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高发地区,能够早期确诊进行手术的病人不足1/3,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支持治疗下一般生存期为4-5个月。但国外研究显示,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使晚期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的中位生存期提高至20个月。分子靶向治疗技术是有针对性地治疗晚期癌症的国际领先技术。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其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尤其是肝转移是一种涉及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蛋白质和酶等分子标志物,通过各自特殊信号传导通路相互诱导和调节的多步骤且错综复杂的渐进性过程。结直肠癌发病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并已发生远处转移,其远处转移尤其肝转移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发病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针对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临床及其分子基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早期预防、合理诊治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作为当前临床手术治疗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是针对腹部疾病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经现阶段临床研究分析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当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可以满足患者治疗要求,能够突出治疗优势。临床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水平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图能够了解结直肠癌发病情况,对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进展作出评估,以改进患者治疗方案,为患者手术治疗顺利开展提供帮助,从而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超高龄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从第五师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择取的30例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对所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30例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中,14例为右半结肠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急性梗阻的患者越多,同时患者通常忽视病情,使得病情发展,无患者获得早期诊断,患者通常存在诸多合并症,急诊手术容易出现并发症,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以生化速度慢、分化好的腺癌为主,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切除率高。术后,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2例出现高血糖、1例出现心功能不全、1例出现腹水及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及液化、1例出现吻合口瘘。针对术前存在合并症的患者予以术后ICU监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右半结肠癌发生率比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急性梗阻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治疗方面,急诊手术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限期手术可以对手术前后疾病、并发症进行有效处理,可以使手术风险降低,使切除率提高,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美国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癌筛查数据库(prostate,lung,colorectal,and ovarian,PLCO),评价结直肠镜漏诊结直肠癌的比例及漏诊病人的特征,为提高结直肠癌的筛查效果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选择PLCO研究干预人群中进行了基线检查或者3年或5年结直肠镜复查的结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基线或者随访结直肠镜检查没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分子,以基线或者随访结直肠镜检查一年内发现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镜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登记系统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年度自我报告问卷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分母,计算结直肠镜漏诊结直肠癌的比例。  结果  共有338名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经结直肠镜检查漏诊59名,漏诊比例为17.5%。65~69岁的漏诊率相对较高(24.2%)、低分化和近端结肠癌漏诊比例较高(32.4%和47.4%)。  结论  结直肠镜检查漏诊结直肠癌的比例相对较高,漏诊主要集中在近端结肠,提高粪便DNA等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可能是克服结直肠镜漏诊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T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伴有远处转移灶不可切除的IV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1月-2016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25例Ⅳ期伴有远处转移灶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随访其生存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病例资料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观察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通过SLN-T淋巴细胞治疗伴有远处转移灶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未行SLN-T淋巴细胞治疗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在28.5个月(16~41个月)的随访时间内,两组间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T淋巴细胞治疗组生存率为55.6%,大于未行生物治疗组的生存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化疗周期、分化程度、是否进行生物治疗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分化程度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SLN-T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伴有远处转移灶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与未行SLN-T淋巴细胞治疗的患者比较,随访28.5个月(16~41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但SLN-T淋巴细胞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并显示有生存期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今年来,全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 在上海,结直肠癌已从常见恶性肿瘤排行榜上的“老六”升至“老二”; 在广州,结直肠癌发病率10年上升了50%,已经成为第二大癌. 中医药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贯穿病程始终,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放化疗的解毒增效、预防术后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在结直肠癌的病程中,某些特定的情境尤其适合中医药大展身手. 放化疗阶段 恶心呕吐——和胃补虚 在结直肠癌的放化疗中,患者最常出现的是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全身乏力等症状,和胃补虚的中药能够防治这些症状,帮助患者顺利渡过放化疗难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128例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腹腔镜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人均镇痛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量以及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等方面的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技术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相比于开腹手术而言,具有手术创伤小、预后效果良好、安全性更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群中开展筛查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结直肠癌相关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随着基因测序和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探索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4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常规化疗方案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贝伐单抗靶向治疗组则采取常规化疗方案+贝伐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平均生存期;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卡氏评分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贝伐单抗靶向治疗组疾病疗效、平均生存期、生存质量水平、卡氏评分水平相比较常规化疗方案组更好,P0.05。贝伐单抗靶向治疗组和常规化疗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常规化疗方案+贝伐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