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一组为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组,一组为单孔鼓膜穿刺抽液组。结果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孔鼓膜穿刺抽液组患者(96.43%和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相比(7.14%和10.71%),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可显著提高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鼓膜穿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mg和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0.5ml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鼓膜穿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mg和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0.5ml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鼓膜穿刺抽液后注药辅治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开展本次试验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应用鼓膜穿刺治疗(对照组,45例)和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观察组,45例)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与指标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示明显更高(97.78%vs 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频率听阈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6.67%vs22.22%,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采取鼓膜穿刺治疗与鼓室注药治疗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患者的症状不仅改善快,同时听力改善程度也更明显,在临床上能够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后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0例(30耳)和对照组30例(30耳),观察组实施鼓膜置管术后注药治疗,对照组仅实施鼓膜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术后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5例,随机分组,观察组63例采用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耳内镜下鼓膜做两个穿刺口;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的鼓膜穿刺治疗,耳内镜下鼓膜只做一个穿刺口。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80.65%)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8.41%)明显更高,P<0.05;(2)与对照组(8.06%)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明显更低,P<0.05。结论: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讨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0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鼓室常规灌洗术;观察组使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干耳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3、6、12个月的干耳率依次为(86.67%、90.00%、96.67%)和(46.67%、56.67%、7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66%和7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能显著提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3、6、12个月内的干耳率,并且能显著提升治疗效率,可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患耳83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抽吸治疗。观察组在鼓膜穿刺抽吸基础上行地塞米松冲洗。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鼓膜穿刺抽吸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5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对照组:地塞米松;通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优良率,以突出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法临床联用价值。结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优良率方面,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地塞米松+氨溴索鼓膜穿刺灌洗,可以确保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优良率获得显著提高,最终显著促进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采取鼓室加压注药的方法,同时实施高负压吸引的方法,治疗86例(13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结果 86例中治愈68例(78.6%)109耳(80.15%),无效18例(21%)27耳(19.85%)。结论清除病灶,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方法,实施综合治疗,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52-953
目的:分析耳内窥镜下微波鼓膜造孔和穿刺冲洗在儿童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行鼓膜穿刺冲洗治疗,观察组行耳内窥镜下微波鼓膜造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有效率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在耳内窥镜下行微波鼓膜造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方便、视野清晰、定位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4例(125只耳朵)。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n=47,64只耳朵)与对照组(鼓室灌洗常规手术,n=47,61只耳朵)。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8.4%、88.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对照组干耳率分别为96.9%、85.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中耳感染、穿孔不愈合、听力减退、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加压吸引治疗的近期与远期效果均较为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63例鼓室内含有积液并伴听觉传导障碍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分为2组。30例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33例为观察组,采用抗生素等治疗基础上行鼓膜穿刺抽液,之后向鼓室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以及d一糜蛋白酶等药物并抽取干净。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听力水平,积液量,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者32例,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8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3%较对照组23.3%显著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鼓膜抽取鼓室内积液,维持鼓室内压力,可有效缓解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症状,显效速度快,可有效促进患者痊愈,临床上应提倡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确切,但应在术中对鼓室进行有效清洗,术后正确应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健康宣教,以确保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98-2399
目的观察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172耳的NPC放疗后SO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抽液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6%)明显优于对照组(52.4%),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52.4%)(均P〈0.05)。结论对NPC放疗后SOM患者采用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的综合治疗比传统的鼓膜穿刺抽液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王小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44-1845
目的 观察鼓膜穿刺负压加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后从针眼处慢慢注入地塞米松5 g/L冲洗鼓室3~4遍.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治疗4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高于对照组76.25%(x2=8.012,P=0.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耳鸣(x2=13.617,P=0.005)、听力下降(x2=15.834,P =0.005)、耳闷塞感(x2 =13.698,P=0.005)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耳聋的好转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15,P=0.073).结论 单纯的鼓膜穿刺效果差,而且容易复发,鼓膜穿刺负压加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操作方法简单,不易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玮 《抗感染药学》2019,16(3):534-537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鼓室冲洗辅助抗菌药物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听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鼓室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听力功能(0.5 k Hz、1.0 kHz和2.0 kHz)听阈水平测得值及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为67.44%(P<0.05),治疗后听力功能(0.5 kHz、1.0 k Hz和2.0 k Hz)平均听阈水平测得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为34.88%(P<0.05)。结论:采用鼓膜穿刺配合地塞米松鼓室冲洗辅助抗菌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听力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21):2919-2922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于内镜下经鼓膜穿刺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观察组患者于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两组均每2 d 1次,共治疗3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2、4、8 k Hz频率骨导阈值、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复发情况和鼓室积液发生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复发率、鼓室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频率骨导阈值、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频率骨导阈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各频率骨导阈值、上调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复发和鼓室积液风险方面均显著优于经鼓膜穿刺给药,但两种给药方式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湿热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鼓膜穿刺结合头孢克洛缓释胶囊及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龙胆泻肝胶囊口服治疗,均治疗7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x2=4.1625,P<0.05),观察组含积液率为78.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49%(x2=0.8398,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及积液中PAF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及积液PAF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而更为显著(均P< 0.05).结论 鼓膜穿刺结合龙胆泻肝胶囊能显著消除SOM肝胆湿热型患者中耳积液,降低血清及积液中PAF含量,促进听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