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单胎初产妇3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将其分为A组(正常,2115例),B组(超重,678例)、C组(肥胖,318例)。根据孕期BMI增幅将其分为D组(898例)、E组(1712例)、F组(501例)。观察并比较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B组与C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E组与F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E组和D组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C组顺产率低于A组和B组(P<0.05);F组剖宫产率高于E组与D组(P<0.05),顺产率低于E组与D组(P<0.05)。结论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和剖宫产率相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孕期BMI并指导产前胎儿体重预测,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避免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对母婴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将316例SP孕妇按照发病孕周随机分为早发型SP(EOSP)组和晚发型SP(LOSP)组,每组158例。根据发病孕周不同将EOSP再分为3组:A组56例,发病孕周<27周;B组52例,发病孕周28~31周;C组50例,发病孕周32~34周。对比产妇的临床症状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产妇血压、发病孕周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EOSP组总并发症明显少于LOS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EOSP组和LOSP组剖宫产率分别为72.2%、73.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OSP组终止妊娠的孕周早于LOSP组(P<0.001)。EOSP组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LOSP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01)。A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转NICU、早产及围生儿死亡比例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B组上述指标发生比例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脐动脉S/D≥3的比例高于B组、C组,但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止妊娠孕周(OR=5.367,95%CI:2.451~11.755)、SP发病孕周(OR=5.778,95%CI:1.963~17.009)等因素和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为母婴不良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SP发病危急,病情进展快,对产妇和胎儿/新生儿影响较大,可造成严重不良妊娠结局。SP发病越早,母婴结局越差。SP发病孕周及终止妊娠时间是母婴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孕周<12周)、B组(孕周13~28周)、C组(孕周>29周),比较三组患者妊娠结局、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母婴RPR滴度。结果三组患者足月分娩率、早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三组低体重儿、流产、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中均为正常新生儿,B组和C组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分别为2.85%和20.00%,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中RPR滴度<1︰8者比例最高,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及科学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梅毒患者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早产率以及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率,对新生儿预后意义重大,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高危妊娠产妇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妊娠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妊娠产妇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可对患者妊娠结局予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时长与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住院分娩的23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将其分为A组(第二产程<2 h)、B组(2 h≤第二产程≤3 h)、C组(第二产程>3 h),统计三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中转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后发热、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软产道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均P<0.05)。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将未采用分娩镇痛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长控制于≤3 h,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64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儿脐血流及胎心情况分为四组,每组各41例,对比四组患者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结果 IV组产妇脐带绕颈、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剖宫产发生率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剖宫产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高于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产妇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I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产妇采用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能够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测率,降低剖宫产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存在前置胎盘症状的患者以不同的时间终止妊娠对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孕36周之前(含孕36周)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和孕36周以后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各15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产前出血率、产后出血率、产后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1组产妇在产前出血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产后平均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窒息和围产期死亡人数明显多于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的常规方式仍为剖宫产,通常选择孕36周以后终止妊娠安全性较高,产妇和新生儿转归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中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21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氧分压、氧饱和度、血小板计数、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及围生儿与妊娠结局。结果轻、中度组心功能Ⅰ级患者多于重度组,心功能Ⅳ级患者少于重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氧分压、氧饱和度、血小板计数较轻、中度组明显降低,Pp/Ps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足月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轻、中度组(P<0.05),早产、医源性流产、新生儿窒息、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足月分娩、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医源性流产、新生儿窒息、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是母婴安全的高危因素。肺动脉压力越高,孕产妇的死亡率、早产率、流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越高。但对于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孕妇经过积极处理仍有望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16例SCH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高剂量组(高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108例)和低剂量组(低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108例),随机选取该院同期108例健康孕妇纳入健康组,比较三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结果高剂量组和健康组孕妇的流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_均<0.05)。三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新生儿畸形率、Apgar评分、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结论 SCH可增加孕妇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对新生儿TSH水平产生影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SCH孕妇的妊娠结局,临床可加强孕妇早期TSH筛查并给予药物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前置胎盘患者产前出血对妊娠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拾的9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产前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48例)和未出血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孕周、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等情况。结果出血组终止妊娠孕周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对母婴安全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应当高度重视,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