啡诺的B组和L组发生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程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3组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液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患者舒适,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佐辛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七氟烷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地佐辛(D组)。2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吸入2%~3%七氟烷麻醉维持。D组气管插管后静推地佐辛10 m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术毕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程度。结果 C组和D组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36.7%和13.3%;与C组比较,D组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可降低实施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七氟烷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门诊收治的24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0例。3组患者均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A、B、C组地佐辛剂量分别为0.05、0.075、0.10 mg/kg。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丙泊酚用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宫缩疼痛情况。结果 B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A、C组,B组的术后30 min内宫缩疼痛评分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患者应用0.075 mg/kg剂量的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既可保证术中、术后的麻醉镇痛效果,又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早期妊振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组和地佐辛+丙泊酚组各40例.记录麻醉前即刻、术中、苏醒后的MAP、HR、RR、SpO2;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呼吸抑制情况;观察术后清醒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MAP、HR、R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丙泊酚组术中各观察指标均低于麻醉前,且RR和SpO2低于地佐辛+丙泊酚组,苏醒后MAP、HR及SpO2低于麻醉前(P<0.05).地佐辛+丙泊酚组术中RR及SpO2均低于麻醉前(P<0.05),苏醒后各观察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丙泊酚组和地佐辛+丙泊酚组麻醉镇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地佐辛+丙泊酚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舒芬太尼+丙泊酚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效果相似,但地佐辛术后清醒较快,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TCI诱导浓度和气管内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最适剂量。方法选择80例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3 m L(A组),实验组分别静脉推注利多卡因0.5 mg/kg(B组)、1 mg/kg(C组)、1.5 mg/kg(D组),1 min后开始丙泊酚TCI诱导,每30 s观察意识反应,初始血浆浓度设定为4μg/m L,5 min后意识仍未消失的每分钟增加0.5μg/m L,直至意识消失。之后给予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面罩辅助通气2 min后,完成气管插管。记录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前(T0)、丙泊酚TCI开始(T1)、意识消失时(T2)、插管前(T3)、插管后(T4)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询问患者丙泊酚TCI诱导开始后是否有注射痛。结果 T2时,B、C、D组的效应室浓度低于A组,而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各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气管插管前后MAP变化明显小于A组(P<0.05);T4时,C、D组HR明显低于A组(P<0.05)。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in后,B、C、D组BIS值下降(P<0.05);T2时,各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后,B、C、D组的BIS值变化小于A组(P<0.05)。与A组比较,C、D组注射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有明显镇静作用,可显著降低丙泊酚诱导浓度,减轻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和丙泊酚的注射痛。诱导期静脉应用利多卡因的最适剂量为1 mg/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注入丙泊酚注射液后对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11例患者给予单纯丙泊酚,B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0.5%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C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1%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D组12例患者给予内含2%的利多卡因10ml的丙泊酚,E组11例患者中于注射丙泊酚前给予利多卡因40mg。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患者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间中重度痛与总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E组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溶入丙泊酚内可有效减轻或防止丙泊酚注射痛,但利多卡因不影响丙泊酚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