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6,(2)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血液检验样本120例,在不同条件下检验PT、TT、APTT及Fib等凝血检验项目,以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标本放置1、2、4 h后PT、Fib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放置1 h的APTT值明显低于放置2、4 h的数值,TT值则高于放置2、4 h的数值,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进行5 min的3000 r/min的离心后,其PT值与APTT值均明显低于离心10 min与15 min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溶血后的PT、APTT及Fib数值均明显高于溶血前的数据,TT则低于溶血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检验需在血液样本采集后的短时间进行,并控制离心的时间与速度,同时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发生,从而有效保证凝血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7,(34)
目的通过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确保凝血检验项目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50例凝血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抽取3份血液检测样本,然后对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不同溶血情况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项目的检验,其中包括TT、PT、FIB和APTT的检验,通过分析不同状态下的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结果不同存放时间下的血液样本PT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时间超过1 h,TT与FIB的检测值有明显差异,呈下降趋势,而ATPP检测值有显著上升态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心时间下的样本TT与FIB检测值没有明显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与APTT检测值存在明显差异,离心时间越长检测值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后的血液样本的凝血各项目的检验结果都有显著变化,即PT、APTT与FIB检测值增加,TT检测值减小,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情况都会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因此,为了使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保证,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血液的检测工作,使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7,(6)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沈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溶血条件下,比较其凝血四项(PT、TT、APTT、Fib)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条件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所有患者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可见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TT和Fib均不断降低,而APTT则不断升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TT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Fib不断降低,APTT不断升高,同时,溶血前的PT、Fib低于溶血后,而TT、APTT高于溶血后的情况,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是否发生溶血等都会对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验,把握最佳检验条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8,(4)
目的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分析讨论,为凝血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进行凝血检验项目的一共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每位患者分别取3份用以进行凝血检验的标准血量的血液样本,对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放置时间、以及样本溶血情况的三方面进行控制,观察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因素,具体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凝血酶时间(TT)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检验,通过对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控制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会对PT以及APTT的数值造成影响,血液样本存放时间会对TT、FIB、以及APTT的数值造成影响,血液样本溶血会对四项检验指标的数值均造成影响。结论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放置时间以及血液样本溶血均会对凝血检验项目造成影响,其中离心时间主要影响的是PT以及APTT的检验结果;放置时间主要影响的是TT以及FIB的检验结果;溶血则会对所有的凝血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中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注意事项。方法使用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从住院部以及门诊部就诊患者采集的血液样本800份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标记和核查,如果发现不合格样本需要重新采血。根据获得结果对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回访调查,记录调查结果。结果样本检验结果发现136例可疑样本。占总样本的17%,可疑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样本量偏少的样本第一次检测和第二次检测结果(PT值和APTT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样本量偏多的样本第一次检测和第二次检测结果(PT值和APTT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时应该对各个细节和操作步骤都谨慎小心才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做出指导性地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9)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随机选取200份血液样本进行凝血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溶血状态下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四项检验结果的差异性。对200例患者样本进行复查,统计凝血检验正确率、失误率,观察上述指标与检验失误之间的关系。结果样本放置2、4h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离心5min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明显低于离心10min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前后的四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检验的正确率为90.0%,失误原因包括仪器因素、样品处理情况、内源性因素及其他。结论凝血检验指标的质量控制需缩短标本的放置时间,严格控制离心时间,防止发生溶血,以免造成假性检验结论误导医师作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7.
邹长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178-17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检验凝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对结果真实性和采血护理的相关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的凝血检验APTT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两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5,(10)
目的考察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方法从1800份血液样本检测资料中中随机抽取抽血后放置1、2、4 h的样本各80份,在3000转/分下离心处理5、10、15 min的样本各80份,以及已出现溶血的样本及未出现溶血的样本各80份,比较三种采集处理条件下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放置4 h的血液样本其TT检测结果显著小于放置2 h的样本,而APTT则显著大于放置2h的样本,且该两组样本的以上两方面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时间5 min标本其PT、APTT检测值显著小于离心10 min及15 min的样本,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均会对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相关检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郭雪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4):280-281
对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能够保证临床的正确应用。本文从标本的来源、采集及处理、护理人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中的标本尤为关键,标本的好坏对检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完好的标本利于提高检验的正确性,确保检验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不好的标本会影响检验,造成检验结果存在误差,甚至导致误诊。为此,临床上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在现实操作中,一旦发现有凝血现象,往往是需要再一次对患儿进行抽血,对于幼儿来说每抽一次血都会很痛苦,而且还耽误临床诊断与治疗,针对这种情况,应 相似文献
12.
翟秀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9):88-89
开展凝血检测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与诊断外,还可用于血检前状态的检查。因此,保证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凝血检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笔者现对此做以下总结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指南》2019,(11)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生化检验的患者随机抽选1000例,回顾性分析这100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完毕后记录其结果,对溶血结果与复检查结果二者之间的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结果与复检查结果在乳酸脱氢酶、血钾、肌酸激酶等方面差异明显,输液同侧采集与输液对侧采集血液中指标对比差异明显,纤维蛋白和未析出血液中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有血液标本处理错误、溶血现象以及抽血方式错误等因素,对于这些影响做出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生化检验的质量,这是提高其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12)
目的:通过对某院临床生化检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对比,深入探讨分析能够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方法:对某院进行生化临床检验中出现较大误差的例数进行复查,针对复检结果分析各种导致误差产生的因素,并且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结果: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液采集方式、严重溶血以及标本处理方式不当等3个部分,随机抽出3个方面影响因素各4例,对各标本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生化检验结果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进行临床检验的各个阶段,因此相关的操作人员应该注意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积极的采取措施减少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5.
16.
宋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15-115
凝血试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凝血系统功能的筛选试验,在急救和抗凝、溶栓治疗及手术前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标本因素1.1标本的采集与制备采血前患者应处于放松、平静、空腹的状态,情绪紧张、激烈运动、饱食油腻会引起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溶成分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影响凝血实验检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抽取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8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置于3支试管中,分别在取血完毕,4h、8h、12h、24h分离血清,采用普利生C2000-4血凝分析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进行凝血试验,测得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问(TT),并将这3个时间段测得的指标进行比较,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际对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PTT在4 h内,PT在8 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FIB、TT在24 h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标本需在4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研究的迅速发展,血栓与止血试验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普及面越来越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凝血试验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以加强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现将实验中影响结果可靠性和重复性的一些重要因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研究的迅速发展,血栓与止血试验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普及面越来越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凝血试验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以加强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现将实验中影响结果可靠性和重复性的一些重要因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5)
目的: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对策,以此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方法:选取某院检验科各项指标正常的血液样本100份进行免疫检验,将这些血样都分为两份,一份作为实验样本(实验组),另一份为参照样本(对照组),运用散射免疫比浊法进行检验,以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和补体(C3、C4)为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平均指数差异显著,实验组的平均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控制免疫检验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