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方法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髌股支持带充分松解,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屈伸角度下活动时的张力和髌骨运动轨迹,动态观察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用两枚带线锚钉固定肌腱在髌骨内缘,肌腱另一端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内收肌结节的骨道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年,平均1.6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38例(38膝),男性15例,女性23例,患者术前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所有病例先行膝关节镜下检查明确诊断,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所有患者均未行胫骨结节内移术。比较手术前后髌股适配角的变化。术前及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均采用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经积极换药肉芽组织新鲜后予以缝合。其余患者无关节疼痛、肿胀,无一例髌骨骨折及再脱位,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正常,且最后随访时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前髌股适配角为(24±9)°,术后明显改善为-(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4±5)分和(69.6±5.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4)分及(96.0±2.8)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恢复髌骨稳定,缓解症状,且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分析髌骨脱位患者12例,行股薄肌腱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功能基本恢复,可恢复正常运动。结论采用自体股薄肌腱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可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创伤小、效果好,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采用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MPFL重建手术21例。所有患者均为复发性髌骨脱位,首先进行临床检查,X线片,并进行Lysholm和Tegner评分。通过关节镜检查髌骨滑动轨迹,了解髌骨软骨是否损伤,同时松解髌外侧支持带。通过髌骨内侧缘和股骨内上髁切口,确定MPFL髌骨和股骨止点,用半腱肌作为移植物,调整张力后,髌骨侧开长1.5cm,宽0.5cm骨槽,用Twin-fix螺钉将肌腱固定于骨槽内。股骨侧使用可吸收挤压钉固定。结果术后平均20.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为(72.7±14.7)改善为(95.4±6.2)(86~100)。术后较术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0)。Tegner运动等级评分由术前(5.3±1.8)降为术后(4.3±1.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 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以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移植应用于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方法对于治疗髌骨不稳定的疗效情况。方法选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经关节镜检查确认为髌骨不稳定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式,针对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状况在手术前后做Lysholm评分。结果经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脱位发生,膝关节稳定性增强,X线片检查髌骨关节对合良好,恐惧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92.7±3.8)分,明显高于术前(73.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试验中利用自体半腱肌移植来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对髌骨不稳定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恢复良好,实际应用时仍需结合相关病理因素,以扩大其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均给予重建MPFL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71.02±7.16)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1.57±4.6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评估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行损伤关节软骨修整、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取自体腘绳肌腱微创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0例。通过关节镜及X线观察髌骨轨迹,术后随访症状恢复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均采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取自体腘绳肌腱微创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经14个月随访,其中9例症状、体征消失,髌骨轨迹良好,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髌股关节脱位是临床比较严重的髌股关节疾病.该疾病治疗方式多样 ,大多数医生愿意选择手术治疗 ,但尚无哪一种手术方式被推荐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199-204
目的评估单纯MPFL重建治疗不合并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经复发性髌骨脱位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6例。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入选研究34位患者。术前测量患者的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TT-TG),滑车发育分型以及下肢力线情况,术后第1,3,12和24月进行随访,评估指标包括:改良版的Cincinnati评分和Kujala评分,解剖学测量参数以及肌力测量。结果本研究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1±1.6)年(2.0~3.9年)。在最终随访中,未出现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报告,也未发现影像学上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证据。主观评分方面,Cincinnati改良评分平均从术前的(52±22)分升高到(89±29)分(P=0.001)。Kujala改良评分平均从术前的(45±12)分升高到(83±21)分(P=0.003)。Tenger评分从术前的(2.1±0.6)分增加为(4.6±1.1)分(P=0.021)。客观表现方面,术前平均Insall-Salvati指数为(1.1±0.2),术后为(1.1±0.7),P=0.07,未出现高位或低位髌骨。患侧和对侧肢体的等张肌力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对于术前没有任何骨性解剖学异常因素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单纯重建内侧髌骨股骨韧带,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能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后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6年8月~2008年5月,应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后同时断裂的前后交叉韧带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5岁。右膝7例,左膝4例。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7~27个月),应用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3例,可0例。膝关节功能Lysholm术前评分平均为(49.3±3.5)分,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96.8±3.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121.3±8.6)°,与与术前(83.6±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后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髌骨内推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门诊患者,按照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纯性髌股关节炎,共120例165个膝关节,采用髌骨内推治疗1~3个月,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平地行走膝痛分值、测量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屈曲度、WOMA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探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髌骨内推治疗后,患者VAS疼痛分值降低,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屈曲度增加,WOMAC评分分值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内推作为物理疗法,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宜长期坚持使用,以延缓退化、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王维超  徐斌  涂俊 《安徽医药》2019,40(4):361-365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及术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患者70例,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试验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浸泡移植肌腱及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肌腱及关节腔注射。试验组术后第3周开始,连续3周每周在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术后不作特殊处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大、小腿周径,术后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术后6、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3天,试验组大、小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术后3、6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MR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MR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膝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PRP能够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肿胀,促进移植韧带重塑。  相似文献   

14.
王高远  李博  王瑞  徐洪港  徐斌 《安徽医药》2017,38(11):1399-140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胫骨端保残重建ACL组(保残组)和清除胫骨端韧带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及本体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 保残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9.54±5.17)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14±1.04)分,术后第12个月IKDC评分为(89.61±5.21)分;本体感觉评分为(7.04±0.79)分。对照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8.64±5.26)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28±0.98)分,术后第12个月随访IKDC评分为(88.15±4.98)分,本体感觉评分(10.43±0.84)分。两组患者术后的IKDC和本体感觉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术后的本体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单束重建ACL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为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给予患者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双束重建能更好地满足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对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患者进行单隧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陈旧性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行关节镜下单隧道重建.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觉症状、肌肉功能进行对比随访.结果 术后4周时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术后2年随访均无明显过伸及屈曲畸形,Lysholm评分平均分为96.5分;大腿肌肉有轻度萎缩,但小影响关节功能;所有患者向前变速及后退跑时未见明显跛行;未出现隧道扩大、严重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肌腱结合微型缝线钢板、钮扣固定单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的可靠术式,能够很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重建中的早期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8月,对15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