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7):1350-135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γ-GT)值,凝血酶原时间(PT)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为76.19%(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复方甘草酸普100 ml,静脉滴注,均1次/d,疗程视黄疸消退情况而定,对照组使用苦黄注射液40 ml,甘利欣150 mg,均1次/d,静脉滴注.主要观察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同时观寨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1、2周时ALT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第3、4周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治疗第1、2、3、4周时STB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降酶、退黄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复方甘草酸苷100 ml,静脉滴注,均1次/d,疗程视黄疸消退情况而定,对照组使用苦黄注射液40 ml,甘利欣150 mg,均1次/d,静脉滴注。主要观察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同时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2周时ALT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第3、4周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治疗第1、2、3、4周时STB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降酶、退黄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和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情况。方法 72例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菌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疾病症状,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5.
江山  尤世刚 《医药导报》2008,27(4):403-404
目的 观察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方法 将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岩黄连注射液50 mg,复方甘草酸苷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 对照组31例,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30 mL,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 疗程均4周. 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下降也较对照组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的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治疗组)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BiL、ALT及AST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P<0.05)。结论: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退黄、降酶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苦参碱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3种甘草酸制剂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为A组采取甘草酸二铵治疗,1组为B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组为C组采取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各30例。结果 C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较之A组及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A组比较,B组的改善效果更佳(P<0.05)。对比临床治疗效果,提示C组最高,B组其次,A组最低(P<0.05)。结论 3种甘草酸制剂中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最为理想,临床可优先选择该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苦参碱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血白蛋自、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250ml/瓶,内含苦参碱150mg/瓶及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ALT、PT均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TBiL、P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ALT的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苦参碱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苦黄注射液治疗高黄疸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2 4 2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苦黄注射液 6 0 m L ,静滴 ,每日 1次 ;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 4 0 m L,静滴 ,每日1次。同时 ,2组病例均给予相同的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瘀胆型肝炎两组无显著差异 ;亚急性重型肝炎及瘀胆型肝炎总胆红素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慢性重型肝炎总胆红素下降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苦黄注射液治疗高黄疸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俞恩芝 《中国药房》2007,18(26):2050-205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9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儿科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与对照组98例(儿科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75.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降黄较快。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对病毒性、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优于苦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其疗效也优于或稍优于甘草酸二铵,以及与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相当。苦参碱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茵栀黄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拉米夫定,还能增强干扰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苦参碱对肝损伤患者的总胆红素复常率高于苦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甘草酸二铵,并能显著提高甘草酸类制剂、阿德福韦酯、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总胆红素复常率。综述苦参碱对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疗效做了再评价。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素E_1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明 《中国药业》2010,19(21):77-7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在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方法 7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疗程为4周。考察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ALT和TBIL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顽固性黄疸的协同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顽固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苦黄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TBil和ALT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发热、头晕、头痛、皮疹、面部潮红、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顽固性黄疸具有协同效应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于桂琴  秦宏  林佩纯  周小辉 《中国药房》2007,18(14):1089-1090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淤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试验。7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淤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疗程4wk。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组TBIL、DBIL、ALT、AST、GGT、PTA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淤胆。  相似文献   

16.
贾秀贤  范荣  刘颖翰  高永革 《中国药房》2011,(32):3038-303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64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中静脉滴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qd。2组疗程均为6~8周。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直接胆红素(SDB)、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氨基转肽酶(γ-GT)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TB、SD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茵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150mg/d,苯巴比妥30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TBiL、P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ALT的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常提示肝损害较重,若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肝细胞液化性或凝固性坏死,故在治疗上颇感棘手。近年来我院采用苦黄注射液伍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系住院患者,均符合1990年第6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对BIL≥68.4μmol/L96例,随机分为苦黄、肝素组(联用组)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