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1例心力衰竭患者安置心房-双心室起搏器作为心脏再同步治疗方法(CRT)之前、之后1个月和之后3个月时,分别测定了其收缩和舒张间期。结果显示,CRT主要通过降低左心室电活动延迟,并轻度缩短等容收缩时间来缩短射血前间期;通过延长舒张期而产生左心室收缩期缩短的趋势。心力衰竭时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时间间隔@Baker C. @Love C.J. @Moeschberger M.L. @宁宁  相似文献   

2.
段徐  凌峰  王振东  于忠  金建芬 《浙江医学》2007,29(8):863-86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v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起搏改善心脏电机械失同步,从而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逆转心肌重塑,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我们完成了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例,并在超声指导下进行起搏优化,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优化CRT的特殊参数AV间期和心室间期可增加患者获益,目前主要以组织多普勒超声(TDI)指导间期优化,但评价指标较多、无统一标准,且难以实现个体化、动态优化。心电图作为临床工作更加简便的评价指标,其指导间期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冠楠 《医学综述》2013,19(9):1628-1630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种通过心脏同步起搏装置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心脏再同步可以有效地提高部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心脏再同步治疗是近年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已出台了CRT治疗的指南。但关于CRT的应用适应证、疗效评价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该文就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慢性心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显示仍有30%左右的患者无反应。本文综述了影响CRT疗效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优化CRT疗效的策略,包括优化适应证、优化左室导线植入部位、术后CRT参数的程控优化、药物优化以及采用新的起搏模式。  相似文献   

6.
方毅  陈家林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41-42,4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52例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心律及起搏器功能分为三组进行观察:持续性房颤CRT组8例,窦性心律CRT组40例和窦性心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组4例,观察患者术后的转归情况,以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生存时间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时间为4~57个月,平均(38±10)个月,总病死率为32.7%(17/52)。心脏性死亡14例,占82.4%,其中6例为心力衰竭恶化,8例为心脏性猝死(SCD);其余3例为非心脏性死亡。持续性房颤CRT组5例死亡;窦性心律CRT组12例死亡;窦性心律CRT-D组均无死亡;三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CRT患者病死率(62.5%)较无肾功能衰竭者(19.4%)高(相对危险度为4.302,95%CI为1.598~5.889,P〈0.01)。结论心脏性死亡是CRT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包括心力衰竭恶化和SCD。CRT-D和CRT患者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律患者接受CRT较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显著的获益,另外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T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通过双心室起搏来实现心脏机械同步化,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1],但仍有20%~30%的心力衰竭病人疗效不佳[2],目前认为起搏参数优化是提高CRT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3].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价起搏参数优化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超声心动图指导起搏参数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而CRT植入后的患者,如何提高其应答率目前主要应用的是组织多普勒超声(TDI)指导间期优化,但因其评价指标多,统一标准未定,个体化、动态化难以实现。而心电图下优化,特别是QRS波宽度的改变能否增加患者从CRT系统中的获益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人工心脏起搏技术。CRT在传统单腔、双腔起搏器的基础上改良为左、右心室及右心房三腔起搏,使房室间、室间及室内同步激动,纠正了心脏的电-机械失同步,从而改善了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对于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者加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显著降低病死率。因此,CRT/CRTD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于君 《医学综述》2014,20(20):3754-375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为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方法之一。CRT可以改善轻、中、重度心衰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降低心衰住院率及心血管病死率。但CRT并非对所有的患者都有效,临床工作中仍有30%左右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即"无反应"。研究指出,QRS波的宽度与形态、患者性别、左心的大小与功能、右心功能、伴随疾病、左心室导线的位置、心肌瘢痕组织、CRT植入后参数的优化、双心室起搏比例等均会影响CRT植入后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