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 12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病入院治疗 7 d后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在发病入院治疗的 24 h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干预前、干预后14 d、干预后28 d进行评分,观察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4 d、干预后28 d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与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4 d、干预后28 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时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药物等治疗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肢体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运动能力进程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本组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神经、运功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在我院脑科中心共收集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通过中国卒中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和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该种康复模式可以在各级医院进行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偏瘫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61例)和对照组(n=6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周期均为12周,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康复期患者中施以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功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敏 《淮海医药》2016,(4):492-49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其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入院后在给予常规的神经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分别采用心理护理、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日常活动能力训练、饮食护理、自我护理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护理。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6个月FM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干预组Barthel指数也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提高,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予以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脑梗死的急性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待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照组没有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自理生活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运动功能等方面的价值,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处在生命体征平稳阶段的脑梗死偏瘫后遗症患者(n=104),采取1∶1比例法进行患者护理分组。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配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肌力分级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指标评分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偏瘫后遗症情况明显,严重影响康复状况。予以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肌力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护理干预的施行价值与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6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普通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康复训练行为、知识掌握情况和康复效果、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康复训练行为、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护理干预的施行价值与效果肯定,可通过提升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和训练依从性,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能力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焦虑及抑郁心理,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早期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焦虑、抑郁情绪,且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临床疗效,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70)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n=70)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较常规护理更加有效,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66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8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83)强化常规护理,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90.36%)高于对照组(7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在2016年~2017年期间阶段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08例,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后遗症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第1、3个月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情况;干预前、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的第1、3个月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情况;干预前、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两组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采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35-33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治疗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偏瘫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人),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干预,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心理干预护理等。结果观察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帮助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采用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同煤集团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同时选取2012年本院收治的50例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未接受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家庭康复与护理指导应用于脑血管病肢体偏瘫患者可充分提高家庭干预的有效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赵蕊 《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80-182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84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接受相关治疗,根据Excel表格中的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2例,分别实施了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Barthe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临床上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给患者配合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患者及家属对此种护理模式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