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中长期(5d至1年)静脉输液的患者。但PICC置管在长期留置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侯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46-46
目前治疗肺癌常用紫杉醇持续静脉滴注治疗(3~5h以上),较易引起局部静脉炎、静脉硬化、皮肤红肿、色素沉着,甚至破溃,患者较为痛苦。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我科对60例确诊为肺癌患者,通过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ICC)导管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置管经腋静脉到上腔静脉,从管内滴注紫杉醇,建立并严格执行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制 相似文献
4.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利用PICC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肿瘤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从进入中国以来,由于它的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及化疗患者的青睐。但它的使用也带来许多并发症,如静脉炎、PICC相关血流感染(置管48 h内)、导管相关感染(维护或导管使用相关)、PICC相关血栓(超声验证)、导管移位、导管异位等,导管异位在其并发症中并不多见,它主要发生在插管过程中,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右心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 30例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对单号组15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双号组1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远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 tralCatheter,简称PICC) ,自 1992年德国一名医生在X线辅助定位下成功完成第 1例导管置管以来 ,PICC迅速发展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1] ,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外临床护理工作中 ,于 1997年传入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的医院。我院于 2 0 0 1年应用于临床护理 ,此操作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护理难度小、感染率低 ,应用范围广 ,而且能输注高浓度静脉营养液及化疗药物。我院经过 18例的临床应用 ,未出现并发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的维护和护理。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静脉滴注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率达100%,置管过程中.4例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血流显示技术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导管阻塞、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给药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导管的正确维护,加强临床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 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PICC技术,因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具有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等特点[2-3],目前已被广大护理人员和患者所接受.但PICC应用过程中常引发一些并发症,置管后导管的良好维护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现将PICC的应用及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62例行PICC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62例行PICC的患者中发生送管困难4例,导管异位7例;置管期间发生静脉炎4例,堵管3例。结论应用PICC存在风险和并发症,应严格遵循操作程序,正确评估患者,并做好患者置管期间的宣教及加强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以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了78例老年长期卧床及肿瘤晚期进行化疗及保守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痛阈低,长期反复输液,输入刺激性药物的特点,为了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静脉操作损伤,减轻痛苦,便于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意识.方法:对98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有14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感染4例,静脉炎4例,穿刺局部渗血3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罗泳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165-166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内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院内护理)65例和对照组(家庭护理)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患者置管后接受院内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接受家庭护理,护理措施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PICC置管护理较家庭护理引发置管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的原因,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0月197例来我院行PICC置管术出现异位的31例患者的异位原因,并根据存在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异位主要与患者年龄、置管静脉、体位、体外测量方法有关(r=0.995、0.996、0.992、0.990,P=0.001、0.004、0.004、0.018),针对异位原因对患者相应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3%(28/31)。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导管异位患者异位原因分析及相应护理后,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使PICC置管术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使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最大的治疗实惠。 相似文献
19.
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与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分别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因胎龄小、体重轻,各器官系统机能未发育成熟,多因呼吸困难、消化机能不全而导致经口喂养困难,或经口喂养所摄取的热卡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需较长时期进行全部或部分胃肠外营养即静脉营养,但其周围静脉细小。 相似文献
20.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16)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主要用于需要多次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临床发现PICC拔管时出现了拔管困难,若强行拔管容易引起导管断裂体内、血管组织损伤等不良后果。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共拔除PICC导管767例,发生拔管困难12例,通过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均能成功将导管拔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