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某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3例,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对照组23例,予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痊愈19例(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例(43.48%),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相关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其中溃疡消除时间(15.35±4.28)d显著少于对照组(22.83±7.34)d(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局部烧灼清创联合氟康唑和那他霉素治疗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探讨不同保守治疗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甲组(34例)、治疗乙组(38例)。甲组行碘酊烧灼溃疡面及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注射液并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乙组行碘酊烧灼溃疡面,氟康唑结膜下注射并0.2%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结果甲组治愈率88.23%,乙组治愈率68.40%,甲、乙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碘酊烧灼与不同种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而那他霉素组(甲组)治疗效果强于氟康唑组(乙组)。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6):1348-1349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抗真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总有效率和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为80.49%(P<0.05),角膜溃疡、前房脓肿、畏光和异物感消失时间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滴眼液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两性霉素B,眼疾症状消失时间快,不影响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对23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应用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那他霉素的综合治疗.结果:20例治愈,治愈率87.0%.结论: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周杨平  宁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36-237
目的观察氟康唑滴眼液联合络活碘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治疗组给予氟康唑滴眼液联合络活碘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5.00%(42/56),总有效率92.86%(52/56);对照组治愈率60.71%(34/56),总有效率75.00%(42/56)。两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康唑滴眼液联合络活碘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1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用0.5%氟康唑滴眼每半小时~1小时1次,视病情好转减少滴眼次数,与清创烧灼术联合治疗观察疗效,抽出没有用过氟康唑治疗的1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7.7%,对照组治愈率36.3%,两组比较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0.5%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刺激,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A组应用0.5%氟康唑滴眼液,B组应用0.3%二性霉素B溶液滴眼,对比两组疗效。结果A组19例,治愈15例(79.0%),好转3例(15.8%),无效1例(5.26%),有效率94.7%,疗程(15.2±4.5)d;B组19例,治愈11例(57.9%),好转4例(21.05%),无效4例(21.05%),有效率79.0%,疗程(20.6±6.3)d。A组患者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B组,疗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康唑滴眼液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较为有效的药物,疗效优于二性霉素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0.2%氟康唑滴眼液和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0.2%氟康唑滴眼液1~2滴/次,角膜病变轻度者1次/h,中度及重度者1次/0.5 h,同时给予氟康唑注射液1 m L结膜下注射,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5%那他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1~2滴/次,1次/1 h。两组均治疗2~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角膜炎严重程度评分、视力以及随访90 d的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3.3%、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患者角膜炎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体视力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总体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对照组、治疗组预后中等以上比率分别为85.5%、96.7%,两组预后中等以上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0.2%氟康唑滴眼液和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角膜炎严重程度评分,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和预后水平,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两性霉素B的基础上增加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2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1例以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研究组31例两性霉素B中结合氟康唑滴眼液,对比两组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异物感、前房脓肿、畏光流泪、角膜溃疡消失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55%相比于对照组70.97%有所提高,P<0.05。结论在两性霉素B的基础上增加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后,缩短了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提高预后及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龚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06-207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溶液点眼,同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对照组仅采用两性霉素B溶液点眼,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角膜溃疡、前房积脓、异物感和畏光流泪等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改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两性霉素B治疗,且缩短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局部清创烧灼联合氟康唑及那他霉素治疗的疗效分析,比较各种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1.3%石碳酸烧灼角膜溃疡创面及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注射液并频点那他霉素眼液治疗。对照组用氟康唑结膜下注射及频点眼。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9%,对照组治愈率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传统的烧灼法和新型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17例真菌性角膜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试验组主要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0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鸿翎 《医药导报》2002,21(11):729-729
目的:探讨0.2%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用0.2%氟康唑滴眼液滴眼及0.5 mL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9例.结果:9例中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积脓消失,角膜染色阴性.结论:0.2%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两性霉素B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那他霉素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感染性角膜病。我们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病例69例69眼,随机分为治疗组(那他霉素联合氟康唑治疗35例)和对照组(仅用氟康唑治疗34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76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的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黄芳 《安徽医药》2015,19(12):2411-2412
目的:观察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进行初始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初始治疗,治疗无效则加用其他药物或手术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同病情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1例、3例患者脱组。初始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81.4%;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如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等的改善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轻症、中症病例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重症病例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缩短了改善患者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对重症病例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伊曲康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药物治疗临床经过,以探讨最佳治疗效果.方法:本组47例47眼全部行角膜刮片查见真菌菌丝、孢子确诊.对轻、中症病例行角膜病灶清创,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 mL,频点0.2%氟康唑眼液和0.25%二性霉素B眼液抗真菌,全程散瞳治疗.重症患者配合每日静滴0.2%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结果:47例经药物治疗,治愈38例,无效9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治愈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每毫升含2mg氟康唑的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每日4-8次,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35例。结果 35例(35只眼),其中轻度病人20例,治疗10-15d而痊愈;中重度病人15例,治疗时间20-40d,病情痊愈或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14例,总有效率为97%,1例因病情重,就诊晚,角膜濒临穿孔行角膜移植术。结论 氟康唑滴眼液具有高效、低毒、抗真菌谱广、眼内通透性高、应用方便、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应用1%活力碘稀释液冲洗结膜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09年至2010年本科诊断明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6例(56只眼),行1%活力碘稀释液冲洗结膜囊联合氟康唑治疗.结果 56例(56只眼)经治疗患者治愈率为60.71%,有效率37.5%,无效率1.79 %.治愈时间:7~35 d 结论 1%活力碘稀释液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明显缩短住院周期,眼部刺激症状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