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吸氧、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ACEI、低分子肝素、肠溶阿斯匹林,伴有其他疾病者对症处理。观察组同时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疗程8周。对照组予辛伐他汀作对照,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TC、TG、LDL、HDL、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8周后无效7例,有效率仅76.7%,观察组治疗8周后无效3例,有效率达90.0%,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而HDL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s-CRP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76-7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睡前口服,每晚一次,连用4周。氯吡格雷75mg每晚一次,睡前口服,连用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血脂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吸氧、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ACEI、低分子肝素、肠溶阿斯匹林,伴有其他疾病者对症处理。观察组同时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1次,睡前口服,疗程8周。对照组予辛伐他汀作对照,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Tc、TG、LDL、HDL、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8周后无效7例,有效率仅76.7%,观察组治疗8周后无效3例,有效率达90.0%,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而HDL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s—CRP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的LDL-C、HDL-C和CRP水平及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后疗效和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浆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抗凝、扩血管、降脂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等综合性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po q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血脂(TC、TG、LDL-C、HDL-C)和血浆MMP-2和MMP-8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血脂各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MMP-2和MMP-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能明显降低血脂和血浆MMP-2和MMP-8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P)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108例UP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和20mg/d,连续使用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治疗4周时血浆中TC、TG、LDL-C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明显减轻U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UAP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已确诊的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3个月后比较其疗效、血清hs—CRP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及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提高UAP的疗效,显著降低hs—CRP水平,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是用于治疗UAP较理想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尿酸、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96例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晨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均治疗4周。治疗后评估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尿酸(UA)和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和NO水平升高,而UA水平降低,观察组的VEGF和NO水平均升高,而ET-1、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NO水平均升高,而ET-1、UA、TC、TG和LDL-C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横纹肌溶解,转氨酶升高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田毅 《中国药师》2016,(2):290-292
摘 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药、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qd,睡前口服,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 mg,qd,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变化,比较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MDA和LPO水平较前明显下降,SOD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UAP患者的安全性较佳,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DA和LPO水平,提高SOD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与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水飞蓟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4)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联合用药组(n=45)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每日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加服水飞蓟宾70m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8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情况,对心功能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组总有效率91.9%(57/62),对照组总有效率77.6%(45/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疗程结束后复查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水飞蓟宾联用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noid protein A,SAA))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68例,年龄(51.6±177;2.6)岁,随机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钙20 mg组)和B组(瑞舒伐他汀钙10 mg组),每组34例,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常规生化及SAA。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两组SA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比B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HDL-C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 A组比B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相对较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可更好地降低冠心病患者SAA水平,发挥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高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qd),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检测血脂、hs-CRP及肝肾功能.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4周TC、LDL-C、hs-CRP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12周时仍进一步降低.结论 瑞舒伐他汀显著改善高龄UA患者血脂及hs-CRP,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心内五病区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7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每晚瑞舒伐他汀10 mg)与联合组(每晚瑞舒伐他汀10 mg~+依折麦布10 mg),服药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TC、LDLC、HsCRP、ET-1、ALT及CK的变化。结果(1)两组TC、LDLC、HsCRP、ET-1均有降低,联合组降低更明显;(2)两组ALT与CK升高例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显著地调脂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罗定市中医院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60)和B组(n=60)。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片治疗,A组患者则运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及临床指标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总胆固醇(4.38±0.35)、三酰甘油(1.03±1.8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3±0.47)水平均低于B组的(5.08±0.23)、(1.94±1.42)、(2.94±0.4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3±0.27)水平高于B组(1.4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心绞痛持续时间(1.38±0.30)和频率(1.03±0.87)均低于B组的(3.08±1.19)、(3.9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B组(80.00%),A组(8.33%)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21.67%),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及瑞舒伐他汀20mg,1次·d^-1,每晚睡前口服;治疗组6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均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控制情况、硝酸甘油含服量、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分别70.0%和9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吴中生 《海峡药学》2012,24(4):199-20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LDL-C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 VS 71.2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hs-CRP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如皋市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口服,连用8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炎症因子hs-CRP及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8周后hs-CRP及TC、TG、LDL-C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降低血脂还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新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77-207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1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间顿服,1次/d,连服1月。观察两组的疗效、TC、TG、LDL.C的含量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1.2%,有效率90.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5%和77.6%。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TC、TG以及LDL—C的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