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9-232
目的 :总结整理中医临床治疗痤疮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1~2015年治疗痤疮的中医临床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痤疮方剂218首,分析得到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用药规则、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展示,并得到优化新方5首。结论:以清热药为主,凉血活血与养阴透散相辅相成,是治疗痤疮中医处方的重要选药和配伍方法,通过5首新方可以得到痤疮的五种分型:热毒壅盛型、肝脾不调型、气血不调型、痰瘀互结型、阴血亏虚型。新方体现的治法分别是清热解毒法,疏肝健脾法,调和气血法,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法,滋阴补血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较准确归纳其用药模式和用药规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刘兰林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特色和治疗规律。[方法]通过收集刘师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证所开处方单,对符合黄褐斑证型的处方进行药物归类统计,使用Excel 2010总结各药物出现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数分布和所占比例并总结成图表进行描述。[结果]刘师在治疗黄褐斑中擅用的20味常用药为当归、蝉蜕、佛手、柴胡、白芍、僵蚕、蒺藜、赤芍、绿萼梅、白鲜皮、川芎、地肤子、徐长卿、红花、桃仁、丹皮、香附、鸡血藤、白芷、何首乌,为搜风通络、滋阴养血、舒肝理气通络之品,多入肝经、脾经、胃经;药性上寒温并用,辅以平性佐之;药味上多以甘、苦为要,辅用辛以散之。[结论]刘师认为黄褐斑主要责之于肝脾的失调,受风、湿的影响深重,本之于气、血。因此,治疗时要标本同治,强调寒温并用,药用平和。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极高的一类恶性肿瘤,本文对84例钱伯文教授治疗胃癌验案运用SPSS软件对各证型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结论提示钱老治胃癌以扶正,行气为治疗大法。扶正药物以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类药物为主,行气药物以枳壳、八月札、陈皮、枸橘李等行气导滞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刘兰林教授从血分论治痤疮经验,并举案例说明。对其病机有独辟蹊径,不外风、湿、热三端,抓住要点血分有热。临床证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贯穿始终,强调清其血热。同时,情志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临床上需灵活辨证,调整药物,辨血为主,全面兼顾。 相似文献
5.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8)
目的对左明焕教授治疗结肠癌的用药规律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方法统计2016年12月1日-2018年3月31日间就诊于左明焕教授门诊且就诊次数≥2次的结肠癌患者,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患者就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味频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频数最高的3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97例结肠癌患者796诊次中,共用中药255种,每剂处方药味数介于11~30味,平均16. 7味;累计用药频次13 355次。其中,用药次数最多者为黄芪;通过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6类,涉及二陈丸、四神丸、健脾丸等方剂。结论左明焕教授治疗单发性结肠癌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主要理论依据指导用药,常用的药物类型为"补虚""清热解毒""去湿化痰"类药物,根据结肠癌根治术后及放化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配以相应的药物,且用药精当,在防治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及放化疗期间并发症上有着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总结柯友辉教授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1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柯友辉教授门诊就诊且符合诊断标准的200例痤疮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挖掘,对常用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对其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柯友辉教授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新处方。结果:共计纳入首诊处方200首,涉及药物133味,柯教授治疗痤疮的常用药为柴胡、香附、蒲公英、连翘、川芎等;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居多;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20条高频药物组合,18条关联规则。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核心组合20个;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新处方4首。结论:柯友辉教授在治疗痤疮时,总体用药以苦寒为主,主归肝、心经,集中体了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祛风解毒等治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四川省名中医曹吉勋教授治疗慢性肠炎的中医处方规律。方法:以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曹吉勋教授门诊病历及中医处方作为数据源,采用用药频次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核心药物配对方法、各味中药的四性五味等属性及证型与中医处方用药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按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慢性肠炎的患者396例,共开具处方1025份。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茯苓、山药、白术、甘草、党参、薏苡仁、莲子、白芍和白扁豆。最长使用的药物配对是:茯苓和山药、茯苓和白术、茯苓和党参、茯苓和薏苡仁、茯苓和甘草、山药和党参、山药和白术、山药和薏苡仁、党参和白术及党参和甘草。结论:曹吉勋教授治疗慢性肠炎的核心思想是健脾,以参苓白术散为主要方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和总结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取185例有明确用药记录的医案,将其首诊信息录入到数据库,规范各种名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邓老临床常用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185例医案中最常用的药物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柴胡、当归、五爪龙等。常用药物可聚成六类,分别为活血养血类、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益肾精类、茯苓、化痰类。结论:邓铁涛教授临证尤其重视脾胃,治疗虚损证时兼顾养血益精固肾,并且注重对气血痰瘀的调治。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3)
目的应用varclus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珍渊教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门诊及住院病房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验方,将收集到的110张中医处方输入到Excel中整理,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30次的40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5类:(1)黄芪、炒山药、炒白术、薏苡仁、甘草、黄精、党参、太子参、补骨脂、炒白芍;(2)山萸肉、金樱子、芡实、女贞子、旱莲草、熟地、菟丝子、益智仁、五味子、莲子、枸杞子、肉豆蔻;(3)姜黄、生地榆、虎杖、丹参、蝉蜕、丹皮;(4)牛膝、炒杜仲、桑寄生、狗脊、骨碎补、续断;(5)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药子、山慈菇。结论聚类分析能够客观地反映胡珍渊教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张厂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4,21(6):13-15
