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烧伤肢体削痂植皮手术中常使用止血带防止大量出血.但止血带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血栓形成,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本院8年进行止血带下削痂植皮手术1021例,出现并发症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脊神经背根神经节中TrkA及Trk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坐骨神经从神经中段切断后,外膜缝合修复神经。实验组动物的胫后肌内每日注射NGF200U,术后3、7、14、28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神经再生及外源性NGF靶肌肉注射后脊神经背根神经节中TrkA及TrkA mRNA表达。结果 正常背根神经节中有大量的神经元表达TrkA及TrkA mRNA;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TrkA的表达下降,术后7d组最低,28d接近正常;NGF靶肌肉注射后,背根神经节中TrkA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TrkA的表达降低,靶肌肉注射外源性NGF背根神经节中TrkA的表达增加,表明靶肌肉注射可作为NGF的有效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充气止血带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动物模型,研究其对周围神经和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个月龄,30只,体重(3.5 ±0.3) kg,雌雄不限,在家兔左侧后肢环扎充气止血带,于不同时间点松开,造成左侧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对照组,B组:缺血2h,C组:缺血4h.对照组不扎充气止血带,第1、2、3、4、5、6h检测肢体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B组、C组于再灌注(松开止血带,血供恢复后)的1、2、3、4、5、6h检测肢体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A组于第6h观察骨骼肌的形态,B、C组于再灌注(松开止血带,血供恢复后)的第6h观察骨骼肌的形态,每组于术后第5d评估左侧后肢的行走功能.[结果]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C和A组相比较,周围神经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降低,三组之间的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骨骼肌可见(B、C组):横纹紊乱、肌纤维断裂、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经过缺血期和再灌注损伤的交互作用后,肢体的功能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出现了不可逆的病损.该模型制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小,更贴近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家兔坐骨神经高压电损伤后早期电生理的变化规律。方法 新西兰家兔48只,分成2组。实验组40只,以1万V高压电电击右下肢,于伤后即刻、3、7、14、21d共5个时间组检测实验兔右下肢的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复合肌肉电位(CMAP)和皮层体诱发电位(SEP)。正常对照组8只家兔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20只兔右侧坐骨神经的MNCV、CMAP、SEP在伤后3d全部测不出,提示为完全损伤。20只兔随伤后时间的推移,坐骨神经的MNCV逐渐减慢;CMAP和S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降低。提示为不全损伤。两者肌电图失神经电位的变化则相似。结论 家兔坐骨神经被高压电击伤后早期的肌电图神经电图改变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Whiteside法比较,探讨垂直水柱测压法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行气管插管麻醉。用8.0 cm宽血压计袖带包绕右侧小腿充气至40 kPa,持续8 h后松开袖带,建立骨筋膜室的压力模型。垂直水柱测压法采用常规的静脉输液系统和刻度尺,Whiteside法采用汞柱血压表、三通管和注射器等。比较两种方法对骨筋膜室的动物模型造模前后压力的测量结果。[结果]造模前垂直水柱测压法(15.52±2.94)mmHg(1 mmHg=0.133 kPa),Whideside法(15.63±2.63)mmHg,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过程中、造模后均无动物发生呼吸抑制和死亡,有效实验动物为20只。造模后垂直水柱测压法测压为(34.42±4.38)mmHg,Whideside法(34.55±4.28)mmHg,组间无明显的统计差别(P0.05)。[结论]垂直水柱测压法在家兔静息状态和骨筋膜室模型时的应用效果与传统Whiteside法相一致,客观准确,但其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更具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静脉桥接配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混合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断端自体静脉桥接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联合治疗周围混合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倒置的自体静脉段将完全断裂的周围混合神经远近端套接 ,神经断端间保留 3mm的小间隙形成神经再生室 ,术中将NGF1 0 0 0 u 一次注入再生室内 ,术后于损伤神经支配的肌肉 (靶肌肉 )内连续每天注射NGF1 0 0 0 u 共 2周。结果 :本组 6例均获得随访 ,最短 3个月 ,最长 1 8个月 ,根据周围混合神经综合评定标准 ,所有 7条神经均达到优良 ,靶肌肉肌力≥M3。结论 :该法对提高周围混合神经 (尤其运动神经 )损伤后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鼠失神经支配后外源性NGF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失神经支配后外源性NGF(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体重、血钙及骨结构的影响,进而说明NGF在神经源性骨质疏松康复中的意义。