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5例)选择普通硅胶胃管方法展开;观察组(65例)选择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方法展开;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住院时间为(13.19±1.69)d,显著短于对照组(17.13±1.49)d(P 0.05);同对照组危重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29.23%)比较,观察组(6.15%)呈现出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危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干预期间,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胃管痛苦感以及不良刺激感,对于危重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置管并发症的减少、营养支持满意度的提升,可获得确切效果,最终对于危重患者的康复加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鼻肠管护理经验。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鼻肠管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和成效。结果 41例食管癌的术后通过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成效,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通过处理得到改善。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给予鼻肠管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康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ICU病房内对危重患者应用双导丝法和主动置管法行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同一初学操作者随机将163例危重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双导丝法(n=87)和主动置管法(n=76)行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观察2种置管方法的成功率、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导丝法和主动置管法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25%和71.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种置管方法患者重要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均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初学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操作者,双导丝法与主动置管法相比,是技术上更易掌握、成功率更高且有着同样安全性的置管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的患者置入胃管和鼻肠管的最佳时机。方法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后置管组、麻醉前置管组。麻醉后置管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摆置手术体位前留置胃管和鼻肠管,麻醉前置管组均在麻醉前留置胃管和鼻肠管。结果两组患者在舒适度、护理操作的难度和时间、置管首次的成功率、患者置管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留置胃管、鼻肠管置入的最佳时机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摆置手术体位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 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术后均给予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留置,分析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平均时间为(10.25±2.37)d,且均能耐受,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静脉输液量明显减少。结论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使患者的每日营养量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为了早期建立肠内营养,我科从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73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均预置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营养管),术后早期经此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8年7月~2000年12月 ,收治100例食道癌患者 ,其中男50例 ,年龄36~80岁 ,女50例 ,年龄45~75岁 ,按随机化原则 ,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中 ,实验组于术后24小时十二指肠营养饲管治疗 ,对照组术后采用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 ,半月后 ,根据患者平时体重的百分比 ,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2操作方法使用日本FERUMO公司Fr 8十二指肠营养饲管插管。术前将十二指肠营养饲管与胃管捆绑 ,同时插入胃内 ,术中将其置入十二指肠降部 ,外端固定在鼻翼 ,术后24小时将10%氯化钠100ml,通过十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术中预防性置入鼻肠管在胃瘫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6年224例胃瘫高危人群的病例资料,分未预防性置入鼻肠管128例(A组)组和预防性置入鼻肠管9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管拔除时间、胃瘫发生率及胃瘫治愈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胃瘫A组14.8%(19/128),明显多于B组(4.2%)(4/96)(P<0.01),两组胃瘫治愈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中置入鼻肠管对胃瘫高危病人确实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可以缩短胃瘫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切除术后应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于同一侧鼻孔置入捆绑式鼻胃管、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于胃腔;术中将鼻胃管、鼻肠管解离,食管胃吻合完成后,鼻胃管留于胃腔,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术后通过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全组病例均能很好的耐受肠内营养,未出现严重腹胀、腹泻、反流、误吸而停用者,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贲门切除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符合生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应用疗效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和对照组(23),两组均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胃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3—4d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鼻肠管置管。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保证肠内营养液治疗的顺利实施。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杨婷 《青岛医药卫生》2014,46(5):379-380
目的探讨鼻胃镜引导下空肠置管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因病情需要行鼻胃镜引导下空肠置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如术前做好对患者病情评估,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及润滑鼻腔,做好内镜及配件准备,术中做好病情监护,配合医生留置导丝,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具体状况,预防营养管移位、阻塞及并发症的出现;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平均放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放置时间(7.6±4.9)min,并发症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7.7±4.8)min和10.0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胃镜下空肠置管术患者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置管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做好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是保证置管术顺利进行的关键。而术中熟练配合及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管道护理是造瘘管长期留置和顺利进行肠内营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食管癌术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采用鼻十二指肠置管.观察2组并发症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降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4.5±1.0)d短于对照组的(8.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通过空肠造瘘置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洗胃时经口置管与经鼻置管两种方法对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按药物中毒患者就诊洗胃登记的单双数(急诊科设固定洗胃登记本),将166例神志清醒的患者登记顺序单数设为实验组采用经口置管洗胃共83例,双数设为对照组为经鼻置管洗胃共83例。结果 (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口置管提高了置管成功率,为抢救药物中毒患者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出现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182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及外周表浅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以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缓解情况。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在术后体位改变时出现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比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术后经控制输液速度后,心脏相不良关事件缓解率高于外周表浅静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安置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心脏不良事件有一定相关性,此类患者术后突然改变体位及输液过快会有快速心率失常的可能。术后护理应注意体位的护理、液体的管理,并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心脏不良相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鼻空肠置管方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见接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患中选取56例纳入此次研究并实施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28例均采取徒手盲插鼻空肠置管,观察组28例均采取内经引导下置管。结果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12 h空肠到达率,结果均提示差异显著(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徒手盲插鼻空肠置管而言,内经引导下置管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置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贾卫光 《江苏医药》2006,32(9):868-869
胸段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是目前治疗食管中段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瘘,尽管其发生率不高,但常常威胁患者的生命,而营养不良导致衰竭是吻合口瘘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选择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就成为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疾病需要安置鼻胃管,患者在胃肠减压术中,因情绪紧张或鼻腔息肉等原因致鼻腔狭窄,插胃管会遇到阻力而不能插入,这样既耽误抢救时间,又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置胃管的成功率,还减轻了患者反复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鼻肠管置管护理经验,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择适当置管长度,准确判断鼻肠管插入位置,将保持导管通畅的注意事项做成床头卡进行警示,规范操作。结果由临床护士完成置管50例,成功率为100%,置管期间,15例(20.8%)发生营养液导管内输注不畅,其中11例经注水等措施处理后阻力明显改善,继续管饲营养液;4例24h内管腔完全堵塞,处理无效,拔除导管。2例(2.8%)管饲美满霉素后发生导管堵塞,1例(1.4%)因病情变化暂停肠内营养,期间未及时冲管而发生堵塞;2例(2.8%)进入肠腔后再次退回胃腔。结论置管前正确评价鼻咽喉部结构、状况,清除鼻咽部分泌物,排除舌根后坠等是置管成功的关键。在维护过程中,评价药物的性质,及时、有效地冲管是保持鼻肠管通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式被动等待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与胃镜引导下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重症外科112例需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56例(A组)以改良式被动等待法放置鼻胃幽门后螺旋型鼻肠管,56例(B组)在胃镜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率、置管后鼻咽部出血率、置管后导管移位率、置管费用。结果 A、B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7%和9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置管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12.5%和6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鼻咽部出血率、两组置管后导管移位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置管费用分别为(391.68±34.02)元和(923.96±51.37)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被动等待法置入鼻胃幽门后螺旋型鼻肠管有较理想的成功率,置管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率低,置管费用明显低于胃镜引导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鼻空肠管和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效果对比,探索在临床护理中更为安全、优质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案,分析36例留置鼻空肠管重症肺炎患者和40例留置鼻胃管重症肺炎患者在置管7天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血清降钙素原值(PCT)和痰液pH值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l天后WBC、NE%、PCT和痰液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置管7天后鼻空肠管组WBC、NE%、PCT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痰液pH值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在肺部重症感染的患者中,鼻空肠管可减少腹胀及胃食管反流,降低误吸风险,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