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临床分期阴性(cN0)期多灶性分化型甲状腺癌(MDTC)的临床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肿瘤外科甲乳病区收治的228例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癌灶数量分为MDTC组(n=78)和单灶性分化型甲状腺癌(SDTC)组(n=15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灶直径、癌灶数量、是否侵犯包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等方面的差异,分析MDTC的临床特征。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央区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SDTC组与MDTC组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DTC组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癌灶数量为2灶的患者,癌灶数量为3灶及以上的患者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216-218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依据进行分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不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是否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理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侵犯包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实施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病灶转移率和疾病复发率,且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类型胃癌的淋巴转移情况和5年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51.7%.乳头状腺癌为14.3%,与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与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之间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与临床预后有相关性,乳头状腺癌淋巴转移率较高,印戒细胞癌5年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的异同,为进一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1980年1月~200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R0手术治疗的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患者,按肿瘤部位进行分类,分别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大体类型、pT分期方面不同部位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不同.淋巴结转移与病灶大小、大体类型、pT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管癌栓有关(P<0.05),不同胃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上部癌的总体预后最差,与中、下部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0);不同部位胃癌预后影响因素:肿瘤pN分期、pT分期为胃上部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肿瘤pN分期、pT分期、病灶大小为胃中、下部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胃上、中、下部癌临床病理特征显著不同;胃周淋巴结转移分布差异明显;不同胃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与胃中、下部癌相比,上部癌生物学行为特征不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m23-H1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表达与卵巢内膜样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卵巢内模样腺癌组织中nm23-H1和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高低与卵巢癌-内膜样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关系密切(P<0.05);nm23-H1低表达与卵巢内膜样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卵巢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TA1、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TA1和nm23-H1蛋白表达与卵巢内膜样腺癌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卵巢内膜样腺癌患者转移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和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galectin-3的表达,并比较二者及其与正常和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本,用galectin-3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染色情况。结果桥本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达比较(P<0.01),二者有十分显著差异。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比较(P<0.01),二者有十分显著差异。结论 Galectin-3在桥本甲状腺炎和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达所反映的机制不同,在桥本甲状腺炎中说明与癌密切相关,而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反映是一个急性炎症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中央区淋巴结廓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根治性手术但未廓清中央区淋巴结,研究组行根治术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研究组12例(30.0%),对照组未作清扫。对照组多灶性4例,研究组多灶性6例。两组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喉返神经功能异常、淋巴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术后6个月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10.0%),术后1年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5.0%);研究组随访术后6个月无淋巴结转移,术后1年发现淋巴结转移1例(2.5%)。研究组复发率15.0%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廓清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但可以有效的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应用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抑亢丸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研究组予以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突眼度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46.94%与总有效率89.80%均高于对照组的20.41%及71.43%,且研究组的突眼度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7例患者其中包括HT(HT组)8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组)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组46例、甲状腺腺瘤组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10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要点。统计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的数目、性质、钙化特征、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并对各组患者间指标进行多样本率比较(卡方检验)。并对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形态改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指标为左叶、右叶及峡部厚度变化。结果桥本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形态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炎病例组与亚急性甲状腺炎之间比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桥本甲状腺炎病例组间的数目及钙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及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甲状腺疾病比较,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图特征包括呈不规则强回声带,结节呈实质性为主,可以钙化,且病灶血流信号丰富,另外常见峡部增厚,但此特征与亚急性甲状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特异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气管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在手术决策的意义。方法研究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2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分别统计其性别、年龄、肿瘤的最大直径、多灶性、侵犯被膜、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伴有桥本甲状腺炎、 BRAFV600E基因突变等特征,比较其与气管前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制作患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个数对诊断健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结果共 98例( 35.6%)有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单因素显示病人的年龄( P=0.003)、肿瘤长径( P<0.001)、多灶性( P<0.001)、侵犯被膜( P<0.001)、伴有桥本甲状腺炎( P<0.001)及 BRAFV600E基因突变( P<0.001)与气管前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示:肿瘤长径(P<0.001)、多发病灶( P=0.018)、 BRAFV600E基因突变( P<0.001)是气管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个数对诊断健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 0.913(P<0.05)临界值为 3(个)。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对于快速病理显示气管,前淋巴结转移的单侧 PTC病人,若患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数大于 3个,需行健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TC)中最常见的类型,占60%~80%~([1])。PTC大部分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可达80%~90%,总体致死率低<10%~([2]),但仍有<10%患者术后因肿瘤复发或转移而预后变差。评价甲状腺癌手术预后的危险系统是基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单发结节还是多发结节,肿瘤直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等。  相似文献   

12.
裴德恩  李冰  戴翔  张雄  云洪岩 《江西医药》2021,56(11):1942-1945,1958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00例TNBC患者作为TNBC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非TNBC患者作为非TNBC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记录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NBC组在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与非TN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阳性情况高于非TNBC组(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和V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GFR及VEGFR阳性表达患者的复发、转移、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相比非TNBC患者,TNBC患者的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可根据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除的1 247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亚型分级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分析组织学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级的PTMC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AJCC分期、肿瘤多灶性、腺叶外受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亚型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高级别亚型(62.64%)>经典乳头型(42.82%)>滤泡型(30.40%)>低级别亚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以下、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以及高级别组织学亚型是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TMC中滤泡亚型则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PTMC组织学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且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估其组织形态分级对临床治疗策略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分析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和50例结直肠非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黏液腺癌组、非黏液腺癌组,对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线性分析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肠梗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型、TNM分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非黏液腺癌组相比,黏液腺癌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更低(P<0.05),平均生存期明显更短(P<0.05)。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型、肿瘤TNM分期均是影响结直肠黏液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直肠黏液腺癌以直肠和升结肠部位多见,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直肠黏液腺癌年龄相对年轻,而结肠黏液腺癌与之相反;以浸润型生长方式为主;淋巴转移率高,易发生腹膜播种;晚期可经血行转移到肝、肺、骨、脑、卵巢、脾、肾、胰肾上腺、乳腺、甲状腺和皮肤等处;术后5年生存率低。因此结直肠黏液腺癌是大肠癌预后不良的一种病理类型。临床上应针对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据这些特征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TE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02年-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0位患者的石蜡标本,使用S-P法检测PTEN的表达结果,研究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与非癌乳腺组织标本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非癌性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与此相反表达率依次下降;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PTEN蛋白高表达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甲状腺癌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合并有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良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8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C-ME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临床检测资料,设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甲状腺乳头状癌2、FTC、HTC及非恶性5组,即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非恶性甲状腺组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1组的C-ME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01)。甲状腺乳头状癌2组与FTC组比较,P=0.002;甲状腺乳头状癌2组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MET蛋白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合并有淋巴结转移重要预判因素,并与肿瘤的囊外扩展和直接侵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对直肠系膜转移以及环周切缘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局部复发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相关病理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局部复发阳性者9例,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43例肺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lnc RNA MT1JP在肺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lnc RNA MT1JP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Lnc RNA MT1J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术后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lnc RNA MT1J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11.667、7.525,P<0.05)。结论 Lnc RNA MT1JP的表达缺失与肺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以作为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紊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2)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TA)中MBL蛋白的表达含量;结合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MAS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0.332±0.046)和(0.221±0.030),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性别、年龄、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ASP-2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MTA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A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浸润转移及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中MTA1基因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A1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MT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MTA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MTA1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