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本身引起的肾脏损害.其肾脏病理改变以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亦无特异性治疗措施[2]。DN早、中期肾脏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肾小球高滤过,胶原Ⅲ、Ⅳ、Ⅴ、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FN)增加[3];晚期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结节形成,最终发生肾小球硬化[4]。本实验通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肾小球和肾小管肥大,肾小球系膜外基质堆积,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DN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TGF—β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纤维化的最后共同中介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Ⅳ型胶原(Ⅳ-C)在链尿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洛汀新、来氟米特、来适可对DN大鼠肾组织中MCP-1、Ⅳ-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正常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组)、糖尿病肾病洛汀新治疗组(DL组)、糖尿病肾病来氟米特治疗组(DF组)和糖尿病肾病来适可治疗组(DK组)。6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肾组织中MCP-1、Ⅳ-C的表达。结果MCP-1在DN大鼠肾小球、肾小管中的表达增高。Ⅳ-C在DL组肾小球中的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各治疗组与D组肾小管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MCP-1、Ⅳ-C在DN大鼠肾组织中表达增高;洛汀新、来氟米特、来适可能下调MCP-1在DN大鼠肾小球、肾小管中的表达;洛汀新可明显下调Ⅳ-C在DN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发终末期肾病并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肾脏肥大,肾小管及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积聚致系膜区扩张,最终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堆积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细胞外基质在生理状态下处于一种快速更新代谢的动态平衡中,产生增多和(或)降解减少引起细胞外基质堆积。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其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以及由于细胞外系膜基质增多所致。肾小球增大。疾病晚期可出现肾小管萎缩、肾内纤维化,其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肾小球周边部位出现嗜酸性K—W结节,是糖尿病肾病具有诊断意义的改变。但这一改变仪出现于约10%~2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方面:控制诱发因素,阻断DN发展中关键环节。本文就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DiabetesMelltus,DM)患者的人群正逐年增加,其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累及的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DN以早期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肥大,晚期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微量蛋白质,随后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下降,并出现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氮质血症,低蛋白血症,最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由于本病伴有糖代谢紊乱及常合并较严重心血管等并发症,因此其治疗远较一般肾病复杂,预后也较差.故深入研究DN的现代发病机理,对于防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不同阶段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尿液中CTGF含量的检测作为DN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为研究对象.63只大鼠分为糖尿病组33只和对照组30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研究在糖尿病的不同时期肾皮质CTGF表达的动态变化,并研究其与DN早期肾肥大、ECM的聚积及后期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以ELISA法检测糖尿病大鼠尿液中CTGF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mRNA及CTGF蛋白质表达2周时开始增加,12周时达高峰,分别为(0.905±0.028)、(0.802±0.028),为正常对照组的4.38倍和9.97倍(均P<0.05);其表达早期出现在肾小球,而后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于肾小管间质区域.相关性分析显示CTGF的表达与肾指数、肾小球体积、系膜基质指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1);糖尿病大鼠尿液中CTGF的含量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最高为(277.679±10.372)ng/L,与24h尿微量白蛋白、BUN、Cr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CTGF表达的增加贯穿了DN发病的整个过程,早期介导了肾肥大,肾小球ECM的积聚,晚期又介导了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尿液CTGF的检测可以作为DN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其病理特征性表现为肾小球周边部位出现嗜酸性K-W结节,是糖尿病性肾病具有诊断意义的改变。但仅出现于约10%~20%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糖尿病性肾病其他病理改变特点包括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以及由于细胞外系膜基质增多所致肾小球增大。疾病晚期可出现肾小管萎缩肾内纤维化。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近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较多。其外内皮素拮抗剂等,被认为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基因治疗亦给糖尿病肾病带来新希望。现就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主要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最不利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DN是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肾小球硬化、肾动脉硬化及肾盂肾炎的合称,病变累及肾小球、肾小动脉、肾小管及间质组织,临床上以持续白蛋白尿为主要特征,伴有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导致终末期肾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积聚和基底膜增厚,从而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蛋白尿,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与DN密切相关。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  相似文献   

12.
张小力  刘圣 《中国医药》2011,6(12):1567-156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glomem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和肾小管基底膜(tubular basement membrane,TBM)增厚,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erial,ECM)聚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死亡的主要病因[1].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它是一组具有类似结构的高度保守功能蛋白,主要表现在体内诱导骨和软骨形成.目前BMP家族已发现约20多种成员,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其中,BMP-7在胚胎期对肾脏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体内外研究显示BMP-7信号通路可阻断TGF-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促进作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早期可能起到重要的反馈性抑制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2].因此,深入研究BMP-7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将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和研究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大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发展为DN。DN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发生病理改变的一种复杂疾病。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基质沉积、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细胞迁移、细胞增生以及肿瘤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一个重要原因,既往一直认为在DN中只存在肾小球的损伤,但事实上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存在肾小管酸中毒( RTA)的临床表现,故很多研究者认为,肾小管间质损伤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血糖诱导状态下,其过程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及功能学改变,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代谢产物及蛋白调控分子等参与上述病理变化,本文概括了近年来DN小管及间质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阐述针对各种发病机制的治疗措施,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芪地归芎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在早期若得不到适当治疗,常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侧重于关注肾小球病变,而忽视了小管间质的损害。最近研究认为糖尿病在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的同时甚或之前,小管间质已发生病变[1]。且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样,其改变不仅是早期肾损害标志,而且与肾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2]。我们观察了芪地归芎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对EDN患者肾小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 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代谢紊乱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近年来,炎症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导致肾脏的病理变化如肾小球系膜区、小管间质的细胞外基质(ECM)堆积、小管的空泡变性及肾纤维化均与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N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和肾小球硬化[1]。本研究所选补肾汤是我院多年实践证实有效的方剂,试图通过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  相似文献   

18.
卢晋英 《哈尔滨医药》2012,32(2):146-14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伴或不伴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大约40%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可并发DN.DN起病隐匿,因此有一相当长的无症状期[1],早期诊断DN可以达到早期干预,延缓DN发展的目的.本文就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在早期诊断DN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能引起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沉积,肾小球硬化,引起蛋白尿,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发展为DN,40%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可能发生死亡[1]。因此,对DN  相似文献   

20.
孙铸兴  缪建萍 《江苏医药》2003,29(4):310-3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肾脏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所有的肾脏疾患并非都是DN,相当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伴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如伴发原发性肾小球肾炎。NDRD的治疗及预后与DN显著不同,本文通过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16例2型糖尿病伴发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期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