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瘟是目前精神外科领域的最新技术。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289例精神分裂瘟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手术。采取了护理对策;重点对手术前后的焦虑,恐惧、抑郁,精神衰退、愤怒和暴躁的心理进行分析及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配合医生对精神分裂瘟病人的手术治疗,以及病人术后恢复。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柳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57-258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在本院住院的8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发病诱因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30~39岁者,占41.66%,文化以初中文化者居多,占55%,性格以内向者居多,占59.5%,有明显诱因者占72.6%,高于无明显诱因者。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分析流行病学Logistic回归和病例对照方法,分析了34例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确立假说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推论两者的因果关系。结果 发现婚姻挫折、与邻居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低下和不良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结论 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晓娟  杨梅 《北方药学》2013,(12):187-187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但未痊愈时出现的以抑郁为主的症状,且症状持续至少2周。抑郁症状的存在不仅显著加剧了患者因精神分裂症而承受的痛苦,还加重了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缺乏及自杀的观念和行为[1]。心理护理通过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状态,促使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抑郁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角度,来了解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方面的干预同时使用药物,对照组仅用药物维持治疗。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年末、2年末对两组进行SDSS和PANSS评分,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SDS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两组无显著差异,1年末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2年末有极显著差异(P<0.01)。2年内两组的复发例数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状态的探讨,掌握其心理特点。方法对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并根据患者配偶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经过护理干预后他(她)们的评分随之降低。结论针对患者配偶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 ,随机分成干预组 ( 10 0例 )和对照组 ( 10 0例 ) ,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方面的干预同时使用药物 ,对照组仅用药物维持治疗。研究开始后的 3个月、1年末、2年末对两组进行SDSS和PANSS评分 ,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 SDSS和PANSS评分 3个月时两组无显著差异 ,1年末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年末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2年内两组的复发例数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2周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以GAF和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综合治疗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下的心理情绪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PANSS评分、护理满意度、简明精神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SDSS评分、临床指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 <0.05)。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PANSS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后PAN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量表评分、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时间、治疗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组均36例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采用HAMD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并比较其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的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组间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这种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门诊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500例,运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调查所有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对比自我管理能力好与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情况,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00例患者中有22.00% 患者自...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发生暴力行为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53例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语言暴力35例(66.04%),身体暴力18例(33.96%).因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而发生暴力行为者35例(66.04%)、不合作拒绝治疗与护理者12例(22.64%)、不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及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5例(9.43%)和因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者1例(1.89%).结论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积极评估患者,寻找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或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将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对于改善其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1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行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4月来门诊复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 D-3)诊断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15例,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编的《不良因素调查表》进行评定,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分析其可能的导致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115例患者中符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者51例(44.3%),其中药源性抑郁6例(11.76%),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抑郁45例(88.23%)。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因素除药物因素外,与患者及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和社会支持状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社会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患者除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巩固治疗外,同时接受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对照组仅以抗精神病药物巩固疗效。在入组时、第1年末、第2年末采用分裂症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等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第1年末、第2年来SANS、SAPS及SDSS总评分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性退缩、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等八项社会功能缺陷分比入组时减低,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以上评分与入组时相比无差异。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能持续、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2组,研究组27例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27例单纯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末分别进行精神病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社会功能量表(SDSS)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末在PANSS量表评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SDSS因子分职业和工作、家庭外活动、个人生活自理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改善某些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急性精神分裂症治疗后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住院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12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与健康成年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精神分裂症治疗后恢复期患者的SCL-90各个指标中总分、阳性症状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健康成年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药物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仍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心理干预对其愈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对临床治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1年末,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复发率及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1年末,干预组服药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1,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回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回归功能康复训练,住院治疗8周,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价。结果 8周后BPR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7.12±7.22和33.41±8.90(t=4.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PSP评分两组比较(χ2=13.15,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可促进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回归功能的恢复,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