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139例,收集资料包括术前一般情况、伤后就诊时间、休克指数、各类创伤评分、最低氧合指数、伤后6h乳酸清除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院后死亡41例(29.5%),其中入院后48h内死亡36例(25.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指数2(OR=2.591,95%CI 1.041~4.216)、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5分(OR=47.96,95%CI 15.89~147.23)、改良创伤评分(RTS)≤8分(OR=6.917,95%CI 1.147-13.86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OR=4.172,95%CI 2.962~6.268)、最低氧合指数200(OR=117.016,95%CI 51.011~176.032)、伤后6h乳酸清除率10%(OR=2.785,95%CI 1.191~4.892),以及合并头部损伤(OR=6.302,95%CI 2.270~13.175)或胸部损伤(OR=12.233,95%CI 5.193~33.985)是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P0.01)。早期行血管栓塞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OR=0.887,95%CI 0.875~0.899)。结论创伤评分高,出现严重休克、昏迷、氧合指数下降和6h乳酸清除率降低,合并头部和胸部损伤是导致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早期急救处理策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0年4月两家医院救治的25例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16~56岁,平均(30.1±10.9)岁.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为24%.经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显示:骨盆骨折Tile分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改良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是此类损伤的死亡危险因素.当Tile分型为C型、ISS≥25分、GCS≤8分或RTS≤8分时,患者的死亡概率较大.对此4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RTS≤8分是此类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稳定血流动力学,创口彻底清创引流,早期结肠造瘘以及骨盆固定是此类损伤早期急救处理的关键.RTS是否≤8分可作为判断患者死亡概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颈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用漏斗图来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经过文献筛选共纳入16篇文献,累计颈髓损伤患者9697例,气管切开率为18.3%(1773/9697)。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颈髓损伤患者中,男性[OR=1.29,95%CI(1.12,1.49),P=0.0004]、ASIA A级[OR=7.79,95%CI(5.28,11.50),P0.00001]、ASIA B级[OR=1.15,95%CI(1.13,2.02),P=0.005]、ASIA C级[OR=0.28,95%CI(0.20,0.41),P0.00001]、ASIA D级[OR=0.04,95%CI(0.02,0.09),P0.00001]、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OR=2.36,95%CI(1.51,3.68),P=0.0002]、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MD=8.97,95%CI(8.11,9.82),P0.0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OR=6.03,95%CI(2.19,16.61),P=0.0005]、合并胸部损伤[OR=1.78,95%CI(1.55,2.04),P0.00001]、呼吸系统并发症[OR=5.97,95%CI(4.03,8.86),P0.00001]因素与气管切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年龄、高龄、合并脑损伤、吸烟史、车祸伤机制和跌落伤机制与气管切开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男性、ASIA分级A级或B级、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ISS、GCS≤8、合并胸部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ASIA分级C级或D级是其保护性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指导颈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骨盆骨折患者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448例髋臼或骨盆骨折患者,男347例,女101例;平均年龄为39 4岁(14~80岁).其中骨盆骨折122例,髋臼骨折3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315 d,平均13.4d.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伤、合并系统性疾病、骨折类型(陈旧性骨折与否)、术前牵引制动、术前是否采取预防血栓的措施、D-二聚体水平及吸烟史作为自变量,术前是否发生DVT作为因变量(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利用x2检验确定影响DVT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及相应比值比(OR)、95%的可信区间(CI). 结果 共有79例(17 6%)患者发生下肢DVT.年龄≥45岁、合并系统性疾病、未采取预防血栓措施、血清D-二聚体>500μg/L与血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2 114,95% CI(1.254,3 564),P=0.005]、合并系统性疾病[OR =2.302,95% CI(1.270,4.175),P =0.006]、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OR=2.270,95% CI(1.322,3.897),P=0.003]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45岁、合并系统性疾病及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的患者发生DVT的可能性较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术前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并严密监测血栓是否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指导临床预判输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0年1月17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模型效能进行评定。[结果] 174例患者中,79例围手术期输血,占45.40%。