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又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透析质量的好坏,在影响透析质量的多种因素中,透析血液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要想获得理想的血流量就必须有良好的内瘘做基础。因此对内瘘的保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被视为病人的第二生命线,需要医护和患者双方共同保护。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共透析病人2571例,其中插管631例,内瘘1860例,内瘘闭塞2例。具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最好的方式则是动静脉内瘘。正确的维护和使用内瘘对延长内瘘使用期限及延长患者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对我院透析室82例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分析常易引起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早期干预和护理。结果经过对内瘘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和相关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且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HD)。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保护内瘘,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科对12例透析患者内瘘进行有效的健康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达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2~62岁,中位年龄45岁。透析周期为每周2次,时间为4h,穿刺成功率为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 是血液透析(HD).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保护内瘘,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科对12例透析患者内瘘进行有效的健康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达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60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2例因不同原因形成内瘘闭塞行第二次吻合术再通外,余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来说,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是血管内瘘。血管内瘘(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现将我院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已被证实是最好的长期血管通路,而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透析及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生存。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瘘穿刺也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和伤口愈合功能较差、自我护理能力较差,这些都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透中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68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导致内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最主要原因,穿刺不当及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意识不强是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合理使用和保护内瘘及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血管造影后行PTA。结果经皮血管成形术后,内瘘血流震颤明显增强,可保证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260 mL/min,完成有效透析。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质量,减少穿刺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对患者内瘘的维护责任到人、提高穿刺技术、正确预防和处理内瘘使用并发症,比较内瘘使用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内瘘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的维护了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圈员的责任心和穿刺成功率,加强了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2月间于某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为(30.05±2.76)分,SDS为(31.90±3.5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5.74%、80.85%,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血液透析患者不断增加。因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促使透析患者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血管通路问题愈来愈突出,而维持血管通路的可靠稳定,有利于确保血透治疗顺利开展,进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现就MHD患者血管通路护理进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护理对策。并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尿毒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对比,从而为减轻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尿毒症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并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和未进行干预护理各100例进行效果比对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内瘘管及穿刺静脉血管保护良好,生活基本能自理,能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观察组1年、3年以上存活90例(90.0%)、88(88.0%),对照组75(75.0%)、64(64%),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透析低血压、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心力衰竭明显少于未接受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前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做好细致的围透析期心理护理,提供亲切、舒适、安全的透析环境,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老年痴呆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及治疗率。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标准的124例患者,采用自编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一般临床资料,透析症状量表(DSI)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了解其治疗。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最高的症状是疲劳82.17%,但治疗率仅9.41%。入睡困难和早醒发生率分别为64.58%,61.12%,但治疗率仅14.52%,12.45%。情绪症状如担心,焦虑,悲观发生率分别为75.43%,58.47%,47.68%,治疗率为零。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多且发生率高,但治疗率很低,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患者症状的识别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芳 《药品评价》2020,(1):43-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左卡尼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将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各项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4.42%、95.35%(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恢复各项炎症指标,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门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门诊干预,采用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分别于血液透析伴抑郁症护理门诊实施前及实施后1年进行评估。结果 1年后观察组PANSS总分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GQOLI评分和GWB评分在1年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护理门诊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并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长期血液透析高位动静脉内瘘采取临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9月在本院采取高位内瘘手术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试验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应用前列腺素E1对于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造瘘术前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动静脉造瘘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双嘧达莫50 mg, 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 10 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静脉缓慢推注,qd;术后1周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术后1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静脉瘘血流量,了解通畅情况,并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内瘘成熟后血管初次血液透析使用的时间. 结果 治疗组1个月内瘘通畅59例(98.3%),对照组通畅52例(86.7%)(P<0.05);治疗组内瘘血流量(466±147) mL&#8226;min-1,对照组为(351±89) mL&#8226;min-1(P< 0.01);治疗组内瘘初次使用时间(22.7±4.3)d,对照组为(28.2±7.1) d (P< 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因子Ⅰ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初期通畅率,促进内瘘的成熟,且不增大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