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失神经组,失神经组大鼠切断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失神经支配组和失神经支配注射NGF组,30d后称重、取血、处死动物取股骨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 失神经支配大鼠注射NGF后,体重、骨小梁量与未注射组相比具有明显增加,提示局部予以NGF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后大鼠骨质疏松的程度,并可增加因失神经导致的体重减轻,而各组的血钙磷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说明神经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并非源自钙磷流失,而是由骨小梁的结构改变所致,同时外源性NGF在神经性瘫痪后骨质疏松的康复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 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和对失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后,损伤处神经内注射NGF和bFG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日在术侧腓肠肌内注射药物,术后4、8、12周,进行足印分析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取小腿三头肌称湿重,取脊髓及神经肌肉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联用NGF bFGF,能显著改善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功能指数,有效地减轻由于失神经支配后肌肉的萎缩,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与再生。[结论]联用NGF、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减轻失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的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变化和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eptin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方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eptin治疗组和模型组于动脉栓塞(即缺血0min)的同时分别腹腔注射leptin 1μg/g或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假手术组未行栓塞。于MCAO前、缺血2h、再灌注5min和24h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量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后,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再灌注24h,leptin治疗组脑组织血流量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缺血半影区N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大部分NGF阳性细胞明显凋亡,而BDNF表达无明显升高(P〉0.05);leptin治疗组NGF和BDNF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NGF和BDNF阳性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结论:leptin能够升高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的表达水平,增加缺血区血流量,从而在脑缺血性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区域内,由于不同原因所致压力升高,使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导致以肌肉和神经急性严重缺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以胫腓骨骨折后发生最多。尤其交通、矿产、暴力损伤,此征并非少见,处理不当,将引起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过去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先切开减压,骨折固定、张力缺损创面包扎换药。7~8d后肿胀消退,二期缝合或植皮消灭创面。这样,病人病程长,痛苦大,医疗费用高,易感染。行一次性切开减压,室腔置管引流、骨折固定、张力创面整张植皮,术后常规行20%甘露醇250mL,每日3~4次脱水治疗3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因急性下肢缺血在我科行动脉再通治疗后并发急性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原因、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效果、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126例病人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动脉再通治疗,发病至再通时间平均为26h(3h至6d),其中24例(共27条肢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筋膜切开(包括3例行双侧肢体预防性切开)。21例动脉再通术后延迟切开时间平均为10(5—48)h,其中2例术中行血液透析,1例行术后血液透析。本组3例截肢,2例死亡(包括1例截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的严重并发症,动脉再通后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伴局部张力升高者应高度怀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其治疗方法是充分切开4个筋膜腔减压,同时动态监测病人电解质和肾功能指标,维持肾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必要时应早期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断肢再植手术、骨筋膜室综合征、出血性或创伤性休克以及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脊髓损伤 (SCI)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43 (GAP 4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Allen氏重物坠落法制作鼠脊髓损伤模型。66只成年Wistar鼠随机分为 11组 ,正常组、SCI 1、4、7、10、14d组和NGF 1、4、7、10、14d治疗组 ,每组各 6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鼠损伤脊髓组织中GAP 43mRNA表达水平。结果 GAP 43mRNA在正常成年鼠脊髓中微量表达 ,SCI后表达增加且NGF治疗组较SCI组表达更为显著 (P <0 .0 5 )。术后 7d时 ,SCI组GAP 43mRNA表达达到高峰 (0 .82 5± 0 .0 16) ,14d时降至接近初始水平 (0 .419± 0 .0 18) ,但NGF治疗组GAP 43mRNA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 (0 .787±0 .0 10 )。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NGF可增强损伤脊髓组织GAP 43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损伤后急性期NGF、BDNF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急性期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 取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8组.其中7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原位缝合,另1组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3,4,5,6,7 d以吻合口为中心,取上下各5 mm共1cm坐骨神经提取总RNA,采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NGF、BDNF mRNA含量变化.结果 大鼠周围神经中NGF mRNA含量在正常组织有低水平表达.