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备银杏内酯B纳米混悬剂(ginkgolide B nanosuspension, GB-NS),并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采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GB-NS,以平均粒径(PS)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其处方,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使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考察其形态与结晶度;使用桨法考察其体外溶出度。以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的GB-NS的PS为(180±7) nm,PDI为0.196±0.036;SEM显示GB-NS呈棒状或不规则的颗粒状,XRD显示GB-NS的结晶度较GB原料药明显减弱;体外溶出试验结果显示GB-NS在30 min内累积溶出度接近90%,显著优于GB原料药。结果表明介质研磨法能较好的应用于GB-NS的制备,且工艺简单、高效可行。GB原料药制备为GB-NS后溶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马文转  王金铃  屠鹏飞 《中草药》2015,46(4):507-512
目的制备黄芩苷(baicalin,BCN)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纳米胶束(BCN-TPGS-PMs)以改善其溶解性和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BCN-TPGS-PM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胶束形态;粒度测定仪考察其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考察制剂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动态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所制备的BCN-TPGS-PMs平均粒径为(11.91±0.14)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5.42±0.04)%和(95.83±7.34)%;在体外p H 7.4、6.5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24 h内分别释放28.53%和35.06%;表明所制备胶束粒径较小且均一,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缓释性。同时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BCN-TPGS-PMs较BCN能够显著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所制备的BCN-TPGS-PMs粒径小,载药量高,稳定性好,能显著提高BCN的体外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材料进行斑蝥素囊泡的制备考察,并评价其特性表征。方法:建立了注入法制备斑蝥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的制备工艺;采用离心法和HPLC法测定斑蝥素囊泡的包封率;考察不同处方因素对囊泡体外表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对最佳处方囊泡的形态学、粒径、Zeta电位等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注入法获得的CTD-NS的包封率为(27.5±2.0)%,粒径(209.8±0.5)nm,Zeta电位(41.5±0.65)mV。结论: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和B联用为载体材料,注入法制备斑蝥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制备方法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4.
王彬彬  吕白  张琦  王玲钰  张旭  于超  周建文  韩翠艳 《中草药》2022,53(4):1021-1029
目的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负载和厚朴酚(honokiol,HNK)的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小檗碱(berberine,Ber)聚合物胶束(ASP-SS-Ber/HNK)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HNK的含量;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及鉴定辣椒碱-HP-β-CD包合物,并考察辣椒碱和HP-β-CD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辣椒碱-HP-β-CD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通过表观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及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常数.结果:25,35,45℃下辣椒碱和HP-β-CD能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_L型.结论:辣椒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胶体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包合物制备工艺,确定包合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6~1∶10)、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2~1∶4)以及研磨包合时间(15~25分钟)对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包合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经对比,胶体磨法得到的包合物挥发油包合率(80.37%)和包合物得率(86.55%)均高于饱和水溶液法(75.19%、79.49%)和超声法(68.38%、72.05%),故选择胶体磨法制备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为1∶8,β-环糊精∶水为1∶3,研磨包合时间为21分钟,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平均为85.98%,包合物得率平均为92.51%。结论 优选的荆防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包合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新型的连续加碱法制备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壳聚糖、氯乙酸为原料,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为催化剂,采用连续加碱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考察催化剂使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投料比对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DS)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 最佳反应条件为:以6%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催化剂,m(壳聚糖):m(氯乙酸)为1∶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h时,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DS)和溶解率分别达到1.35和99.10%.结论 本法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具有优越的水溶性能,是一种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谭梅娥  姜雯  曾诚  何承辉  邢建国 《中草药》2017,48(10):2051-2060
目的制备并优化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T-SLN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吸收和转运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了T-SLNs,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形态、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特性进行了考察,使用Caco-2细胞模型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T-SLNs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和转运进行了考察。结果 T-SLNs的最佳制备工艺:药脂比(质量比)0.11,大豆卵磷脂与脂质质量比1.26,聚山梨酯-80用量50.5 mg/m L,所制备的T-SLNs外观呈球形或类球形,大小相近,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86.40±0.62)nm,PDI为0.165±0.080,Zeta电位为(-24.2±0.6)m V,包封率为(89.81±1.07)%,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 H 6.8)中48 h累积释放率为(98.72±1.57)%。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结论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T-SLNs的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T-SLNs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包封率,相同浓度下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  相似文献   

9.
