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79-38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周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5±3.33)d,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96±3.24)d;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满意率为97.18%(138/142),而对照组的术后满意率为81.69%(116/14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对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所选的下肢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的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也比对照组(20.00%)低,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度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明显,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预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妇科手术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可进一步降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华  张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23-362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郭旭 《中国医药指南》2022,(24):162-164+168
目的 评价予以骨折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情况方面的积极影响,以促进骨折患者康复。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结合护理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优质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骨折患者采取骨科常规护理,优质组骨折患者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优质组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康复用时。结果 优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组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优质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骨科常规护理辅助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下肢骨折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下肢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完全消失时间和临床护理服务计划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来某院治疗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临床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5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刘春蓉 《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30例,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调查比较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后DVT发生5例,发生率7.7%,明显较对照组DVT发生率15.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在2010年5月~2015年5月由天津市宁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抽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另外还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84.00%,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系统的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预防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宫颈癌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先期入院且按照常规模式开展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后期入院采用预防护理模式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心理评分改善情况和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参考组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4例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 <0.05),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考组(P <0.05),同时,研究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满意率也高于参考组(P <0.05)。结论 预防护理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6月进行的下肢骨折术患者84例,依照盲选法,分成观察组42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共6例(14.29%)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为18例(42.86%),经比较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38/42),对照组为66.67%(28/42),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4±0.14)h,对照组为(19.21±1.02)h,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病发率,促进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应用于辅助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案,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干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观察组)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并与采用常规预防与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7d的D-二聚体和P-选择素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0.85、0.74,均P>0.05);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7d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1、3.35,均P<0.05).观察组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6例,其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35-138
目的观察与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为制定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整形周围血管外科住院的277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08例患者,观察组16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统计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传统护理干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145-148
目的分析及探索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本院骨科病房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接收的患下肢骨折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共50例,为其提供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服务;护理组共50例,入院后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服务,同时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依从性、出院复诊依从性。同时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护理组的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依从性、出院复诊依从性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护理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服务,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可以降低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