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彦轩  郭盛菊  贾安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61-4562,4565
目的 检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某院收治的128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除拉米夫定以外的其他综合治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耐药基因180位点和204位点突变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因突变各模式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与服药时间成正比,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突变阳性率越高(P<0.05).结论 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基因突变,而且基因突变阳性率与服药时间成正比,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突变阳性率越高.通过YMDD变异株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2.
李华建  丁伯敬  王嵘嵘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66-5067,5070
目的 建立HBV基因分型、耐药变异以及前C区/BC P区突变检测技术,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MassARRAY Assay 和PCR技术对样本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① 54例患者中B基因型28例(51.85%);C基因型22例(40.74%);B,C混合基因型2例(3.70%);无D基因型;B,C,D以外的其他基因型1例(1.85%).②54例患者中,37例对拉米夫定耐药,37例患者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突变基因型均为B和C基因型.突变基因型主要是180M型(56.76%),无207I型,而且突变基因多见于C基因型,比例为72.97%,高于B基因型(27.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HBV-DNA突变基因型主要是180M型,而且多见于C基因型,MassARRAYAssay技术可以准确检测HBV基因型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西安市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结核药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的相关耐药基因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20年1—12月西安市结核病定点医院上报的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的痰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对鉴定为MTB阳性的菌株样本进行药敏试验,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对耐药菌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892例MTB阳性患者,其中初治患者758例,复治患者134例;耐药209例,总耐药率23.43%;单耐药(MR-TB)、多耐药(PDR-TB)、耐多药(MDR-TB)、广泛耐药(XDR-TB)和利福平耐药(RR-TB)率分别为10.43%、2.47%、4.60%、0.45%和6.28%。复治患者的耐药率(31.34%)明显高于初治患者(22.03%);且2组耐药患者MR-TB、PDR-TB、MDR-TB、XDR-TB和RR-TB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9例MTB耐药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主要为81株katG(77.14%,异烟肼)、54株rpoB(96.43%,利福平)、49株rpsL(84.48%,链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荧光PCR熔解曲线分析,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呈高滴度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前C区A1896基因位点变异的检测,并对其临床用药治疗进行跟踪随访。结果在230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仍存在病毒复制的有168例,占总例数的44.2%;在16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有78例发生A1896位点变异,变异率达46.4%,其中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12~16周时的好转率达45.0%,阿德福韦酯好转率40.0%,拉米夫定为16.0%。结论 3种核苷类似物单药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1896位点变异组12~16周时,恩替卡韦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征及其药物靶基因位点突变特征。方法 问卷调查193名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疾病相关情况,并分析其特征与分离菌株药敏类型的相关性;抗酸染色和胶体金法确定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采用试剂盒鉴定药敏类型;通过测序鉴定靶基因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不同药敏类型菌株宿主的BMI、职业、居住地和抗生素用药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3株临床分离株对一线、二线药物耐药率为37.31%和75.65%;耐药率排序前三位的药物为阿莫西林(53.37%)、氯法齐明(39.38%)和对氨基水杨酸(25.39%);总突变率前三位分别为embB 306位点(80.66%),ropB 531位点(72.62%)和rpoB 526位点(55.36%);60%的基因位点只测得一种突变类型。结论 唐山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较高,药物靶基因位点突变率与其他研究报道相近但突变类型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目前分为A~H8个基因型。有研究显示,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变异、临床表现及对抗病毒、肝移植等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本文对HBV基因型与变异及临床的相关性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BV可因免疫或治疗的选择压力而出现变异,HBsAg变异株可在有中和抗体存在时增殖,而野毒株则会下降到不能检测的水平。HBsAg变异株在有些免疫学试验中呈假阴性,了解HBsAg变异株在免疫学试验中的反应性对建立适宜检测HBsAg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凉山州布拖县艾滋病毒-I型(HIV-1)耐药基因突变情况,优化抗病毒治疗(ART)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反转录式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2008、2010、2012年三年ART后病毒学失败患者的HIV-1耐药基因型。