在损伤后1 d即明显升高,在损伤后5 d降低,随即恢复较高水平.BDNF在正常组织亦低水平表达,在损伤后4 d明显增高,5,6 d低至正常组织水平,7 d恢复较高水平.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急性期NGF、BDNF基因表达变化不同步,提示不同因素在损伤后急性期NGF、BDNF含量变化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爱琴  张淑卿 《中国骨伤》2007,20(8):504-504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小腿的胫腓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室壁坚韧缺少弹性,胫腓骨骨折后气滞血瘀或外固定过紧等原因使骨筋膜室的压力急剧增大,阻断室内血流,导致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急性缺血。如果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发展成为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甚至截肢或肾衰危及生命。所以早期观察确诊,早期处理尤为重要,术后护理也直接影响预后,通过对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652岁,平均35岁;损伤侧分别为右侧21例,左侧  相似文献   

16.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位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对240例患者采用改良W h ites ide法测压装置监测小腿骨筋膜室内压。80例患者骨筋膜室内压大于等于30 mmHg(1 mmHg=0.133 kPa),其中前侧骨筋膜室8例,外侧骨筋膜室12例,后浅骨筋膜室16例,后深骨筋膜室28例,涉及2个以上骨筋膜室16例。确认后切开各压力升高的骨筋膜室,前侧和外侧骨筋膜室取小腿前外侧切口,后浅和后深骨筋膜室取胫骨内缘后侧切口,合并胫腓骨骨折者,在切开减压的同时固定骨折,数天后切口二期处理。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5~35个月,平均2年,8例较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小腿局限性疼痛,偶有放射痛,占10%;4例两点辨别觉及针刺觉减退,占5%;无一例出现肌肉萎缩、爪形趾、缺血性肌挛缩及运动障碍,均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结论小腿损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不容忽视,各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监测是定位诊断的惟一可靠方法,根据定位诊断有针对性的减压各骨筋膜室,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小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外固定治疗及50例采用切开复位单或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中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6例。结果5例早期切开减压二期清创行骨折内固定及植皮治疗,切口一期愈合。1例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胫前肌及伸趾伸拇肌全部切除后导致垂足垂趾。骨折一期愈合,内固定钢板无松动、断裂。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可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严密观察每个间室张力变化,以防发生不可逆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Ⅴ型胫骨平台骨折58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2年4月~2005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8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20~62岁。左膝28例,右膝30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52例。伴内侧副韧带损伤10例,外侧副韧带损伤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6例,血管神经损伤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6例。按Schatzker分类,骨折均为Ⅴ型。1.2治疗方法本组均行手术治疗,除了对开放性骨折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或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病例行急诊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待肿胀减退、软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重视闭合性掌骨多发骨折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7年~2000年收治的382例闭合性掌骨多发骨折中,合并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的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合并急性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均为第2、3、4、5掌骨干多发骨折,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行手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4例并发急性腕管综合征,均为掌骨基底骨折,予以骨折复位,未行腕横韧带切开;1例掌骨基底多发骨折合并腕部正中神经闭合性挫伤,骨折予以复位,神经未行特殊治疗。结果 本组12例经3个月随访,骨折于术后4~6周愈合,患手无爪形手畸形及痛、温觉功能障碍,与健手对比,其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伸运动正常,无对掌功能障碍。结论 闭合性掌骨多发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警惕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腕管综合征及正中神经直接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免贻误诊断。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素及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及受体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30只,设正常组、假伤组、脊髓损伤组。Allen's法复制5g×10cm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方法观察各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及其受体TrkA,TrkB,TrkC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表达较少,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NGF和BDNF伤后1~7d持续高表达,NT-3、TrkA、TrkB和TrkC伤后1~3d表达较高,与正常组和假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营养素及受体在急性脊髓损伤中表达增加,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