孙静  张小飞  唐志书  果秋婷 《中草药》2016,47(5):741-747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粒(EGCG-CS-NPs),并初步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EGCG-CS-NPs,通过对处方优化:CS质量浓度(X_1)、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X_2)、EGCG质量浓度(X_3)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_1,%)、平均粒径(Y_2,nm)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EGCG-CS-NPs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EGCG-CS-NPs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EGCGCS-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EGCG-CS-NPs的最优处方:CS质量浓度为2.6 g/L、TPP质量浓度为1.5 g/L、EGCG质量浓度为2.7 g/L,制备的EGCG-CS-NPs的包封率为(85.8±3.1)%;粒径为(102.2±27.1)nm,Zeta电位为(25.5±4.1)m V;透射电镜显示EGCG-CS-NPs粒径均一,呈球状;EGCG-CS-NPs在24 h内平稳缓慢释药(p H 4.5 PBS)。结论通过对处方的优化,制备得到圆整、释药缓慢的EGCG-CS-NPs,为进一步考察EGCG-CS-NPs在大鼠体内药效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同时包封姜黄素(CUR)和紫杉醇(PTX)的脂质体,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影响CUR-PTX脂质体粒径和包封率的处方因素.[方法]以CHOL(胆固醇)、DSPE-PEG 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CUR、PTX的处方浓度为考察因素,以粒径、紫杉醇和...  相似文献   

11.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中草药》2014,45(18):2691-2695
目的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黄包装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文文  晋小军  宋平顺 《中草药》2013,44(14):1925-1930
目的 以大黄有效成分、储藏前后质量耗损、保质时间和经济效益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包装方法.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大黄包装含水量对有效成分有显著影响,含水量为2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高,为31.36%;含水量为1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低;蒽醌的量则相反,此含水量蒽醌的量最高,为1.893%;含水量为20%左右时,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均最高,分别为1.492%和0.400%;真空包装的大黄浸出物和蒽醌的量均最高,分别达33.47%和1.891%,普通包装处理最低,仅分别为28.30%和1.539%;加入脱氧剂包装的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最高,没食子酸的量为0.323%,儿茶素的量达到2.022%;大黄储藏1年时,通过对霉变、虫蛀情况的观察,以及大黄品质的测定发现,在大黄水分的量不超过20%时,采用真空包装,储藏期无霉变出现,大黄外观质量良好.结论 抽真空包装是大黄最优的气调包装方法,它不仅能增加药农收入,也提高了大黄保质储藏过程的水分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体外还原力和抗氧化评价方法研究藏药松生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松生等用70% 乙醇浸泡、提取、浓缩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正丁醇、乙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制成适当稀释倍数的溶液, 通过普鲁士蓝法、Fenton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分别测定各组分的还原力,·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抗氧化的活性,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 3种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部分都具有明显抗氧化的作用。其中用DPPH法测得的IC50分别是乙酸乙酯0.060 5 g·L-1,正丁醇0.076 3 g·L-1,乙醇0.083 3 g·L-1结论: 提取物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浓度大于1.0 g·L-1时其还原能力几乎接近于维生素(VC),清除能力接近甚至超过60%。其中在大极性溶液层还原力和抗氧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金线莲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桢  陈菁瑛  赵云青  刘保财  苏海兰 《中草药》2014,45(15):2230-2234
目的研究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种质资源及其伪品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方法,对24份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电泳检测。对条带进行"0"、"1"矩阵标记后,应用NTSYSpc软件,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按照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图。结果采用ISSR技术可以鉴别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和公石松。地理分布和形态差异较大的福建金线莲具有相近的遗传关系。结论金线莲野生种质资源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金线莲的品种选育带来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转录基因参考序列和表达量信息,探索赶黄草药用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为赶黄草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赶黄草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过滤组装,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比对注释,同时对本研究获得赶黄草活性成分合成相关代谢通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了40 005 442条有效的短读序,通过de novo拼接得到42 306个unigene,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共计得到518个ORF,其中75个ORF具有转录因子结构域。通过KEGG分析,检测到33、32、59、68个unigene分别参与黄酮类生物合成、固醇类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生物合成和羧酸代谢。结论本研究发现的这些基因对赶黄草遗传改良和药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公藤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雷公藤转录组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雷公藤悬浮细胞为研究材料,克隆Tw CYP88A1基因。方法: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雷公藤Tw CYP88A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其组织表达谱。结果:Tw CYP88A1 c DNA全长1 594 bp,编码491个氨基酸,等电点9.16,相对分子质量55.957 k Da,具有半胱氨酸铁血红素配体信号活性催化位点。植物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w CYP88A1基因在雷公藤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结论:从雷公藤悬浮细胞中克隆得到Tw CYP88A1基因全长c DNA,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组织表达谱,为深入分析雷公藤细胞色素P450酶、解析雷公藤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下游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婷  王潇  李佳鑫  傅超美  耿福能  瞿燕  章津铭 《中草药》2019,50(10):2339-2346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美洲大蠊药渣中多糖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促创面愈合的作用,为美洲大蠊药渣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最佳美洲大蠊多糖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0.1、0.05、0.025 g/mL美洲大蠊多糖作用于创面损伤模型小鼠,计算创面愈合率,用苏木精-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评价创面愈合程度。结果美洲大蠊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0.02mol/L,提取时间1.65h,提取温度62℃,该条件所得多糖转移率为13.68%,且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7种单糖组成。创面愈合实验表明,第3、6、9、14天多糖给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且组织切片染色表明该多糖组分能促进胶原和肉芽组织生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提取工艺切实可靠,提取率高;美洲大蠊药渣提取多糖能促进小鼠创面愈合,提示美洲大蠊药渣中多糖具有开发为创面用相关产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芳  杨培民  曹广尚  高鹏 《中草药》2014,45(12):1803-1808
白花蛇舌草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传统中药,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和各种炎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学者的青睐。通过检索、梳理与分析文献,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白花蛇舌草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扫描法、离子色谱法等,分析了其各自特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为白花蛇舌草药材和制剂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雪  焦连庆  于敏  尹春梅 《中草药》2015,46(7):998-1001
目的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五味子与丹参混合醇提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DAD检测器优选最佳测定波长。方法单独和混合提取采用90%、70%、50%乙醇回流提取。优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量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DAD检测器进行检测,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混合提取五味子和丹参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比单独提取更高;最佳工艺参数为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溶剂倍数为8倍量,每次1.5 h。结论五味子与丹参混合提取工艺简单、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更高。不同物质同时测定时采用不同波长可有效消除干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