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OCTA)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MSI)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NPDR患者59例118只眼,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MSI及OCTA检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眼在FFA、OCTA和MSI图像中微动脉瘤、硬性渗出、棉绒斑、出血4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FF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OCTA和MSI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与FFA比较,OCTA、MSI对NPDR患眼视网膜微动脉瘤检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3和0.815),敏感度分别为98.02%和99.01%,特异度均为76.47%,约登指数分别为74.49%和75.48%;对视网膜硬性渗出,OCTA、MSI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6和0.891),敏感度分别为94.59%和95.95%,特异度分别为88.64%和93.81%,约登指数分别为83.23%和89.13%;对视网膜棉绒斑,OCTA与FFA一致性较差,MSI与FFA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192和0.467),敏感度分别为75.00%和83.33%,特异度分别为66.98%和87.50%,约登指数分别为41.98%和70.83%;对视网膜出血,OCTA与FFA一致性一般,而MSI与FF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4和0.906),敏感度分别为93.41%和96.70%,特异度分别为74.07%和96.30%,约登指数分别为67.48%和93.00%。结论 OCTA和MSI诊断NPDR患眼微动脉瘤和硬性渗出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SI较OCTA对诊断视网膜出血诊断更有优势,但OCTA和MSI用于棉绒斑的诊断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王霞  裴承华  丁爱东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211-212,216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300例(273只眼)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用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结果采用检眼镜检出病变数153例,病变率为56.05%;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FFA检出病变数251例,病变率为91.9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病变种类主要包括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5例,占病变数的21.91%;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3例,占29.08%;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5例,占25.91%;糖尿病性黄斑病变35例,占13.94%;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23例,占9.16%。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对前置镜不能发现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118-1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DON)的眼底表现及荧光血管造影(FF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278眼)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及FFA等临床病例。结果 27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各异,视神经病变可无视力损害,也可有严重的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视盘水肿、出血、充血、色淡等。FFA表现为视盘新生血管、视盘充盈缺损、荧光渗漏及视盘晚期染色。其中,合并视神经病变者150眼(53.9%)。结论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疾病进展有升高趋势。因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期均需注意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FFA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镜相机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9年8~9月惠东地区各镇的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直接眼底镜检查和手持式免散瞳眼底镜相机照相,筛查视网膜病变,以直接眼底镜结果为标准,分析免散瞳眼底镜相机检查在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率。结果 直接眼底镜显示,2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减去32例因屈光介质混浊窥不清眼底情况,446例确诊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准确率为100.00%;手持式免散瞳眼底相机则有70例屈光介质混浊采集到图片不能采用分级,可分级图片中440例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99.70%。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分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比较,眼底镜检查与手持式免散瞳眼底相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免散瞳眼底镜相机和直接眼底镜检查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度,但前者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等优点,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65例(65眼)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临床诊断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照相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眼底照相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度为66.7%(12/18),准确度为81.5%(53/65),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66.7%(12/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97.9%(46/47),特异度为94.4%(17/18),准确度为96.9%(63/65),阳性预测值为97.9%(46/47),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眼底照相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47例阳性患者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检查41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4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6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6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轻度、中度、重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较眼底照相检查高,更能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眼底荧光造影中的具体表现及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具体分析我院眼底荧光造影的432例患者中1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术后患者。结果总结我院自2005年2010年眼底荧光造影,1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术后患者中,18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8例眼底检查诊断为正常眼;误诊率为44.44%。23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2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误诊率为52.17%。42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5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误诊率为35.71%。48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48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为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3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无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综上可见Ⅳ到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和眼底造影诊断相同。误诊率为0%。眼底造影分型诊断率分别为Ⅰ期12.16%,Ⅱ期15.54%,Ⅲ期28.37%,Ⅳ期32.43%,Ⅴ期8.7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2.7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要早于且优于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的作用.方法 按照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解放军306医院2015年6-7月的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9例对照者同时行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诊断微血管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0%及88.9%,约登指数为72.9%,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57及0.18.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及80.0%.结论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检查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倍频Nd-YAG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11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用激光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局部视网膜光凝、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术前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治疗后1~3个月复查视力及眼底,3个月后复查FFA。结果光凝治疗后3个月视力提高≥2行38眼(33.93%),无变化64眼(57.14%),视力下降<2行10眼(8.93%)。眼底及FFA检查: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消退或部分消退101眼(90.18%)。无效的6眼(5.36%),黄斑水肿加重2眼(1.79%)、玻璃体出血增加的3眼(2.68%)。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的500例(965只眼)糖尿病患者拟诊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资料,患者进行检眼镜检查,后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和分级,并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治疗。