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5-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梅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平谷区2005-2015年网络直报梅毒病例,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共报告梅毒病例63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17/10万~22.15/10万,2010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隐性和Ⅱ期梅毒女性病例多于男性;报告梅毒病例主要集中20~55岁青壮年组中,占发病总数的72.06%,其次是60~岁组老年人,占发病总数的24.96%。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63%和16.17%。梅毒报告病例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人员、工人、干部职员为主。结论梅毒已经成为北京市平谷区性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应加大本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力度,降低梅毒发病率,减少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开阳县2005-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开阳县2005-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梅毒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开阳县2005-2015年报告梅毒病例507例,死亡1例;发病率从1.47/10万上升到31.03/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以15~70岁组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4.67%;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为主;地区分布以城关镇、双流镇和龙岗镇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48.12%。结论开阳县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特点。今后要加强监测、培训和宣传,尤其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梅毒防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梅毒报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 19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3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8.583,P<0.05);隐性梅毒发病率从2015年的47.19/10万上升到2019年的61.16/10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5.187,P<0.01)。男性发病率为56.30/10万,女性发病率为56.37/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男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9.800,P<0.01)。20~<45岁(育龄期)女性梅毒发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52,P<0.01)。梅毒发病逐渐呈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陕西省梅毒流行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8年陕西省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8年陕西省共报告梅毒病例81 826例,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21.21/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9.61/10万,年均增长6.90%;男女性别比例为0.84∶1;病...  相似文献   

5.
梁海  李伟  覃大章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79-1480
目的了解宾阳县梅毒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网络直报梅毒疫情监测数据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梅毒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82/10万,2005~2009年梅毒发病率依次为8.8/10万、12.16/10万、17.35/10万、24.29/10万和36.52/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223.93,P〈0.001);全县所辖16个乡镇均有疫情,以宾州镇和黎塘镇为主,占51.15%(468/915);男性发病率为20.30/10万,女性发病率为19.60/10万,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梅毒总病例数的64.37%(589/915)。农民梅毒发病数占梅毒总病例数的54.32%(497/915)。结论 5年来,宾阳县梅毒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宾州镇和黎塘镇,以青壮年农民为梅毒防治的重点人群。因此,梅毒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梅毒、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间,全省共报告淋病33 014例,报告发病率从12.04/10万上升到5.08/10万;报告梅毒44 059例,报告发病率从5.16/10万上升到17.18/10万;历年梅毒及淋病的报告病例均集中于20~39岁组;淋病报告病例数男性显著超过女性,男女性别比达6.59∶1;而男女性梅毒总报告病例数相当,男女性别比为1.05∶1。结论 2004~2010年,安徽省梅毒增长迅速,而淋病呈现下降趋势,性活跃人群仍然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近来年梅毒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内梅毒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嘉峪关市梅毒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嘉峪关市梅毒的报告数从2005年的12例增加到2010年的108例,增加了9倍;报告年发病率从2005年的6.25/10万上升到2010年的47.6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6.70/10万。结论 2005—2010年,嘉峪关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延续,建议根据梅毒的发病趋势制定嘉峪关市梅毒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纪林  张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2):3980-3984
背景 梅毒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一期梅毒易合并和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传播,可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传播的危险性增加3~5倍。近年来,我国梅毒报道病例数快速增长,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目的 了解2007—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以梅毒为主的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松江区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共计报告梅毒8 546例,年均发病率为48.23/10万,其中一期、二期、隐性梅毒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4.14/10万、9.66/10万、24.33/10万。2007—2017年总体发病呈U型上升趋势,2016年为发病最高峰(68.17/10万),2007—2010年梅毒发病率年均下降了6.13/10万,2010—2017年年均增长5.64/10万。本组梅毒病例特点为:隐性梅毒占51.84%(4 430/8 546)、6~9月份为报告病例数高峰时段、以本地户籍〔57.65%(4 927/8 546)〕为主、男女性别比1∶1.06、20~59岁占梅毒病例的81.24%(6 943/8 546)。本市户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0∶1(特别是一期、二期梅毒性别比达1.73∶1);外省市户籍病例男性少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0.60∶1;女性感染较男性更为年轻化,20~49岁分别占74.75%(3 289/4 400)、56.82%(2 356/4 146)。男性一期梅毒〔35.50%(1 472/4 146)〕高于女性〔20.98%(923/4 400)〕,而女性二期梅毒〔20.02%(881/4 400)〕及隐性梅毒〔58.84%(2 589/4 400)〕高于男性〔19.83%(822/4 146)、44.40%(1 841/4 146)〕;一、二期梅毒本地病例以30~59岁〔59.06%(2 910/4 927)〕为主,外省市则以20~49岁〔85.24%(3 085/3 619)〕为主。结论 2007—2017年松江区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根据其特点,加强监测,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大性传播疾病防治宣传力度、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女性及本市老年人口的筛查,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预测海南省梅毒发病率的适用性,并对未来5年梅毒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控措施、合理配置防控资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GM(1,1)建模方法对2009-2013年海南省梅毒的发病率进行模型拟合,对拟合精度进行评判,并运用模型进行梅毒发病率预测。结果海南省梅毒发病率的GM(1,1)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好(C=0.2907<0.35,P=1),模型预计今后5年海南省梅毒发病率结果分别为45.98/10万,52.60/10万,60.19/10万,68.85/10万,78.78/10万。结论预测结果表明,GM(1,1)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梅毒发病率的趋势。未来5年海南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泉州市2005-2010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泉州市2005-2010年梅毒疫数据库,通过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泉州市2005-2010年共报告梅毒131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3%;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7.85/10万上升至2010年的37.00/10万;近年来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08: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结论 泉州市梅毒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云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6年青云谱区的梅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6年,青云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 011例,年均发病率为63.75/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2013年。