目的 探讨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 选择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66份门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初诊处方进行统计,建立用药信息的Excel数据库并进行单味药使用频率分析,选择其中药物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药味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66张处方中共使用药味106种,1 131频次;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味34种;系统聚类分析结果,34种常用药味结合临床意义聚为2类.Ⅰ类是田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基础方药;Ⅱ类是随证加减之方药.结论 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用药注重调肝泄热、和胃降逆、肝胃并治,有明确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6)
目的 :探讨尹建平治疗湿热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尹建平门诊治疗湿热病有效或显效病案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中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取累积频率在90%以内的中药作为高频中药,采用SPSS 20.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了444例病案,总计中药处方500首,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中药40味,出现频率前5位的为苍术、甘草、黄连、厚朴、干姜,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方,C1:苍术、甘草、黄连、厚朴;C2:干姜、藿香;C3:半夏、陈皮、薏苡仁;C4:茯苓、西洋参、黄芩;C5:黄柏、茵陈、桑白皮、白术;C6:神曲、救必应、砂仁。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尹建平治疗湿热病分消湿热、宣肺开闭、降肺气利湿、行气通阳、辛寒降湿热、顾护中阳以及湿热病后期调阳补阴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导管瘘的临床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整理收集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导管瘘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所选处方用药频次、药物关联规则、组方规律、核心处方、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 723首,高频药物组合54组,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蒲公英-白术"、"蒲公英-金银花(济银花)"。确定药物之间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药物核心组合20个,得到新处方10个。结论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导管瘘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核心治则,注重疏肝和胃,并结合甘苦合化法,化痰燥湿、行气活血等治法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整理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方药,分析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不孕症患者14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分析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最多依次为茯苓、仙灵脾、生地;法则以治肝肾、补脾胃、调气血为主,方药多为补虚药,代表药物有仙灵脾、生地、菟丝子、当归等。药物归经多归肝经,其次为肾经、脾经、胃经。[结论]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以益肾疏肝为主,兼以顾护脾胃,养血调经,以通为合,用药推崇益肾填精、疏肝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16.
17.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好发于青少年,对患者的外观容貌和心理健康带来巨大困扰.现代医学常采用抗生素、抗雄激素药物、角质溶解剂等进行治疗,但存在耐药性高、易复发等缺陷[2].柯友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十余年,尤其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等皮肤疾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因此,笔者基于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18.
徐旭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4)
在经过对历代医家抗衰老处方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抗衰老处方的中药组成中,其配伍规律非常明显,且配伍规律及其用量互相协调,在抗衰老上起到联合作用以减缓人体的衰老过程。为说明以上情况今以抗衰老处方中柏子仁、杜仲、天门冬的配伍为例进行论述。 在抗衰老处方中,使用柏子仁、杜仲、天门冬的抗衰老处方有长青益寿丹、延合固本丹、葆真丸、彭祖延年柏子仁丸。为了观察分析三药的配伍用量规律,把柏子仁、杜仲、天门冬分别用x1,x2,y表示,并把以上三药在四个处方中的用量列成表1: 为了分析三药的配伍用量规律,找出其内在联系,为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SAS软件varclus功能分析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166份病例录入名老中医网,建立频率统计表,导出数据,利用SAS软件的varclus功能,对频率20%的34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4味中药分为9类:(1)陈皮、连翘、桑寄生、酸枣仁、薏苡仁;(2)川牛膝、黄芪、麦冬、五味子;(3)白芍、赤芍、川芎、当归、菊花、夏枯草;(4)甘草、龙骨、牡蛎;(5)半夏、白术、党参,郁金;(6)茯苓、枸杞、山药、山茱萸;(7)柴胡、当归、香附、益母草;(8)玄参、栀子;(9)地骨皮、泽泻。结论通过分析,徐教授用药有以下特点:重视调肝,从痰论治,重视活血,气阴双调,注重肝肾,标本兼治,注重滋阴清热,注意调理睡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探讨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赣州市确诊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中药处方资料,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k均值聚类分析模型等方法并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治疗COVID-19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40例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的COVID-19患者,共计中药处方95张,中药共计53味。高频药物包括桂枝、麻黄、苦杏仁、射干等,四气主要集中在寒、平、温,五味主要集中在甘、苦、辛,归经主要归于肺经,药物类别以清热药、解表类、补虚类和化痰止咳平喘类为主,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11个,关联规则22条,聚类分析获得3类组方。结论:中药治疗COVID-19处方以清热类药物为主,佐以解表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等,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可为中医辨治COVID-19提供一定的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