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验证中医中药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疗效。方法:使用自拟苍柏苡泽汤治疗带下病属湿热下注型病例25例,统计其疗效。结果:痊愈22例,缓解3例。结论:苍柏苡泽汤用在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孙氏清带汤坐浴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证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下病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孙氏清带汤坐浴治疗1周,对照组用保妇康栓入阴治疗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1周,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11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13例,无效7例。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孙氏清带汤坐浴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证有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7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同时保证患者具有大致相同的既往病史。中药治疗组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的治疗方式;而西药对照组,则根据患者阴道感染的种类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中40例患者均为细菌性阴道感染,则采用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讨论其应用价值。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西药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0%。同时两组患者带下病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湿热下注型(湿浊偏甚者)带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用克霉唑栓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药萆薢渗湿汤内服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湿浊偏甚者)带下病疗效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止带汤联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带下病带下过多(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带下病带下过多(湿热下注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止带汤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痊愈病例3个月后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带汤联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能有效改善带下病带下过多患者的症状,并能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金片联合达克宁栓治疗湿热带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院妇科门诊收集妇科带下病湿热(毒)下注型48例,经中医辨证符合中医“带下病”湿热(毒)下注型的诊断。治疗上采用口服三金片3次/d,5片/次,疗程60d;达克宁栓0.2g,阴道给药,每晚1次,1枚/次。连续7d为1个疗程。观察带下病湿热(毒)下注型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6%。所有患者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金片联合达克宁栓治疗湿热带下病疗效确切,长期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加味乙字汤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保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加味乙字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肛周皮肤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味乙字汤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孙氏清带汤坐浴治疗带下病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带下病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皮肤康洗液坐浴治疗,治疗组采用孙氏清带汤坐浴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阴道局部症状积分、SF-36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中医证候积分、阴道局部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清带汤坐浴治疗带下病湿热蕴结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幼平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140-2142
目的:探究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中医妇科门诊2011年8月—2013年2月接诊的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常规与临床病理确诊,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及差值上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上除了"口苦而腻"消失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他症状上消失率上皆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改善上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采用西药与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是加减龙胆泻肝汤在次要症状"口苦而腻"上的改善要更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神汤内服及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下肢丹毒的效果。方法: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青霉素治疗,研究组予以五神汤内服及熏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4.4%、研究组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肤温、肿胀程度、肤色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五神汤内服及熏蒸治疗湿热下注型下肢丹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介绍冯崇廉教授采用“和法”小柴胡汤治疗带下病之思路及处方用药经验。冯教授认为带下病多以肝郁脾虚、湿热下注为主要病机,治宜用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和解少阳枢机以治本,加以清热利湿止带之药速决其标。  相似文献   

12.
万晨艳 《新中医》2022,54(4):5-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经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口服及中药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7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观察治疗前后阴道pH值、乳酸杆菌数量评分、肝经湿热下注证症状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舒乐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汤治疗。两组均治疗四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液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积分及NIH-CPS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前列腺液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NIH-CP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前列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身体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戴迪  张大伟 《国医论坛》2019,34(3):53-54
目的:介绍庞氏清热止带汤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从对湿热带下的认识、庞氏清热止带汤方证特点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同时佐证以治疗验案及临证分析。结果:中原庞氏妇科强调"热"在妇科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多年经验,治疗之时注重"清、祛、固"之法,总结创立出以"清热祛湿,健脾益肾"为主要治法的庞氏清热止带汤。结论:庞氏清热止带汤主要运用于以"湿热下注"为主要病机的妇科疾病,如带下病、不孕症、月经病等,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2001年2月3日至2001年5月1日对40例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运用自拟清利止带汤和外洗剂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止痛如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0.5%甲硝唑注射液加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止痛如神汤保留灌肠,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分,并评价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痛如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pH值、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效率为81.4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72%,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pH值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SF-36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阴道、外阴环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除湿止带方口服加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湿热下注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除湿止带方口服加熏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湿止带方口服加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临床疗效优于干扰素治疗,虽然不能增加转阴率,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班秀文在带下病中提出“治带不忘瘀”,独具特色,其中蕴含温病理法.文章以此探析班老辨治带下病常见湿热下注证等经验,以湿热下注,有形郁结认识其主要病机病理;治疗上注重清热化湿解毒,凉血化瘀.  相似文献   

20.
柯雪爱 《新中医》2021,53(22):97-10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止带方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下注型带下病97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9 例与对照组48 例。试验组采用自拟清热利湿止带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甲硝唑片等治疗。2 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阴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7.5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带色质味异常、口苦而腻、缺乏食欲、尿黄、接触痛等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清洁度分级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2.04%,对照组为29.1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4.08%,对照组为19.0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止带方可改善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临床症状及阴道清洁度,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