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与MRI影像表现和特征。方法本54例均完成CT平扫,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23行例MRI平扫。结果CT正确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52例,漏诊2例,CT增强扫描对诊断有一定帮助;23例MRI全部诊断正确。结论CT对较小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即血肿最大厚度〈0.5cm)易漏诊,尤其是双侧小血肿;MRI对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王属铭 《北方药学》2010,7(4):31-31
慢性硬膜下血肿随时间的变化CT表现形态和密度变化多端.对病史不详,患者无特殊症状体征,时间较长的慢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认识不足,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CT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现将我院CT诊断,手术证实1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了分析,以提高CT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中降低漏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收治的28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影像资料,总结其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8例患者血肿边界欠清晰,大小不等,新月形血肿25例,梭形血肿3例。结论 CT室医生在阅片诊断过程中应仔细,结合CT影像中提示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正确率,降低漏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CT及MRI检测确诊血肿并进行相关探讨。方法所有研究患者共46例,28例患者采用了CT扫描,18例患者行MRI检测。检测后结果分析,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在所有的28例CT平扫中等密度血肿6例,高密度血肿4例,低密度血肿为9例,混合密度血肿为9例,5例等密度血肿患者CT增强不能显示明显,而MRI的患者均作出正确诊断。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行CT检测出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等密度影显影患者可行MRI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依据,方法:18例病人中,20个血肿都作了平扫,14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平扫可见3种影像,第1种呈高低混合密度;第2种呈凸形的低密度,第3种呈新月形低密度或分隔型低密度。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增强扫描:“白质塌陷征”及两侧侧脑室前角内移。结论:上述平扫与增强扫描的CT影像是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毛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13-121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对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T扫描密度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程、血肿液的颜色和性状有一定关系.结论:应注意等密度血肿、血肿包膜不连续型血肿的鉴别诊断,CT的随访对动态观察颅内病变演变过程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19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8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6例,CT表现为扇行高密度影,幕缘密度最高,边缘光滑、锐利,离幕缘密度变淡而模糊;大脑镰合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CT表现为具有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二者相连,右侧呈S形,左侧呈反S形。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CT 对外伤性颅内血肿一般能直接显示,唯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诊断较困难。本文重点分析12例手术证实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 CT 影象,并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加以讨论。一、一般资料:12例皆男性。年龄32~53岁,平均43.3岁。外伤至 CT 检查时间1~4个月,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和保守治疗证实的资料完整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30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检查出36个血肿灶,单例25,双例5例。左侧15个,右侧21个,病灶分布以额颞顶部为主,其次分布在额顶或顶枕部,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位于大脑凸面,跨越颅缝,密度与脑实质相仿,CT值40~45HU。同侧脑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双侧血肿时,中线结构向血肿小的一侧偏移。血肿较大时可以产生脑疝。CT增强扫描,脑膜及脑表面小血管强化使血肿轮廓变清晰。结论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有:①脑灰质界面内移;②病灶侧脑沟消失,脑回聚拢,内移;③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健侧或血肿较小的一侧移位;④大脑镰下疝。CT增强扫描及MRI对发现小血肿及脑疝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手术和保守治疗证实的资料完整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结果:29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检查出36个血肿灶,单侧24例,双侧5例。左侧15个,右侧21个,病灶分布以额颞顶部为主,其次分布在额顶或顶枕部,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位于大脑凸面,跨越颅缝,密度与脑实质相仿,CT值40~45Hu。同侧脑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双侧血肿时,中线结构向血肿小的一侧偏移。血肿较大时可以产生脑疝。CT增强扫描,脑膜及脑表面小血管强化使血肿轮廓变清晰。结论: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有,①脑灰质界面内移;②病灶侧脑沟消失,脑回聚拢,内移;③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健侧或血肿较小的一侧移位;④大脑镰下疝。CT增强扫描及MRI对发现小血肿及脑疝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6例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的影像表现,主要就血肿形态、大小、密度及中线结构改变等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位于左侧13例,位于右侧10例,两侧同时受累3例;血肿位于额顶部15例,额部3例,顶部5例,额颞顶部3例。血肿形态表现为新月形影或近似新月形者者18例,表现为梭形影6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影2例。血肿呈略低密度7例、等密度11例、稍高密度或混杂性密度8例。血肿最长径为33—121mm.最宽径为12—29mm.最高径为23-41mm。侧脑室、第三脑室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移位,脑沟、裂变浅至消失,脑回不同程度的聚拢内移。结论CT能较敏感地检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但对于小的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易漏诊.分析其征象时应特别注意血肿侧脑室形态与大小的改变.注意血肿邻近脑实质的受压移位征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颅脑外伤 CT 检查78例,75例有阳性发现,并经手术或临床经过证实。根据血肿密度、形态、部位和占位效应等特征,诊断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18例;脑内出血21例;挫伤19例及外伤后期改变6例,对各种 CT 表现作了分析,讨论了等密度血肿诊断问题,并提出等密度硬膜外和硬膜内血肿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证实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 45例患者所有病变均位于幕上,表现为颅板下弓形等密度影;其中单侧病变者40例,双侧病变者5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健侧或向血肿相对较小的一侧移位,脑沟、裂、池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侧脑室不同程度变窄、移位.结论 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位置、大小、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27例,左侧18例,右侧9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结论要高度重视,及时复查。正确诊断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5.
硬膜下血肿是颅脑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们分析了颅脑外伤经 CT 扫描诊断为硬膜下血肿者210例,CT 对于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诊断准确性很高。资料和方法210例硬膜下血肿中,单侧血肿17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与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诊断的慢性硬膜下血肿113例。结果 113例125个血肿。血肿形态表现为弓背形、新月形94个(占75.2%),梭形和双凸形25个(占20、0%),不规则形6个(占4.8%);血肿密度表现为混杂密度66个(占52.8%),等密度29个(占23.2%),低密度30个(占24.0%):并中线结构移位占81%,侧脑室受压变形占67%,脑回皱襞聚拢内移占89%,脑灰白质内移占78%。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螺旋CT与病理对照分析对提高CT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较常见,是指伤后3周以上出现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大多数硬膜下血肿CT容易诊断,但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CT上表现与邻近脑组织密度相似,边界不清,往往因临床上病史不明确,患者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8.
李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65-166
目的总结13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征象特点方法使用GE公司的GEspeedⅡ,双排螺旋全身CT机,以OML上缘为基线,向颅侧扫描10~12层,层距及层厚均为10mm。结果直接征象新月型12例,梭形1例,间接征象单侧脑沟、脑池消失10例,变窄3例。结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图像,进行仔细分析,运用窗口技术,并配合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和临床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我们回顾性分析了67例硬膜下血肿的CT资料,总结了急慢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的要点,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是属特殊形态的硬膜下血肿,发病率相对较少。以前常常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本文在于对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能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分析了2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情况,CT诊断及血肿演变过程。探讨了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理及血肿形态。结果为避免误诊,讨论了大脑镰小脑幕硬膜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结论重点论述了CT表现及CT诊断。为今后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