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2013~2014年我院共有9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青光眼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要好一些,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也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结论临床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对患者的视力恢复和眼压降低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完全缓解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眼前节和睫状体参数,探讨发作眼的眼前节解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完全缓解无三联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采集发作眼和对侧眼的眼前节图像,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前凸度、巩膜突距离、睫状沟距离及睫状体面积,并进行分析。结果发作眼的前房深度显著浅于对侧眼(P<0.05),晶状体前凸度显著高于对侧眼(P<0.05),睫状体面积(12点和6点)均显著大于对侧眼(P<0.05),但其巩膜突距离和睫状沟距离与对侧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晶状体相对位置靠前、睫状体面积大可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眼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灌注压波动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组)和49例健康者(正常组)24小时眼压和血压。日间(8︰00~22︰00)采取坐位测量,夜间(0︰00~8︰00)采取仰卧位测量,间隔2小时测量1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日间及夜间眼压、平均血压和平均眼灌注压。结果 POAG组患者日间眼压、夜间眼压和眼压波动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夜间平均眼灌注压均有所下降,POAG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研究对象夜间平均血压均有所下降,POAG组下降幅度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日间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OAG患者眼灌注压低,夜间平均眼灌注压下降明显,提示眼灌注压不足可能是POAG发病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超声乳化吸除、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医院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为实验的调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展开治疗,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次就诊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眼压、视力以及前房深度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1.0)个月,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眼压降低且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距离、房角粘连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视力,增加术后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距离,重新开放粘连房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2013年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视力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房前深度较观察组浅(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与中央房前深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观察组为5.0%(2/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治疗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见效快、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85眼)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35眼)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引流钉组,34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小梁组。引流钉组:男19例(24眼),女10例(11眼),平均年龄为(40.05±9.50)岁;小梁组:男23例(35眼),女11例(15眼),平均年龄为(38.60±14.51)岁;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0±4.5)个月。引流钉组和小梁组患者术前眼压分别为(38.13±5.26)mm Hg和(39.50±5.21)mm Hg,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引流钉组患者眼压分别降至(16.25±3.42)mm Hg和(16.31±3.92)mm Hg,小梁组分别降至(16.50±4.31)mm Hg和(16.63±3.80)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3、12个月,引流钉组患者功能滤过泡分别为94.29%、85.71%、80.00%,小梁组分别为92.00%、82.00%、76.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引流钉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小梁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早期,引流钉组4眼、小梁组9眼出现前房延缓形成;其他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5.07,P<0.05)。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引流钉暴露和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远期手术疗效与小梁切除术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6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处置不同分为A组(62例),B组(62例)和C组(40例)。A组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50 mg;B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50 mg/m2,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若给药4~7天后血β-HCG水平下降低于15%,则重复给药1次;C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重点比较A、B两组。结果 A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4%,B组为90.3%,C组为92.5%。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妊娠包块直径均显著减小,血β-HCG及孕酮水平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C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短,妊娠包块缩小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ytem,TESSYS)技术观察脊柱内窥镜下治疗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TESSYS技术在内窥镜下均行椎间盘造影、侧入路椎间孔扩大成形术、神经根松解、髓核消融以及突出物摘除。术后3个月嘱患者门诊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疗效(Macnab评分系统)。结果 30例患者中18例给予局部麻醉,7例给予椎旁阻滞,5例给予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麻醉。平均操作时间为100分钟。3例老年患者因内科并发症较多且合并肥胖,不适宜俯卧位,于侧卧位下完成手术;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疼痛放弃手术;其余26例患者均于俯卧位下完成手术。30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0 ml,最大出血量为23 ml。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2.1)分降为术后3个月(1.5±0.8)分(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 TESSYS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改善部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重度以上脾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行脾切除治疗的重度以上脾大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脾质量为(1152.4±241.9)g,脾上下级长度为(23.5±4.2)cm,手术时间为(179.8±44.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02.7±55.6)ml,术中输血率为16.7%(7/42),术后住院时间为(7.2±1.9)天,无再手术及死亡病例,中转开腹3例。对照组患者脾质量为(1161.2±236.7)g,脾上下级长度为(22.9±4.5)cm,手术时间为(152.4±24.7)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98.6±81.9)ml,术中输血率为45.2%(19/42),术后住院时间为(10.4±2.2)天,再手术6例(14.3%),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5/42),对照组为33.3%(14/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重度以上脾大安全可行,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儿48例(6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32眼)患儿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嵌顿术治疗,对照组24例(30眼)患儿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中央视轴区混浊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儿的视力情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儿视力>0.5、0.3~0.5比例分别由术前的12.5%、12.5%升高为53.1%、40.6%,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儿视力>0.5、0.3~0.5比例分别由术前的6.7%、10.0%升高为26.7%、3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视力>0.5的比例为53.1%,显著优于对照组(26.7%)(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中央视轴区混浊0级、1级、2级、3级、4级的比例分别为28.1%、53.1%、15.6%、3.1%、0.0%,对照组分别为6.7%、30.0%、40.0%、16.7%、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儿均无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出血症发生,两组患儿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样渗出及前房闪辉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能有效促进患儿的视力恢复,并有效改善中央视轴区混浊情况,且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9.2%,明显高于对照组(3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洛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红细胞计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和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059,P=0.4008)。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VEGF水平,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