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护理干预患者不良情绪对冠心病治疗的影响,分析和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及不良情绪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抑郁、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缓解,不良情绪所能产生的后果没有进一步扩大,病情得以改善。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正像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施以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6个月再入院率。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 0.05。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6个月再入院率显著降低,均有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施以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3.
马艳梅 《河北医药》2012,34(10):1575-1576
功能性消化不良时一种广泛发生于人群中的消化科疾病,患者虽不易被检查出器质性的病变,但临床上常具有消化不良、腹胀、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所以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选取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得到了十分不错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在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菲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29-2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变化。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的门诊及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98例确定干预的具体方法、措施及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计划,并观察指标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观察指标变化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有着良好的效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缓解,解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情绪。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良好的加强,能够正确、按时按照治疗方案配合治疗。饮食和有氧运动等基础生活方式得到正确的指导,使患者向疾病康复良性发展,减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增加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危妊娠产妇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共同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其中观察组进一步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高危妊娠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高危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分娩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护理结合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改善高危妊娠产妇不良情绪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预防高危妊娠并发症,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药物干预、行为干预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以及生理心理情况。结果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施以护理认知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抑郁8例(30.77%);对照组患者出现抑郁22例(8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2.31%,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认知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精神疾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卑感等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等的改善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和1年的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MRSS和SDSS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而SES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和1年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不良情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心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执行常规护理的组别列为对照组,执行临床路径护理的组别列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前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的变化,对临床路径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比干预前后评分,干预后两组评分明显比干预前要低,干预后SAS、SDS评分,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干预后两组SAQ量表病症主观感受、体力承受能力、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与总评分,试验组都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运用于冠心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妊振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高危妊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得到显著改善(P<0.05);顺产产妇明显增加(P<0.05);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P<0.05);并发症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危妊振产妇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心理问题的缓解,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地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1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2%和87.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剖析冠心病患者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录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组70例病例:甲、乙两组各35例。两组都行基础护理,甲组同时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甲组干预后的SAS评分(38.2±5.4)分显著比乙组(49.9±10.2)分降低,P<0.05。甲组干预后的SDS评分为(39.6±8.1)分,明显低于乙组的(50.3±10.8)分,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预后.结果 观察组在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后仍存在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不当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为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效遏制冠心病的再发,延缓病情,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后仍存在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不当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为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效遏制冠心病的再发,延缓病情,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把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报告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情绪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的高低。结果两组患者研究对比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住院的时间、满意度以及治疗的配合度等多个方面对比,治疗组患者的任一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当中的患者,同时治疗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的平均得分要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3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不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情绪反应、疼痛、精力、睡眠、躯体活动、社交隔离、总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傅顺 《中国医药指南》2014,(28):345-34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入的冠心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心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对10周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02~2012-02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花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