结果:检眼镜检查670只眼存在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69.43%,Ⅰ期220只,Ⅱ期135只,Ⅲ期147只,Ⅳ期85只,Ⅴ期83只;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有868只眼存在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89.95%,Ⅰ期288只,Ⅱ期210只,Ⅲ期173只,Ⅳ期103只,Ⅴ期94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较高,并可以进行分期,是指导患者治疗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惠州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惠州市自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惠州市2003至2005年自然人群11723人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DR患者常规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11723人中,糖尿病患者1046例,发病率8.9%,其中DR101例,发病率9.6%;DR患者0期26例(25.7%),1~2期20例(27.0%),3期24例(32.4%),4期30例(40.4%);病程与发病率有显着正相关(r=0.645,P<0.01);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体质指数均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t=2.342、t=2.418、t=2.487、t=2.511、t=2.490、t=2.310,P均<0.05)。结论常规检眼镜检查,尤其是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图像分析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法和散瞳后直接眼底镜检查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76例(352眼)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及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同时对检测出的视网膜病变进行分级,比较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76例糖尿病患者共计352眼中,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通过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检出视网膜病变52眼,其中Ⅰ期14眼,Ⅱ期28眼,Ⅲ期4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6眼。通过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检出视网膜病变56眼,其中Ⅰ期24眼,Ⅱ期18眼,Ⅲ期8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6眼。经χ2检验,2种方法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Kappa值为0.855)。结论与直接眼底镜检查法比较,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在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一致,但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更省时省力,并且其检查结果可保存,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32nm激光对49例(7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者采用VISULAS532nm眼底激光治疗仪进行视网膜激光光激术,术前经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视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术后3~6个月再次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对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诊6个月~1年。结果:49例(74眼)中,视力提高58眼(78.4%),视力无变化14眼(18.9%),视力下降2眼(2.7%)。期间2眼病情不同程度有所发展,均与血糖控制不稳定有关。视网膜病变改善有效率79.7%,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分期,为临床激光治疗眼底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3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70只眼进行FFA检查,分析DR的分期,并进行激光治疗。结果轻、中度非增殖期患者478只眼,局部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及环形渗出病变。重度非增殖期及增殖期患者292只眼,需做大面积播散性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及定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DR进行分期,并根据分期选择激光光凝,可以很好的保持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使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筛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50例患者(100眼)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50例患者(100眼)患者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45例患者(90眼)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眼底病变,病变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毛细血管荧光通透性较正常情况增强,渗漏,毛细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黄斑囊样水肿等。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筛检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分析12例新生儿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明确FFA在新生儿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发现视网膜病变的12例新生儿,其中男8例、女4例,出生胎龄27~40周。采用Retcam Ⅲ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进行FFA检查,观察并分析造影结果。结果 4例患儿FFA示视网膜血管充盈良好,考虑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例患儿FFA结果提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患儿FFA结果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活动期,予双眼玻璃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4例患儿FFA结果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退行期。结论 FFA检查可早期明确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更清晰显示病变分期,对新生儿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眼底检查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增强干预,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在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进行自我效能评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定期眼底检查及早期眼底激光治疗的差异.结果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为(114.45±11.31),50例定期眼底检查,38例早期行眼底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为(92.44±14.21),12例定期眼底检查及早期眼底激光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定期眼底检查依从性,早发现,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科B超在眼底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常规眼科B超检查的370例(500眼)眼底病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和经综合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借助眼底镜、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为150眼,均为阴性的为280眼,诊断符合率为86.0%,B超假阳性率为12.5%,假阴性率为16.7%;B超诊断与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150眼中,检出率较高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外伤以及老年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共占检出疾病的73.3%。结论 B超检查对于眼底病变诊断符合率较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免散瞳眼底照相(NMFCS)与散瞳后直接眼底镜检查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对202例早期糖尿病患者进行NMFCS与散瞳后直接眼底镜检查。结果: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17.8%,NMFCS与散瞳后直接眼底镜检查对DR的诊断有高度一致性,适用于DR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患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及拱环完整度的变化。方法36例确诊为BRAO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及OCTA检查。观察患者OCTA测量结果;比较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拱环存留度;比较患眼与对侧健康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比较就诊与6个月随访LogMAR BCVA;观察预后视力;比较患眼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下降程度及黄斑区拱环缺损度。结果36例(36只患眼)患者均诊断为视网膜颞侧分支动脉阻塞,26例(72.2%)为颞上分支阻塞,10例(27.8%)为颞下分支阻塞。12例(33.3%)患者眼底检查发现动脉栓子。6个月随访LogMAR BCVA低于就诊LogMAR 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2.8%)患者视力提高,11例(30.6%)未见明显变化,6例(16.7%)视力下降。患眼浅层视网膜黄斑区拱环存留度(199.97±12.36)°高于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拱环的(119.08±1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47.18±3.65)%、(51.76±5.32)%,均低于对侧健康眼的(53.06±4.21)%、(59.25±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深层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下降程度(7.49±2.45)%、黄斑区拱环缺损度(240.92±23.22)°均高于浅层视网膜的(5.88±2.25)%、(160.03±12.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O是眼科急诊疾病,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OCTA为无创性检查,在疾病初期不仅可以准确显示视网膜动脉受阻部位及范围以明确诊断,对黄斑视网膜拱环破坏情况及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程度的客观、定量测量,亦能够评估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20.
刘杰  孙林  甘玲萍 《淮海医药》2012,30(3):209-210
目的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检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132只眼)CSC患者的视力,男女发病比例,FFA的表现及病变分型.结果 CSC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8.21∶1),根据FFA检查结果表现可将眼底荧光渗漏分为7种类型,患者视力与渗漏点位置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关.结论 FFA检查可明确诊断CSC,清晰显示病变类型,并且可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