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下肢骨科手术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血液指标及相关时间指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78例于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两组,每组39例。单纯静脉全麻者设对照组,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者设研究组,对比不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1HR、DBP、SBP等指标较T0均降低,对照组T2、T3HR高于研究组,T3、T4HR、DBP、SBP及T4时DBP、SBP均高于研究组,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研究组麻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下肢骨科手术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可维持较稳定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苏醒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杜俊群  李卫 《江西医药》2014,(12):1365-1367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与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作为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60例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选择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硬膜外阻滞组(B 组)、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组(C 组)。记录麻醉前、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相关副作用。结果 A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min、5min、10min、30min的SBP,DBP及HR非常稳定。B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10min的SBP、DBP、HR明显低于A组,30min的SBP,DBP也有所降低。 C组在麻醉药物使用后SBP、DBP、HR后1min即明显低于A组。 A组患者接受该麻醉操作后无副作用,B组和C组患者需要术后导尿预防尿潴留。 C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后咽喉异物感强烈。结论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无胃肠道反应和尿潴留现象发生,是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需实施上肢骨折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单用罗哌卡因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记录两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术前及术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HR及SpO_2测定值在术前及术中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较单用罗哌卡因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运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全身麻醉,观察组运用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不同麻醉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麻醉前后SBP、DBP、HR等指标上,观察组麻醉后与麻醉结束等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长、镇痛保持时长、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长上,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运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更快速的药效作用时间,麻醉后机体状态更平稳,治疗安全与效果均有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口服利伐沙班的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老年合并房颤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S组(神经阻滞麻醉,49例)与Q组(全身麻醉,4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术中(T1)、术后(T2)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后1周心肺并发症等指标。结果T1、T2时S组的DBP、SBP、HR均低于Q组(P<0.05)。S组术后1周心肺并发症(急性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发生率为4.08%,低于Q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可很好地完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镇痛,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避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腰-硬膜联合阻滞辅助浅全身麻醉和单纯插管全身麻醉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在妇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可行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成功实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6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阻滞(A组)与插管全身麻醉(B组)两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B组采用插管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5min后的HR、SBP、DBP、MAP和SpO2值。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HR、SBP、DBP、MAP和SpO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5min后,B组患者的HR、SBP、DBP、MAP均低于A组,而SpO2则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是一种麻醉效果更好、更为经济使用的麻醉方式,适合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过程中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两种方法,并观察这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因下肢外伤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患者24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外周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12例。外周神经阻滞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后路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组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手术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改变: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阻滞前后及术毕均无明显波动,麻醉后15,30min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时间:外周神经阻滞组明显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神经阻滞组维持时间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短于硬膜外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与气管表面联合麻醉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全麻,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常规检测指标及心电图参数值。结果观察组插管即刻的SBP、DBP、HR指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2月至211年11月共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后的DBP、SBP和H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DBP、SBP和HR有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可以满足手术的治疗效果,在选择麻醉方式的时候,要因人而宜,不能采用统一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和连续腰麻(CSA)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EA组和CSA组各65例,分别行CEA、CSA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达效时间、麻醉剂使用量等指标。结果 2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组SBP、DBP、HR等水平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手术时间、达效时间均短于CEA组,麻醉剂使用量低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和CSA均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的循环功能产生一定影响,CSA较CEA影响小,麻醉经过亦相对平稳,更适合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短小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128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啶+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术前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比较不同麻醉时间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 SBP方面,用药后560 min观察组SBP检出值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DBP方面,用药后1560 min观察组SBP检出值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DBP方面,用药后1560min观察组DBP检出值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R方面,用药后260min观察组DBP检出值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R方面,用药后25min观察组HR检出值持续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手术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降低心动过缓、寒颤、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外伤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其中髋关节骨折在老年患者外伤中常见,目前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使麻醉方式的选择格外重要。椎管麻醉及全身麻醉均能增加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及不良反应,而超声引导下的区域神经阻滞在围手术期镇痛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下肢手术区域阻滞有腰方肌阻滞、股神经阻滞及髂筋膜阻滞等,但效果不稳定,且影响肌力受限,最新提出的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确切,不仅对肌力影响较小,且镇痛时间较长,给老年髋关节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带来新的选择。本文对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总结目前研究进展和成果,对其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术中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研究领域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妇科就诊行腹腔镜手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单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SBP、DBP、HR的变化情况;手术时间、麻黄素的使用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的HR,SBP,DBP值均比入室前的基础值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及手术结束时的HR、SBP、DB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在气腹10 min时的HR、SBP、DB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且麻黄素使用者的例数较少(P均<0.05);麻醉效果较好(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46例,ASA Ⅰ~Ⅱ级,按先后随机将病人分为艾司洛尔组(Ⅰ组)和盐水对照组(Ⅱ组).予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阻滞,回抽无血,各注入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10 ml.I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0.01 m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生理盐水3 ml.观察病人入室后的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颈丛神经阻滞后1、3、5、10 min,肿物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通过心率一收缩压乘积(RPP)间接了解心肌氧耗.结果:两组病人在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的SBP、DBP、HR及RP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尤其以3 min时最为显著(P<0.01),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3、5、10 min的SBP、DBP、HR及RPP均显著高于同期Ⅰ组(P<0.05)肿物摘除时.结论:应用小剂量艾司洛尔可以有效防止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丁朝梁 《海峡药学》2013,25(1):195-196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观察组给予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患者生理指标、牵拉反应、阻滞不完全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SBP、DBP、HR和SpO2等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BP、DBP和HR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可有效保持心血管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8):112-115
目的探讨连硬外+气管内全麻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患者均为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按照回顾性方法,根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行连硬外麻醉,观察组45例患者行连硬外+气管内全麻。记录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清醒(能对答)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行连硬外+气管内全麻,其麻醉效果好,且较少影响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指标,管理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苏玉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24-2426
目的 研究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在75岁以上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肢手术的年龄在75岁以上的96例老年患者,ASAⅡ~Ⅲ级,根据麻醉方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48例)给予硬膜外麻醉(EA),观察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时(T2)、术毕时(T3)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SBP、DBP、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轻,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咽表面麻醉联合无肌肉松弛剂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高血压骨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0例老年高血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各35例,A组采用先行口咽表面麻醉后再喉罩通气,B组采用喉镜下气管插管通气,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或喉罩置入时(T2)及拔管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苏醒期患者呛咳及躁动情况.结果 与T0时点比较,A组患者T1、T2、T3时点SBP、DBP、HR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时点SBP、DBP、HR明显降低,T2、T3时点SBP、DB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B组SBP、DBP、HR均明显低于A组,T2、T3时点B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拔管期呛咳及躁动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口咽表面麻醉联合无肌肉松弛剂喉罩全麻应用在老年高血压骨折患者手术中,可以减少对患者心血管的刺激,有利于血压和心率的稳定,并能减轻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神经阻滞组(C组,40例)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D组,4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前后SBP、DBP、HR、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MAP和HR在切皮、术中及术毕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但地佐辛组低于对照组(P<0.05)。C组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D组,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各时点SpO2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IINB)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2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均行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对照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行IINB,观察两组入室时(T0)、切皮时(T1)、术毕时(T2)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其术中全身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麻醉不良反应及术后追加使用曲马多镇痛情况,并以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估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T0时间点HR、SBP、DB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2时间点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和术后追加使用曲马多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术后2 h、术后6 h和术后12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IINB有利于维持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