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v,DR)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早期发现DR微血管异常.控制与减慢DR的发展将有效保存患者中心视力,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指导意义。我院于2003~2008年对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2例(141眼)行FFA检查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与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Eales病患者39例(57只眼)及Coats病患者11例(11只眼)的FFA资料。结果所选观察的Eales病和Coats病患者男性为多,FFA检查皆显示周边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Eales病主要侵犯视网膜静脉并常伴新生血管,Coats病侵犯视网膜动静脉,球形瘤样扩张处晚期荧光渗漏明显。结论 Eales病与Coats病不同的FFA表现,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眼底荧光造影中的具体表现及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具体分析我院眼底荧光造影的432例患者中1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术后患者。结果总结我院自2005年2010年眼底荧光造影,1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术后患者中,18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8例眼底检查诊断为正常眼;误诊率为44.44%。23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2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误诊率为52.17%。42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5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误诊率为35.71%。48例眼底造影诊断为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48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为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13例眼底检查诊断为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无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综上可见Ⅳ到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和眼底造影诊断相同。误诊率为0%。眼底造影分型诊断率分别为Ⅰ期12.16%,Ⅱ期15.54%,Ⅲ期28.37%,Ⅳ期32.43%,Ⅴ期8.7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2.7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要早于且优于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4.
王霞  裴承华  丁爱东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211-212,216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300例(273只眼)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用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结果采用检眼镜检出病变数153例,病变率为56.05%;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FFA检出病变数251例,病变率为91.9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病变种类主要包括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5例,占病变数的21.91%;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3例,占29.08%;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5例,占25.91%;糖尿病性黄斑病变35例,占13.94%;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23例,占9.16%。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对前置镜不能发现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5.
屠云松  杨安昌 《贵州医药》1997,21(2):101-102
视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中心暗点为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病。我们于1988年10月至1995年3月利用Topcon眼底照相机对临床诊断为前部视神经缺血性病变、球后视神经炎、视乳头炎、视神经萎缩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所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共40例58眼,其中男性18例25眼,女性22例34眼,双眼18例,单眼23例,右眼13例,左眼10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8岁,平均35.65岁。病程3~30d。视力最低光感,最高0.7。临床诊断为前部视神经缺血性病变,球后视神经炎13例20眼,视乳头炎视神经萎缩27例39眼。2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在视网膜挫伤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视网膜挫伤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视觉诱发电位(VEP)、FFA进行检查,并全部随访51例患者的视力变化。结果挫伤的眼睛其VEP P100波振幅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迟;治疗后VEP P100波振幅、潜伏期均明显改善(P0.05);FFA检查混合性损伤32眼,单纯性损伤19眼,其中38眼表现为视网膜震荡,14眼表现为视网膜出血,5眼表现为脉络膜裂伤,4眼表现为黄斑裂孔,8眼表现为视神经挫伤。治疗后1个月复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显示,51眼中,视盘渗漏1眼,周边视网膜血管仍有渗漏者3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未退行1眼。结论 VEP、F-ERG及FFA检查均可对眼挫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情况联合或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65例(65眼)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临床诊断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照相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眼底照相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度为66.7%(12/18),准确度为81.5%(53/65),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66.7%(12/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97.9%(46/47),特异度为94.4%(17/18),准确度为96.9%(63/65),阳性预测值为97.9%(46/47),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眼底照相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47例阳性患者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检查41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4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6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6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轻度、中度、重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较眼底照相检查高,更能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素钠造影(FFA)联合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136眼)疑似DR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FFA和OCT检查,并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FFA、PCT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DR的诊断效能。比较FFA、OCT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黄斑水肿的检出率。根据检查结果,比较非增殖性DR(NPDR)和增殖性DR(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结果 二者联合检查诊断DR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FFA检查和O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分析显示,FFA检查(Kappa值=0.523)、OCT检查(Kappa值=0.618)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P<0.05),二者联合检查(Kappa值=0.91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P<0.05)。FFA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弥漫性水肿型的检出率高于O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患者上方、颞侧、鼻侧、下方的RNFL厚度均高于PDR患者,差异...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于临床上较少见,本病因同时存在动脉和静脉的阻塞,体征上不易与单纯中央动脉阻塞和中央静脉阻塞相鉴别,易形成误诊、漏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可观察视网膜动静脉的充盈时间、程度、渗漏情况和视网膜无灌注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观察视盘和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和水肿程度,二者可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准确的依据.本研究对一组发病2周内的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患者进行FFA和OCT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各期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区)易发部位及黄斑水肿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116例(209眼)DR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NP区的分布特点及黄斑水肿特点。结果 116例(209眼)中有126眼存在NP区,发生率为60.29%,且NP区易发于中周部、其次为周边部、较少发生于后极部,发生率分别为82.54%、41.27%、16.67%。116例(209眼)中合并黄斑水肿79眼,发生率为37.80%,其中局限型占20.25%、弥漫型占51.90%、囊样型占20.25%、缺血型占7.59%。结论视网膜中周部为NP区易发部位,黄斑水肿与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e cases we report is the serrated tear that hospitalized during the past twelve years.The total is 42cases(43eyes)thataccounts fot 12.5 percent of the retina detaehment in the sane peroid.The serrat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眼底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7月某院收治的80例(90眼)RVO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40,45眼)和治疗组(n=40,45眼),参照组单纯采用眼底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同比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和选择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工作,并探讨预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底病患者1400例,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均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在全程护理干预下,配合良好,检查顺利,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在眼底造影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自2005年1月~2011年12月共1756例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在1756例患者中,快速推注荧光素钠后出现不良反应者139人,占7.91%。除2例为重度不良反应外,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多,占85.61%,其次为皮肤荨麻疹,占7.19%,咳嗽、打喷嚏占3.59%。结论: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少,应用于眼底血管造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宋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20+22-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痨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 680例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其处置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 68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78例,占4.643%。其中轻度不良反应为68例,发生率为4.048%;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各5例,发生率均为0.298%;无死亡病例。结论:尽管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仍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眼底病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全身反应,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检查室必须具备急救条件,一旦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抢救,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不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与视力恢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某院就诊的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84例,84例患者均为单眼进行白内障手术后出现视网膜脱落的现象。对84例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分析,明确84例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出现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病具体情况等等。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84例患者视网膜脱落类型主要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并且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时主要伴有黄斑裂孔、合并脉络膜脱落两种状况。其次,84例患者在手术前大部分为查出裂孔,所有患者的视网膜脱落范围数3个象限为主,其次为1个象限、2个象限、4个象限。而患者的裂孔数以1个为主,其次为3个以上、2个、0个。另外,84例患者中,75例患者进行视网膜脱落手术的一次复位成功,一次复位成功率为89.29%;84例患者手术前的整体平均视力为(2.85±1.14),手术后的整体平均视力为(3.64±0.90),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整体平均视力以及视力变化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的视网膜脱落类型主要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一般伴有黄斑裂孔、合并脉络膜脱落两种状况,患者手术前则难以查出裂孔;并且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进行且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手术的一次复位率高,患者在手术后的视力变化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的发病风险及预防性治疗的意义。方法对10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的眼底检查情况及预防性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中对侧眼存在视网膜脱离者8例(8/109);出现干性裂孔者17例(17/109);各种变性47例(47/109);其中格子样变性26例(26/47)。在查出有视网膜变性的47眼中,伴高度近视者27眼(27/47)。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变性及脱离的风险较高,伴高度近视者尤为突出。常规行对侧眼检察,并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在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整床护理,治疗组加用积极地针对性护理.结果 干预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能有效提高视力,针对性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