单项因素比较,与未输血组相比,输血组患者年龄更大、不稳定型骨折占比更高、ASA分级更重、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入院时Hb和HCT更低、Cr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66,CI=1.011~1.124)、术中出血多(OR=1.007,CI=1.003~1.011)、入院时低血红蛋白(OR=0.924,CI=0.899~0.950)、扩髓(OR=5.147,CI=1.472~17.994)是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逻辑回归结果所得的输血预测方程准确度为79.30%,临界值为0.595,敏感度为78.50%,特异度为81.1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高龄、术中出血多、扩髓、入院时低血红蛋白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判断是否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内老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住院期间发生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患者发生AKI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纳入202例院内AKI患者,老年AKI患者103例,死亡率44.66%,非老年AKI患者99例,死亡率33.33%.肾脏缺血及感染是老年AKI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OR=4.531,95% CI1.112 ~10.312,P<0.001)、C反应蛋白(OR=1.071,95%CI1.047~ 1.096,P<0.05)、平均动脉压(OR=2.28,95% CI 1.761~2.983,P<0.001)、合并脓毒血症(OR=2.28,95% CI 1.761 ~ 2.983,P<0.001)、合并MODS(OR=27.316,95% CI 13.936 ~ 48.344,P<0.001)是老年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AKI病死率高,其中BNP、低平均动脉压、高C反应蛋白、合并脓毒血症及合并MODS为住院老年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为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06-2017-06于我院行脊柱手术的280例老年胸椎、颈椎、腰椎手术患者。将发生谵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以及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30例,发生率10.71%,谵妄出现平均时间(1.24±0.15)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苏醒时间、术前焦虑、手术部位、术中低血压、术前睡眠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3.214,%95CI:1.121~7.675)、手术时间150 min(OR=2.612,%95CI:1.721~9.623)、术前焦虑(OR=2.334,%95CI:1.021~10.421、术中低氧血症(OR=2.113,%95CI:1.733~7.316)、苏醒时间60 min(OR=3.043,%95CI:1.421~11.232)是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年龄70岁、手术时间150 min、术前有焦虑、术中出现低氧血症、苏醒时间60 min均会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中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9]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8月132例轻中度TBI患者颅内出血进展情况,41例(31.1%)进展为PHI(PHI组)。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应、入院时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受伤到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部位、血肿类型、是否合并脑挫裂伤、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入院首次凝血功能指标、血糖、血常规、肾功能,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并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损伤类型、入院时高血压、合并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D-二聚体、红细胞计数、血糖和出院GO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高血压(OR=2.417,P=0.045),合并脑挫裂伤(OR=2.792,P=0.017)和D-二聚体≥6500μg/L(OR=4.968,P=0.000)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轻中度TBI患者若存在入院时高血压、合并脑挫裂伤和较高水平D-二聚体(≥6500μg/L)更易发生PHI,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并探讨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杭州地区6家医院经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8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705例,女1149例;年龄65 ~98岁,平均79.4岁.统计患者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术后1年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1年内共有29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0% (297/1854).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感染93例,心脏疾患38例,神经系统疾患53例,肿瘤63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5.053,95%CI(1.517,16.829),P=0.000]、性别[OR=0.376,95% CI (0.122,1.161),P=0.002]、术前内科合并症[OR =3.236,95%CI (1.553,6.746),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OR=6.057,95%CI (1.968,18.641),P=0.000]、受伤至手术时间[OR=1.928,95%CI(0.979,3.796),P=0.009]和住院时间[OR=3.875,95%CI(0.368,6.542),P=0.001]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合并症、AS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对骨折患者的输血量进行预测,指导临床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救治,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研究5年间我院收治的9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年龄40.7岁)输血量、ISS评分、伴发损伤、住院时间、死亡率等与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3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ISS、死亡率等,各组之间具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患者平均输血量为912ml,其中C组平均输血2200ml。ISS评分平均为18.4,其中C组为28.7。死亡率平均为5.2%,C组平均为19.0%。