结果 截至2012年12月凉山州布拖县累计治疗艾滋病(AIDS)患者1755人,检测HIV-1病毒载量(VL)1 324次人,HIV-1 VL<50拷贝/ml者为25.4%(336/1324),VL 51~1 000拷贝/ml者为16.3%(216/1324),VL>1000拷贝/ml为58.3%(772/1324),三年有 218例进行了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获得可用序列148例,其中未检出耐药突变者为 42.6%(63/148),发生耐药突变者为 57.4%(85/148)。非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和核苷和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3.8%(50/148)、33.1%(49/148)、10.8%(16/148)。NNRTI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前3位依次是K103N/KN(47.1%)、Y181C/CY(10.3%)、Y188FY/C/L/CY(10.3%)、G190AG/A(8.8%);PI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前3位的是T71V/AT/AV(67.2%)、L10IL(20.0%)、L33IL(3.6%);NRTI相关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前3位依次是M184V(33.3%)、T69N/S/AT(19.0%)、D67N(9.5%)、G333E(9.5%)。结论 凉山州布拖县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失败患者中,以NNRTI耐药最多,其次为NRTI,PI较少,但PI是以次要位点(T71V/AT/AV)耐药突变较NRTI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阜阳市HIV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指导HIV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6年阜阳地区抗病毒治疗大于12个月且病毒载量≥1 000 cps/ml的253例HIV/AIDS病例样本,应用巢式PCR进行扩增、测序及亚型鉴定,并登录国际耐药库进行比对,以确定耐药水平和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53例样本中,获得有效基因序列216例。基因分型以B亚型为主(83.3%),其次是CRF01_AE亚型(10.2%),并在不同的感染途径中亚型分布显著不同。87例患者耐药,HIV-1病毒治疗失败人群耐药率为40.3%。耐药发生与传播途径、基线CD4和使用及更换二线治疗方案相关。21.1%患者针对NRTI突变,突变率最高是M184V;41.7%患者针对NNRTI突变,突变率最高是K103N。2例(0.9%)产生了PR区基因突变,1例为主要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为M46I、I54V、V82A。50.6%的耐药患者中同时对NNRTI类和NRTI类耐药,10.3%的患者对11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全部耐药。结论阜阳市HIV-1病毒总体耐药程度较低,但在已产生耐药的患者中交叉耐药严重,少数患者对所有逆转录酶耐药,并出现了针对PI的耐药株,应加强耐药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及与HBeAg的关系。方法 研究病例为 138例 ,其中抽取 39例慢性无症状携带者、5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和 1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 ,用微板核酸杂交_ELISA法测定其基因型。结果 基因型B、C及混合型在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0 % ,30 %和 4 8% ) ,混合型只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基因型D仅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炎症活动度所划分的轻、中、重度慢性肝炎中 ,基因型B检出率逐渐降低 ,基因型C检出率逐渐升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在以年龄分组中 ,基因型C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型B患者 ,特别是 31~ 4 0岁组。在重型肝炎、肝硬化组中 ,基因型C组HBeAg阳性率高于基因型B组。结论 混合型及基因型C更易发生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而基因型B则较少。基因型C组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型B组 ,混合型和基因型C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HBV DNA载量、肝功能和HBe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连续监测法、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载量和乙型肝炎两对半。结果 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中B型58例,占66.7%,C型24例,占27.6%,B、C混合型3例,占3.4%,未分型2例,占2.3%;抗病毒治疗前,B基因型患者的ALT[(151.3±5.6)U/L]低于C基因型患者的ALT[(232.5±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7.3±1.0和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后,B、C基因型患者ALT和HBV DNA载量均比治疗前降低,且B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P<0.05;B基因型的HBeAg阴转率(62.1%)和HBV DNA阴转率(44.8%)显著高于C基因型,分别为29.2%和20.8%,P<0.05。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占显著优势,其次是C型,B基因型的临床表现轻于C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反应更好,且较C基因型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BV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基因变异,以实现自身生存的目的。基因变异赋予HBV自身某些生物学特征的同时,也给临床表现、诊断、预后和防治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HBV不同基因区段变异的频率和类型不同,其临床意义也不同。本文就HBV基因变异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 HBV 感染。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区,一般人群的 HBV 携带率为9.8%,据此推算,约1.2亿HBV 携带者,其中至少15%~25%最终将死于与 HBV 相关的肝病,大部分为肝细胞癌。HBV 感染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肝病,包括由急性自限性到暴发型肝炎,从无症状携带状态到重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虽然有许多凶素影响本病的进展,如感染时年龄、性别、传播途径、宿主免疫状况,以及包括饮酒、暴露黄曲霉毒素和铁过量摄入等,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BV 基因型也可影响乙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疾病的预后,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等。此外,HBV 基因型还与  相似文献   

15.
