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12月就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78例进行研究,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其病灶大小、形态以及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胆囊癌、胆囊腺瘤的直径均>10 mm,绝大多数胆囊肌腺瘤、胆固醇性息肉直径<10 mm;以息肉样病变阻力指数(RI)是否<0.60可以较准确的判断其良恶属性。结论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能够清除显示息肉样病变的直径、计算出其RI,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仪器的发展、检查技术的提高及广泛应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的诊断效果有很大提高,其检出能力已达到直径0.2cm,目前已成为PLG诊断的主要手段,因PLG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故近年来被临床重视[1]。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首先由彩超诊断、后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胆囊息肉常为多发、有蒂、乳头状高回声结节。胆囊腺肌增生常为基底较宽的低回声结节。胆囊腺瘤常为单发,大多有蒂,中或高回声结节。胆囊癌常为基底较宽、中或低回声结节。恶性病变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3):2887-288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41例,炎性息肉16例,胆囊腺瘤12例,腺癌1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意义。方法300例主诉为右上腹不适连续患者,121例行胆囊切除术,且均于术前开展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总结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联合检测声像图特征及病灶形态。结果121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病理结果:胆囊结石49例;腺肌症5例;胆囊壁结构紊乱2例;息肉样病变65例,其中胆固醇息肉40例、炎性息肉22例、腺瘤2例、腺癌1例。65例手术确诊为息肉样病变患者,经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息肉样病变62例,3例误诊为泥沙样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5.38%(62/65)。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联合诊断声像图特征为基底狭窄或基底较宽,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病灶数量不等。其中稍高回声者16例,高回声者43例,等回声者2例,低回声者1例;基底宽者16例,基底窄者7例,呈桑葚状、团状或乳头状者39例。经检查,胆固醇息肉病灶直径为(5.22±1.33)mm;炎性息肉病灶直径为(3.36±1.34)mm;腺瘤病灶直径为(9.06±1.60)mm;腺癌病灶直径为17.3 mm。结论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彩色超声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非肿瘤性息肉36例,占90%;肿瘤性息肉4例,占10%,病变直径〉10mm,单发,以肿瘤性息肉为多见。结论彩色超声诊断该病敏感性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就诊的疑似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按胆囊常规检查法进行,行多切面观察胆囊。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疑似胆囊息肉病变经超声诊断4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固醇性息肉20例,炎性息肉12例,胆囊腺瘤7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超声诊断胆固醇性息肉16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1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9.30%。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内壁上可探及向腔内凸起的单个或多个乳头状和(或)不规则形状偏强回声团,基底部较窄,或有蒂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未见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结论 超声显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判定有无病变的诊断方面及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做出初步判定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可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指导临床随诊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指起源于胆囊壁并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多种病理性质不同的疾病,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1]。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的病例日渐增多,临床需要超声医师对该病作出倾向性诊断,以帮助临床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或选择手术方式[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50例病例,以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与超声诊断的关系,提高对早期胆囊癌及癌前病变的识别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经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患者,男38例,女12例,年龄30~70岁,病程8~10年。多数患者均因右上腹隐痛不适,部分放射至胸背部,少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在行B超检查时偶尔发现病变。1.2仪器与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SEQUO IA 512、LG 7,探头频率3.5 MH z。患者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检查时取多种卧位、多切面检查,扫查胆囊时观察息肉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回声强度、部位、后方有无声影及有无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等。重点注意病变的基底部、胆囊壁厚度,对可疑...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胆囊息肉患者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诊断其不同的病变类型的实际效果以及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所接受的胆囊息肉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观察不同病变类型的成像特征,从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诊断其不同的病变类型的实际效果以及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成像分析后得出,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肌瘤的直径<10 mm,胆囊腺瘤和胆囊癌的直径要比10 mm大得多,当检测结果的阻力系数> 0.6的时候,就可以判断为良性还是恶性。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诊断可以检测胆囊息肉患者的不同病变类型,区分其为良性还是恶性,该项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ils of galIbladder,PLG)是一类胆囊壁向囊腔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人数正逐年增加.现将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经CDFI诊断PLG 436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8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80例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非肿瘤性息肉病变直径多在7mm以内,胆固醇息肉占44%,炎性息肉占35%。而胆囊腺瘤常为单发,以胆囊底部多见,且大小一般8~13mm。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腺肌瘤的胆囊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部性改变,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小的圆形液性囊腔具有特征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影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病变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局部胆囊壁不连续、多伴有结石,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3.33%(11/15)、72.00%(18/25)、72.50%(29/40)。结论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误诊情况。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1.1%,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62.2%(P<0.01);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诊断时,误诊2例,均被误诊为内膜增生;在对23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进行诊断时,误诊3例,其中2例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另1例被误诊为内膜息肉;在对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进行诊断时,误诊3例,均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较高,对患者疾病诊治具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I)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I)对子宫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子宫肿瘤采用TVCDI及TACDI检查后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58例术前TVC-DI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为98.27%;术前TACDI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2.75%;结论:TVCD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宫壁厚度、肌壁回声特点,对子宫肿瘤诊断准确率高于TACDI。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使用超声检查对诊断该疾病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发与多发患者胆囊息肉直径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检测,其中,单发性患者占51.00%,多发性49.00%,而单发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与多发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在随访观察后,息肉直径变化不显著。结论采用超声检测法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单发与多发性病变与疾病的进展无相关性,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在囊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超对8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例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病理诊断为①胆固醇性息肉52例占59.77%,37例呈多发性,15例呈单发,直径在4~9mm;②炎性息肉18例占20.69%,胆囊壁厚,胆囊动脉纤细,动脉阻力明显增高,阻力指数(RI)≥0.8,单发13例,多发5例;③腺瘤13例占14.94%,单发8例,多发5例;④腺肌增生症2例占2.3%,均为单发;⑤早期胆囊癌2例,呈多发性,占2.3%。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符合率达100%,B超与病理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各组织类型符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炎性息肉、胆囊腺瘤。结论:防止遗漏胆囊癌,对于B超诊断为胆囊腺瘤且〉8mm的患者建议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子宫内膜声像图改变、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及测量动脉RI值,并将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5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炎8例,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结核4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张洁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31):103-104,10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并且选择同期来本院就诊的120例宫内孕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异位妊娠组和对照组阴道超声图像的特点。结果阴道超声准确率为97.50%,而腹部超声组准确率为67.50%,两种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0,P<0.01)。经阴道彩超对胎囊型、包块型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腹部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1.31±0.12)cm]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患者[(1.03±0.42)cm],而子宫动脉RI值(0.81±0.08)和螺旋动脉RI值(0.61±0.11)明显低于异位妊娠组患者(0.91±0.06和0.7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影像学征象的检出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积液、附件区包块、宫腔内假孕囊、卵黄囊或胚芽、原始心血管搏动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95.00%、55.00%、65.00%、45.00%,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5.00%、65.00%、20.00%、30.0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分别为70.00%和95.0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经腹部还是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进行扫描和探查,均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优势更加明显,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