并且骨折的3组分类的伴发损伤之间也有统计学上差别。结论:Tile骨折分类方法能对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伴发胸腹部损伤的机会和ISS评分也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并就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或避免精神障碍疾病发生。方法将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90例因颅脑损伤而入院治疗者按照其是否发生精神障碍疾病分为对照组(非精神障碍疾病,50例)与观察组(精神障碍疾病,40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并找出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相关干预对策。结果 9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精神障碍发生率44.44%(40/90)。(1)单因素:低氧血症、教育程度、颅内血肿、受伤至急救时间、GCS评分、额叶损伤、伤后昏迷、损伤范围为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危险因素,P0.05;(2)多因素:颅内血肿(OR=2.031,P=0.00)、GCS评分≤8分(OR=1.825,P=0.00)、额叶损伤(OR=1.997,P=0.00)、低氧血症(OR=1.749,P=0.00)、损伤范围(OR=3.748,P=0.00)为精神障碍发生高危独立因素。(3)重视该类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结论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且影响高危因素多,因此临床予以重视,并针对该类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或避免精神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对腹部损伤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就诊的腹部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死亡将所有病人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组间病人年龄、性别、入院时脉搏、收缩压、NISS、ISS以及受伤机制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法判定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绘制相关危险因素预测病人死亡的ROC曲线,以比较两种评价体系对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的差异,并确定相关危险因素预测病人死亡的临界值。结果组间病人入院情况相比,生存组病人入院时平均脉搏相对较慢,收缩压相对较高,ISS、NISS评分相对较低,就病人致伤因素分布情况来看,死亡组病人交通事故伤病人比例相对较高,以上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人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入院时收缩压、ISS、NISS评分是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均1.0,P值均0.05)。ISS、NISS预测病人死亡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NISS[曲线下面积(AUC)=0.96,95%置信区间(CI):0.57~1.93,P0.001]预测病人死亡风险的AUC较ISS(AUC=0.75,95%CI:0.92~1.00,P=0.003)相对较大,准确性相对较高,在NISS=14时,其预测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2%和88.6%。结论 ISS、NISS两种评分体系均是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病人死亡风险预测上,NISS评分的预测价值相对较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胃癌合并肝硬化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41例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1.22%和23.94%(x2=15.955,P<0.01),术后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7.32%和0.91%(P=0.009).肝硬化组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腹水5例,肝功能衰竭4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腹腔感染4例等,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出血、空肠瘘和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组术后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77,95%CI:0.991~1.646)、合并腹水(OR=20.900,95%CI:2.349~185.933)、血浆白蛋白水平(OR=0.160,95%CI:0.041~0.629)、Child分级(OR=9.500,95%CI:1.046~86.261)、门静脉高压症(OR=4.000,95%CI:1.057~15.138)、食管静脉曲张(OR=4.400,95%CI:1.095~17.676)、术中输血(OR=3.714,95%CI:1.021~13.511)和术中失血量(OR=1.442,95%CI:1.023~2.034)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腹水(OR=19.213,95%CI:1.569~231.255)、Child分级(OR=12.661,95%CI:0.721~222.458)、食管静脉曲张(OR=6.008,95%CI:0.857~42.097)和术中失血量(OR=1.574,95%CI:0.938~2.640)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有肝硬化的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合并腹水、Child分级、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和术中失血量均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术后继发外伤性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如何早期预防PTH提供方案及理论依据。方法对按同一标准纳入的112例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入住本院STB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年龄、性别、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去骨瓣减压术(DC)、术后颅脑CT中脑导水管及环池结构情况、腰椎穿刺术与PTH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后PTH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结果 STBI术后继发PTH主要发生于术后2周内和2周~3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后GCS评分低(OR=0.102,95%CI:0.023~0.657)、去骨瓣减压术(OR=0.172,95%CI:0.109~0.980)、术后颅脑CT中脑导水管及环池结构不清(OR=0.232,95%CI:0.076~0.893)均为STBI术后患者继发PTH的危险因素;腰椎穿刺术(OR=75.267,95%CI:9.413~589.123)为STBI术后患者继发PTH的保护因1素。且对照组PTH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腰椎穿刺术组(P0.05)。结论 STBI术后患者,早期行腰椎穿刺术可显著降低术后PTH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苏日罕  包亮 《颈腰痛杂志》2021,42(4):466-469