唾液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 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的证据,文中就唾液HBV 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基因型特点及与肝炎严重程度、疾病转归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对疾病进展的判断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16例乙肝病毒(HBV)阳性肝炎患者,年龄33-87岁,平均(60.5±11.4)岁。病变程度的判断根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nPCR)扩增HBV S基因组序列,用第二轮PCR产物直接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然后用HBV S基因扩增产物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将所得到的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相应氨基酸序列通过DNASIS软件处理,并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中国株及国外株进行同源性比较以确定HBV的基因型,证明用S基因序列的RFLP法HBV分型结果与用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分析是一致的。表明S基因序列RFLP法的基因分型结果与S基因测序分型结果是一致的。结果21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单基因型分别检测出A、B、C、D四种,其中单基因型中A型有1例(0.46%),B型有19例(8.8%),C型有175例(81.02%),D型有21例(9.72%)。86例HBV DNA阳性住院患者标本中,C型为感染的主要基因型,69例(80.23%)。B型次之,9例(10.47%)。6例原发性肝癌均为C型;20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中有17例(85.0%)为C型。结论长春地区HBV基因型仍以C型为主(81.02%),B、D型次之(分别是8.8%和9.72%)。同时结果显示长春地区HBV感染有基因多样性趋势,表现在检测出了A单基因型。肝癌、肝硬化与C基因型HBV的相关性最大。C基因型HBV DNA拷贝数较非C基因型高,提示与HBV DNA在C型患者体内长期存在有关。HBV病毒载量与肝脏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浙江东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优势型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浙江东部地区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00例,应用基因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对7例优势基因型进行S基因序列同源性测序复核。结果:100例HBV阳性的血清标本分型率为96.0%,其中B基因型36例(36.0%),C基因型47例(47.0%),BC混合基因型11例(11.0%)及BCD混合基因型2例(2.0%),未分出型的4例(4.0%)。基因芯片分型与S基因序列同源性测序分型结果一致,乙型肝炎感染者检出的基因型以C、B型为主;重型肝炎与肝癌组中c型检出率分别为60%和55%,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C、B基因型与HBVDNA拷贝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总胆红素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BV的基因型存在地区性差异,浙江东部地区的优势基因型为c、B型,与以往报道的结论不太一致。不同临床肝炎型与基因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重型肝炎和肝癌患者检出的基因型多为C型,提示C基因型患者预后较差。基因芯片分型方法可应用于HBV基因的分型,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乙型肝炎(HBV)患者基因型进行检测,了解该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通过荧光探针识别基因型特异性序列,采集分析荧光信号确定病毒基因型,并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HBV-DNA含量.结果 5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60.2%,其次为B型占31.6%,B、C混合型占6.0%,未分型占2.3%例;C基因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41±1.15)lg拷贝/ml和91.3%,明显高于B型(5.88±1.30)lg拷贝/ml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基因型患者的ALT(130.16±197.19)U/L高于B基因型(125.6±145.02)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B基因型高,C基因型对肝脏损害较B基因型重,并与HBV载量及HBeAg系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 HBV NRAg)在乙肝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FQ-PCR、ELISA测定378例乙肝患者HBV含量、五项血清标志物、HBV NRAg,采用巢式PCR对乙肝患者进行确认,并检测300例健康人群HBV NRAg作为对照.结果 HBV NRAg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3%、99....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I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多数HBV感染没有明显临床症状.HBsAg阳性和病毒血症是HBV感染的主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