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利尿药、ACEI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坦洛新,2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实验,夜尿次数变化,测残余尿量,评定心功能及尿储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 min步行实验,夜尿次数明显改善,超声示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坦洛新是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尿潴留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螺内酯(治疗组)和不加螺内酯组(对照组)。以6 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检查患者血压、电解质(K)、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K无明显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病死率下降,再住院率下降。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钾无明显增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拖拉塞米联合二丁先环磷腺苷钙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依那普利、倍他乐克、螺内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拖拉塞米联合二丁先环磷腺苷钙,对照组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呋塞米,2组均连续用药半个月。治疗前后进行6min步行实验,测定血浆脑钠肽,评定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min步行实验,测定血浆脑钠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0.05)。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拖拉塞米联合二丁先环磷腺苷钙是辅助治疗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伴左心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老年人(〉60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治疗组)和不加螺内酯组(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血钾、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6mill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213.4-21)mVS(165±15)m,OP〈0.05);血清K无明显增高(4.9±O.14)mmol/LVS(4.3±0.16)mmol/L,(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4s±6)mmvs(52±10)mm,(P〈0.05);治疗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钾无明显增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石建国 《中国药房》2010,(8):711-71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高原性心脏病(HAHD)伴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9年6月住院的HAHD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卡托普利、速尿、地高辛等药物。治疗组再加螺内酯40~60mg·d-1。2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均使6min步行距离增加(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毒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对HAHD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有益,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短期应用螺内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取10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应用卡托普利、螺内酯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美托洛尔,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螺内酯等常规治疗。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和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卡托普利、螺内酯及其他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可提高疗效及运动耐受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螺内酯用于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螺内酯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左室大小,射血分数下降,及6 min步行实验数据对比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螺内酯,其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代大顺  曾垂义 《中国药房》2011,(28):2610-261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20 mg,qd,6个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RAAS活性、BNP、血K+及血清醛固酮(ALD)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无显著变化,而ALD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螺内酯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K+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通过拮抗ALD和降低BNP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挥作用,有效控制患者RAAS和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动康复治疗组在应用药物治疗上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3个月后以6 min步行实验和心脏三维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运动康复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增加,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地尔硫卓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螺内酯和地尔硫卓治疗,地尔硫卓服用30 mg/次,3次/d;螺内酯服用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分别与本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E/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地尔硫卓治疗能够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5月,研究对象为80例,均来自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成2组,即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带给患者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6min步行距离、NT-proBNP、CR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LVEDD、LVESD比对照组小,LVEF高于对照组,CRP、NT-proBNP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提升运动耐量,抑制炎性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曾兴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29-1231
目的 探讨螺内酯联合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螺内酯联合普伐他汀,疗程12周.治疗前后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NT-proBNP、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结论 螺内酯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可通过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肖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56-5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1个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生化、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血浆醛固酮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改善左心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对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CHF(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CEI加螺内酯(螺内酯组)和不加螺内酯(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1周内和6月后行心脏彩超和6分钟步行距离检查。以左心房直径(LAd)、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作为心室重构的指标,以6分钟步行距离、射血分数(EF)值做为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和螺内酯组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反映心室重构的指标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螺内酯组的LVEDd、IVST、LVPW三项指标的改善更明显(P<0.05)。②两组治疗后步行距离均增加并且有统计学意义。螺内酯组增加了92m,对照组增加了46m,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治疗两组的EF值均显著升高,螺内酯组升高更明显,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以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朱耀辉  邬启琼 《重庆医药》2009,38(13):1653-1654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螺内酯。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CHF可以增加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并于治疗期间观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疗效评价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LVEDD减小[(45.4±3.6 vs 51.3±3.9)mm],LVEF升高[(49.3±4.6 vs41.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则予以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0.0%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研究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对心脏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和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功能改善、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抑制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加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18周后,观察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用螺内酯治疗CHF的疗效显著,螺内酯在CHF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地尔硫?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和地尔硫?。结果治疗后A患者的E/A比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高于B组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A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地尔硫?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能够更好改善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安全性好,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