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年来,一种基于二尖瓣叶"缘对缘"外科修复技术原理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MitraClip被研发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该技术进展做一回顾。1 二尖瓣反流概述二尖瓣反流是由于二尖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前后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5月26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国内率先为3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无需开胸,创口极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禁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是目前全球介入心脏病学最热门、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各项技术层出不穷,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对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简介、点评,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一预测。  相似文献   

4.
二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导致二尖瓣反流"是目前的新认识。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二尖瓣反流三者常共存,又可互为因果。由于二尖瓣反流机制复杂,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器械的研发也较为多样。每种器械一般仅可针对一种机制,因此仅适合一部分患者。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修复器械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经导管瓣膜治疗(transcatheter valve therapy,TVT)是近十年来发展的、全新的、微创的瓣膜置入或修复技术。目前,TVT中发展较成熟的技术主要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及经导管二  相似文献   

6.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潘文志医师共同编著的《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一书日前在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首发。
  该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经导管瓣膜治疗术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经导管心脏瓣周漏封堵术、经导管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术、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心脏超声在经导管瓣膜治疗中的运用、2012年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主要文献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PBMV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反流面积将患者分成两组,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d的二尖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面积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后,患者的二尖瓣瓣口面积比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面积比术前相比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是安全可行的,成功率高,该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可以认为是目前对该类患者的相对安全、近期疗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是最早运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2000年即有临床成功运用的报道[1]。但是,相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PPVI影响力较有限,发展相对缓慢,人们对之了也解较少,这是因为重度肺动脉瓣反流(PR)的患者相对较少,且与主动脉瓣反流相比PR对人体影响较缓和,故人们对PR不够重视。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对PPVI更加关注,主要因为:一方面,越来越多研究显示,重度PR会对患者长期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器械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PPV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提高。本文对PPVI进展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高风险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中预植保护性导丝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心脏外科2021年2例TAVR术中预植保护性导丝的冠脉高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TAVR,其中1例患者左冠脉植入冠脉支架1枚,另1例患者仅行术中冠脉导丝、支架预保护,术后撤出导丝及支架。2例患者术后造影见人工介入瓣膜开放良好,轻度反流,冠脉通畅;术后心衰症状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2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膜功能正常,少量瓣周反流;冠脉CTA均未见冠脉明显异常。结论 保护性导丝预植入技术预防TAVR术中冠脉闭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普及,极简式TAVR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者的关注。极简式TAVR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在保证TAVR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TAVR操作流程,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其内容涵盖术前评估、手术人员、场所及入路、麻醉方式、球囊预扩张、术中超声、术后早期康复及出院时机等各个方面。部分回顾性研究已初步证实极简式TAVR开展的可行性,目前有3M TAVR、FAST TAVI等多项临床研究致力于探索极简式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开展极简式TAVR也至关重要。随着技术发展与经验积累,极简式TAVR将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观察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四联疗法组,以疗程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效果为观察目标。结果疗程结束后四联疗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3±5.73);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41±6.82);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72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超声骨刀行颌骨囊肿切除,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骨科手术器械行颌骨囊肿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一期愈合,无瘘口或裂开发生。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率及术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及骨密度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囊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8.1269,P=0.0044)。结论超声骨刀治疗颌骨囊肿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避免伤及颌面部重要解剖结构,且近期疗效确切,远期也可极大遏制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5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与平均静脉压,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