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占54%,以20~49岁人群为主,男女发病比例为1.53∶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工为主。结论:青云谱区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都安县少数民族近10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县2000-2010年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为依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11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3984例,人群发病率为56.15/10万;其中,淋病为9.36/10万,梅毒为29.99/10万,AIDS/HIV阳性为16.80/10万,为该县引起死亡病例的主要传染病死亡率为6.33/10万。病例分布各年龄组、各乡镇及各种职业;15-6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84.9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病例76.23%。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年来呈现平行上升较明显,两者之比为1.79:1。结论: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2016—2017年包头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及分布规律,找到梅毒防治重点人群,为制定全市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7年包头市上报的梅毒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16—2017年包头市共报告梅毒病例为351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83/10万、44.83/10万,其中以隐性梅毒发病例数最多占2016年的68.23%,占2017年的70.88%,发病率分别为24.13/10万,31.78/10万,且呈现上升趋势,以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最少;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20~<50 岁年龄段,占报告病例总数的 60.40%;年龄在55~<75岁呈现另外一个小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 24.3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2016年的47.1%、占2017年的44.89%,其次为农民及离退人员。结论 包头市梅毒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梅毒相关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减少梅毒对公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该地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梅毒病例2 74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46.47/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04%。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4,P<0.0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sub>趋势=68.17,P<0.01)。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χ2=53.96,P<0.0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梅毒发病无季节聚集性(r=0.03,P>0.05)。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χ2=50.98,P<0.01);≥8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74.75/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02,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位于中越边境的靖西县2004-2009年梅毒、淋病、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人口数为61.7万,近6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767例,人群发病率为21.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淋病118例、梅毒595例、艾滋病11例(死亡6例)、HIV阳性43例(死亡10例)。以上3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率的68.06%。农民发病人数占59.06%。梅毒病例数2007年后增多明显。自1997年发现HIV感染者后,2004-2009年AIDS/HIV患者每年有所增加,病死率呈逐年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9.63%。结论该县2004-2009年梅毒患者增加较快,AIDS/HIV阳性病例有所增多,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庆永川地区2010-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2010-2015年重庆永川地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整理、核查以及统计分析.结果 梅毒发病率6年间呈现由上升转为下降的倒“U”形变化趋势,隐形梅毒占比最高,胎传梅毒病例逐年减少;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3年与2014-2015年相比,隐性梅毒构成比及先天性梅毒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高发地区集中在城镇区域,农村发病率较低;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45年龄段,男女发病无差异;梅毒发病病例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群;发病人群职业集中在娱乐服务人员,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结论 梅毒发病率最近几年由上升转为平稳下降,应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十堰市2011-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十堰市2011-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发病数据以及辖区内年份监测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堰市2011-2015年梅毒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20.45/10万。隐性梅毒逐年上升,占80.60%,位居第一,其他分期梅毒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各期梅毒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06,P<0.05)。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人群类别以无业和农民为主。房县、张湾区和茅箭区发病率位居前3位,合计占病例总数的54.79%。结论十堰市梅毒疫情处于稳步下降期,应针对目前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全面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 700例,发病率从2011年的109.96/10万增长到2020年的129.13/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早期显性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13.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2.60/10万,三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4.29/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20/10万,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隐性梅毒报告数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1年的83.98%上升到2020年的97.06%。男女性别比为1.7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93.8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01.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50.15%)、家务及待业人员(20.07%)和农民(15.70%)为主,74.02%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72.11%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27.34%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感染。结论 广州市老年梅毒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教干预和筛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流市2005-2011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 对北流市7年梅毒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7年共报告梅毒3630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20.18/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16.50/10万,年均增幅19.26%;近年来隐性梅毒增幅较大;男女患者病例数无明显差别,男女性别比为1.09: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县级医疗单位、综合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最多.结论 北流市梅毒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20-39岁的性活跃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为重点干预对象;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遵义市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及控制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电子表格Excel对遵义市2004-2010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遵义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发病率从2004年的2.82/10万上升至2010年的20.30/10万,报病数在乙类传染病中的位次从2004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3位。发病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遵义县、汇川区、仁怀市;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性活跃期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家务及待业,分型以隐性和Ⅰ期为主,占88.47%。结论遵义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态势严峻,需加大加强对性病疫情管理的力度、规范医疗机构的诊断与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