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重度外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457例,按照早期死亡(30 d内)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致伤因素、损伤节段、AISA分级、合并伤、基础疾病、是否手术、手术时机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早期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457例患者30 d以内死亡83例,病死率为18.1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损伤节段、APACHEⅡ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肺部感染、气管插管、低钠血症、血白蛋白等因素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低白蛋白血症(OR=1.906,P=0.016),高APACHEⅡ评分(OR=9.643,P=0.004),肺部感染(OR=4.976,P=0.038),高损伤节段(OR=10.933,P=0.045),低钠血症(OR=2.103,P=0.021)是急性重度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早手术(OR=0.887,P=0.013)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高损伤节段、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等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相关指标,对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及早手术能够降低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hepatic abscess,PHA)的患病风险.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31对病例及对照组相关9个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显示DM(OR =6.328,95% CI:1.787~22.409)、胆道疾病(OR=8.759,95% CI:1.006~76.097)和恶性肿瘤史(OR =4.444,95% CI:0.467~42.258)是PHA的可能风险因素(均P<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OR=7.747,95% CI:I.975~28.275)是PHA的风险因素(P=0.003).结论 DM患者患PHA的风险是非DM患者的7.75倍,提高对DM增加PHA患病风险的认识,早期诊治可能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外科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2月-200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治疗后3,5年生存率较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无梗阻性黄疽症状,N分期,AJCC分期,T分期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较低,维吾尔族患者其预后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黄疸(OR=2.736,95%CI=1.721~3.291),肿瘤分化程度(OR=1.726,95%CI=1.328~2.938),AJCC分期(OR=1.372,95%CI=0.827~2.192,处理方式(OR=1.382,95%CI=0.763~2.328),民族(OR=1.382,95%CI=0.872~4.382)是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胆囊癌外科诊疗其预后较差,其与黄疸、肿瘤分化程度、AJCC分期、处理方式和民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行深静脉置管输液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BSI将其分为感染组(n=40)和非感染组(n=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及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类型(OR=1.41,95%CI:1.09~1.84)、留置部位(OR=1.42,95%CI:1.13~1.78)、留置时间(OR=1.42,95%CI:1.04~1.94)、静脉营养(OR=1.39,95%CI:1.03~1.87)、置管次数(OR=1.44,95%CI:1.14~1.81)、营养不良(OR=1.42,95%CI:1.15~1.76)及糖尿病(OR=1.42,95%CI:1.15~1.74)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相关性 ,便于预测骨折患者的输血量 ,指导急救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治疗 ,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收治的 97例骨盆骨折患者 (包括复合伤患者 ) ,用Kruskal -Wallis非参数统计检验患者在受伤后早期的输血量与Tile骨盆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 97例患者平均输血量为 912ml,其中A组平均输血 2 5 2ml,B组为 892ml,C组为2 2 0 0ml;ISS评分平均为 18 4 ,其中C组为 2 8 7。死亡率平均为 5 2 % ,C组平均为 19 0 %。结论 Tile骨折分类方法和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因而有临床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 ,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 ,其中严重类型(C型 )骨折患者平均输血达 2 2 0 0ml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颅脑损伤诊断:明确的脑外伤病史,头颅CT证实,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AKI诊断标准:48 h内Scr上升≥26.4 μmol/L或较基础值增加≥50% ;和(或)尿量<0.5 ml·kg-1·h-1达6h.应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颅脑损伤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791例患者颅脑损伤后AKI的发病率为39.4%,发生AK1的颅脑损伤患者住院病死率为27.9%,其死亡风险较非AKI患者增加5.065倍(P<0.01).GCS评分≤8分(重型)者AKI的发病率为69.7%,显著高于中型和轻型两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低(≤8分)、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年龄(每增加10岁)、男性是颅脑损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32、2.176、1.789、1.544.结论 AKI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GCS评分低、低血压、高龄、男性是颅脑损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