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转运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近三年危重症转运新生儿的病种分布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转运患儿主要疾病为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系统疾病,占转诊例数的80.17%,其中胎龄<32周共97例(占8.4%),32~37周共306例(占26.3%).这些疾病多与产科因素,围产期窒息合并脏器损伤有关.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推广"新法复苏",对提高新生儿的救治水平至关重要;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促进医院之间交流,共同提高急救水平,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马秀花  叶亚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50-3150
危重症新生儿(以下简称患儿)在监护室内集中抢救治疗,各项检查、治疗需在床边进行,但受技术条件所限,一些诊断手段无法床边进行.然而将危重症患儿转运出监护室进行诊断性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启菊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14-1715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与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危重患儿进行转运前期准备、转运过程中护理和转运后护理。结果在积极转运救护下,187例危重早产儿中177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良好的转运过程在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中起着重大作用,加强对转运人员相关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126-127
危重症患儿在急诊科内经过初步诊断治疗后,需将患儿转送至医技科室做深入检查或转入PICU、NICU病房做进一步治疗.院内转运可能会导致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轻度至重度的改变,且可能造成不同程度并发症[1].本文依据我院急诊科2006年7月-12月间409例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护理体会,对如何安全转运急诊危重症患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及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及利弊。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来在转运途中使用过转运呼吸机或自动充气式复苏囊通气的患儿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使用急救转运呼吸机组的转运成功率及气漏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车载急救呼吸机能产生有效的呼吸末正压,从而能产生持续正压通气,可很好地应用于呼吸窘迫及肺出血的患儿,对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可极大的提高其转运成功率,降低转运过程中发生气漏等并发症的概率。是目前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首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韩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46-247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流程和护理措施,为临床急救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本院一年来收治的253例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回顾性分析总结转运护理措施,研究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通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院内转运护理,工作后及时反馈的情况并不断修改完善,总结出符合本院情况的转运护理模式,患者的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明确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全面的转运救护计划,对抢救有极大帮助,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检索,对新生儿转运的研究进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国内外新生儿转运研究的现状。结果发现,国外通过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转运过程中患儿病情稳定的运用STABLE技术等进行评价,国内也参考上述方法,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而且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有重要意义,但转运技术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转运模式。方法成立转运中心,设24h专线电话,在接到转运电话后由新生儿外科医护人员各1—2名,乘新生儿专用转运救护车前往接诊,实施现场急救、途中救护及院内治疗。结果772例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至本院NICU,转运成功率为98%;全部转诊病人中,646例得到治疗,治愈599例,治愈率为93%,放弃治疗126例,死亡47例,占总转运人数22%。结论新生儿外科转运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转运途中监护与急救、稳定患儿病情是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是辽宁省鞍山市新生儿危重症监护中心和转运中心.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转运危重新生儿747例,对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减少围生儿死亡率及病残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就转运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将患儿从基层医院转至三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的一个连续监护与治疗的过程[1]。通过对危重新生儿的转运能较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转运前准备、转运途中护理及转运后绿色通道的畅通是保证危重新生儿成功转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41-243
目的探讨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对新生儿转运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0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我院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后分为观察组213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观察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后。结果观察组转运前处理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77%优于对照组(8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2%较对照组(12.6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新生儿转运流程,能有效的缩短转运前及转运后处理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郑州市儿童医院危重患儿转运网络的病例特征。方法以1944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转运病例的年龄、疾病分布、转运半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年龄分布,新生儿46.1%(897例),婴幼儿36.6%(712例)。疾病分布,新生儿疾病为46.1%(897例),呼吸系统疾病30.1%(586例)、神经系统疾病26.1%(261例)。转运半径的分布,100 km以内的53%(1031例),100~200 km的24.9%(484例),200 km以上的22.1%(429例)。结论转运中疾病构成的前三位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转运半径200 km以上长途转运占有较大比例。结合本区域转运特点,加强培训,提高急救医护人员运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转运疾病种类及转运病人来源,进一步提高对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的认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开展的新生儿转运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转运疾病的种类,探讨转运的模式。结果开展新生儿转运共405例,其中双向转运223例,单向转运182例,223例双向转运患儿。转运原因:窒息位居第一;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位居第二,早产儿位居第三,分别占41.26%、29.59%和21.52%。结论实施危重新生儿三级转诊能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需提高早产儿的管理水平,重视早产儿的保温及围产期孕妇的感染问题,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便携式转运急救箱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急诊科需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危重患者转运操作流程实施转运,对照组(n=100)使用传统转运前临时准备急救药械方法,实验组(n=100)使用自制便携式转运急救箱用于转运,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前药械准备时间、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制便携式转运急救箱用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可减少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药械准备时间,提高满意度,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适于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达到最佳救治效果的高危新生儿转运服务模式,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将转运模式分为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产后高危儿的传呼式转运、当地医院或家属自行转运.将3种模式在转归、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转运前后1年的新生儿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保驾式转运、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总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2.5%、86.1%、81.5%;病死率分别为7.5%、13.8%、18.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5).保驾式转运分别与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者在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呼式转运与自行转运比较,其病死率、住院天数前者均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是最适于无NICU医院的转运服务模式,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轻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色的转运工作可大大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我院ICU自1997年底成立以来,相继建立了本地区及相邻区县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系统,并开辟了高危患儿入院的急救绿色通道,提高了院前急救水平,保证了每位患儿转运安全,提高了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我院ICU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转运危重新生儿263例,现将转运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危重新生儿转运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对本院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的重要性。方法与有NICU的市三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通过绿色通道应用单程或双程转运的方式转运危重新生儿。结果转运的149例高危儿中先天性梅毒可能的有98例,占转运总数的首位。余51例中早产儿为21人,占第一位,其中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有10例,1500克~2000克有7人,大于2000克有4人。新生儿窒息为11人,占第二位,先天性心脏病为8人,占第三位。其中呼吸困难有3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有19例。由于转运及时及转运途中有效的监护和处理,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转运病死率为0,转运成功率为100%。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康文清  唐蕾 《医药论坛杂志》2011,(9):126-127,129
目的通过分析1825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转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25例转运新生儿胎龄、体重、日龄、疾病谱的分布以及转运成功率和转运失败的原因。结果①转运的早产儿占38.9%,足月儿占61.1%;②以早期新生儿为主占83.5%,3d内占65.3%;③转运的前3位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和败血症,占总转运的69.8%;④转运成功率为95.89%,转运病死率为1.04%;转运失败的原因有:病情重、转运晚、转运时处理不当等。结论以NICU为依托的新生儿转运系统是目前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有效转运模式,备好转运设备,转运前认真评估及转运中密切病情观察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危重新生儿院外转运中的护理,降低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的死亡率。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出生的7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院外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对新生儿的正确评估,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配备,上级医院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等。结果7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仅有1例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危重新生儿院外转运中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儿的疾病谱,旨在提高危重患儿的临床救治率。方法统计本院院前急救的386例急救网络转运协议书,通过对出诊医师填写的出诊记录及第6版儿科学相关内容进行诊断并分类,并对运转范围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患儿占83.9%;余患儿约占16.1%;新生儿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早产儿(129例,39.9%)、新生儿肺炎(39例,12.0%)、缺血缺氧性脑病(36例,11.1%);儿科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重症肺炎(25例,39.7%),先天性心脏病(6例,9.5%),颅内感染(6例,9.5%),其中室内运转患儿约占44.3%,市外运转患儿约占55.7%;运转半径为0.5~330 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3~215 min。结论对院前急救与转运的疾病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可有效的制定急救的工作重点,从而能够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