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产妇100例,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产妇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进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情况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16.00%;观察组剖宫产、阴道助发生率产及第一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总不良结局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的16.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可以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有利于产妇分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4例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所有孕产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对照组(自然分娩)。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84.2%(4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40/57),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分娩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神经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1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硬膜外组行单纯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腰硬联合组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组术后镇痛优良率73.68%明显高于硬膜外组5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术后镇痛优良率73.68%明显高于硬膜外组5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同时具备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在剖宫产手术中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月来某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行分娩镇痛处理,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对照组产妇未行分娩镇痛处理,对比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窘迫与胎儿窘迫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8%、6%,对照组分别为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76、0.7092,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可靠,不会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但可能延长第二产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分娩的120例足月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自愿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的60例足月孕妇设为观察组,拒绝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60例足月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孕产妇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产妇。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失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好,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对母婴影响较小,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分娩镇痛,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产妇分别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阻滞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及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第二与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运动阻滞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安全显著,值得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等分为Ⅰ组(实验组)和Ⅱ组(对照组)。选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于L2~3椎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液2·4ml,Ⅰ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液含芬太尼20μg。记录阻滞平面、血压(Bp)、心率(HR),观察患者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寒战发生例数Ⅰ组12例,明显低于Ⅱ组30例(P<0·01);轻度寒战Ⅰ组8例,Ⅱ组19例;重度寒战Ⅰ组4例,Ⅱ组11例。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胎儿娩出前出现寒战者Ⅰ组4例,明显少于Ⅱ组13例(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可降低剖宫产产妇胎儿娩出前寒战发生率及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130例足月妊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即出现下肢麻木)、维持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和麻醉质量.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觉评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肌松程度很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可用于剖宫产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剖宫产产妇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坐位进行麻醉)和对照组44例(采用左侧卧位进行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110.51±10.15)mmHg、舒张压(72.33±8.65)mmHg、心率(95.62±8.23)min/次、平均动脉压(61.63±5.01)mmHg)、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min(4~8分4例、8~10分42例)、出生后5min(4~8分1例、8~10分43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但在临床采用坐位进行麻醉有利于产妇顺利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分娩的120例足月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自愿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的60例足月孕妇设为观察组,拒绝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60例足月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孕产妇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产妇。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失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好,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对母婴影响较小,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在临床上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的镇痛 ,但两者又有一些差别 ,现将近两年我院用于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我院对产程中接受无痛分娩的单胎、头位、无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00例施行了分娩镇痛 ,采用随机、双盲、序贯法设计 ,分为两组 ,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其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联合阻滞用药者 (椎管内联合阻滞 )和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骶丛阻滞用药者各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比分析。方法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均实施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将其随机分为A组(0.75%)、B组(0.50%)、C组(0.30%)各40例,观察和比较各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A组和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升高,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50%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够较快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3.
张智安  袁琳  闫霞 《贵州医药》2022,(5):723-724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麻醉中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186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93例。其中研究1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剖宫产分娩,而研究2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方式进行剖宫产分娩,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2组到达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平面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研究1组(P<0.05);但两组在到达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评分和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恢复至0的时间方面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研究2组和研究1组新生儿脐带血pH值和出生5 min后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研究1组产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对于改善新生儿分娩结局和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基本一致,但后者相较于前者而言在到达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平面恢复至正常方面更具优势,更利于手术的快速开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9):1200-1203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膜外阻滞对剖宫产产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24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产妇给予等比重0.5%布比卡因7.5 mg腰麻+1.6%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对照组产妇给予等比重0.5%布比卡因10 mg腰麻+1.6%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 min(T_1)、3 min(T_2)、5 min(T_3),切皮时(T_4),胎儿娩出后(T_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及手术开始时间,牵拉反应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情况,麻黄素使用情况,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妊娠期妇女T_0时HR、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妇女不同时间点的HR、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期妇女T_(1-3)时SBP、DBP显著低于同组T_0时及观察组同期,HR均显著高于同组T_0时及观察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妊娠期妇女同组间T_(1-3)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妊娠期妇女T_(4-5)时HR、SBP、DBP与T_0时及观察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妇女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及手术开始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麻黄素使用率、麻黄素使用剂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牵拉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呼吸抑制发生率、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钟景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29-33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足月孕程待产妇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连硬外麻施行无痛分娩,分娩过程中根据不同产程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无镇痛自然分娩,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VAS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持续用药不受时间限制,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产程和出血量无影响,通过产程施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麻伴硬膜外盐水扩充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后,观察组给予腰麻复合硬膜外盐水扩充,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产妇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215.3±42.7) min,较对照组的(246.4±39.2)min明显缩短,观察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为(204.5±32.4)min,较对照组的(228.4±34.5)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伴硬膜外盐水扩充可满足临床剖宫产手术要求,且显著缩短产妇术后下肢感觉、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122-124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使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共2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左布比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使用左布比卡因联合布托啡诺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阵痛效果、不良反应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在不同组别产妇镇痛效果对比中,两组产妇镇痛至宫口全开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χ~2=8.6792,P=0.0032<0.05),在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对比中,两组产妇达到最高平面时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平面下降时间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感觉运动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30min后对血压和心率的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作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作用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可以增强麻醉效果,能使产妇的血压和心率得到有效控制,减轻产妇手术中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白连洪 《北方药学》2014,(9):128-129
目的: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100例采用常规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妇满意度及配合程度。结果:两组对比,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妇满意度及配合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及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临床观察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在无痛分娩中对产妇疼痛程度及产程、宫缩强度、胎心及新生儿评分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分娩条件的产妇117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57例,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2-3cm时,开始实施硬膜外穿刺并注入实验量观察后采用PCEA泵入0.1%-0.2%的罗哌卡因技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自然分娩方式.硬膜外腔用药的过程中连续观测产妇BP、HR、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产程、宫缩强度、胎儿胎心等;疼痛程度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标准.结果 两组产妇BP、HR、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宫口开的过程中.产妇疼痛感觉为Ⅰ-Ⅱ级,镇痛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产程进入活跃期时,产妇疼痛可达Ⅲ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镇痛后,不增加剖宫产率;镇痛组可缩短第一产程(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PCEA泵罗派卡因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消除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心理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