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评价。方法选取我院80例受检人员(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观察组(糖尿病患者)2组,均实施尿常规定性检验,对比其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受检人员白细胞阳性率为95.00%、白细胞脂肪阳性率97.50%、尿隐血阳性率87.50%、尿糖阳性率90.00%、尿酮体阳性率95.00%、尿蛋白阳性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阳性率(P<0.05)。结论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内收治的75例糖尿病,进行尿常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一过性糖尿病、持续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同时观察不同年纪的蛋白尿发生率、分析糖尿病患者年纪与蛋白尿的关系,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蛋白尿为正比关系。结论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的检测中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的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糖尿病肾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关于尿常规定性检验对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32例健康人作为本文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常规检验、血清肌酐检验和血尿素氮检验,比较检验的结果,评价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尿蛋白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当中出现一次性蛋白尿的概率为28.13%(9/32),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的概率为18.75%(6/32),而对照组当中存在一次性蛋白尿的概率为3.13%(1/32),无患者存在持续性蛋白尿,两组进行比较,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存在蛋白尿的次数和糖尿病病程以及年龄存在正相关。结论通过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可发挥理想的检验效果,对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等可以进行有效的诊断,有助于疾病的及早发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检查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8例糖尿病患者与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尿常规检查检测蛋白尿含量。比较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蛋白尿情况,分析糖尿病患者年龄及病程与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蛋白尿占41.38%,一过性蛋白尿占25.86%,持续性蛋白尿占32.76%,与健康体检者的0、1.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年龄与蛋白尿阳性水平呈正相关(r=0.693, P<0.05)。糖尿病患者年龄与蛋白尿阳性水平呈正相关(r=0.693,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以尿常规定性检验方式检测蛋白尿含量,有利于判断患者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临床治疗的基本参考资料,并为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尿常规检验中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有较多因素影响尿常规检验,针对发生的原因,严格控制检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对各类细胞检验认知,可有效减少尿常规检验误差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样本收集、保管、运送、检验中各环节的影响因素。结果尿常规检验中各环节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结论认真执行质量控制,规范操作流程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验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0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尿常规检验标本进行观察,记录标本采集数据,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组种1200份标本中有188属于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15.67%,1012份属于合格标本,合格率为84.33%,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无误,有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可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查的误差,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精准性,更好服务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采取尿常规检验方法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共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尿路感染患者参与,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68例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尿常规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及细菌计数,以及观察组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细菌计数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细菌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白细胞计数及细菌计数数据在统计学中无意义(P> 0.05)。结论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尿常规检验效果显著,加之该种检验方法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其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尿常规在采集、运送、保管、分析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尿常规检验标本在采集、运送、保管,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检验人员的操作,均可直接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结论应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验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袁秀 《中国医药指南》2022,(27):109-111
目的 研究尿常规临床检验的过程当中通过检验前质量控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将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在进行尿常规检验过程中没有进行检验前质量控制工作。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在进行尿常规检验过程当中落实检验前质量控制工作。对两组患者的尿液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本文观察组当中对尿常规检验持满意态度的患者116例,占96.67%,对照组持满意态度的患者101例,占84.17%,P <0.05;观察组患者尿液检验质量控制不合格4例,占3.33%,对照组尿液检验质量控制不合格34例,占28.33%,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可有效的提高尿常规检验过程当中尿液标本的合格率,这能够确保尿常规检验的检验结果更加的准确,对于保证患者的病症及时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杜鹏 《北方药学》2014,(5):135-136
目的:探讨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方法:对采集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尿常规标本在收集、送检、化验环节均可对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做好全员培训,减少标本的人为干扰,能将检验标本结果误差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寻求最优化的尿常规检验方法。方法2011年3月1日一2013年3月1日该院收集2000份住院患者晨尿,同时采用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2种检测结果,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2000份尿液经2种方法检测蛋白质、白细胞和红细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严格控制尿常规检测中的采集、保存和分析中的因素。结论加强检验相关人员培训,按SOP进行操作,认真执行质量控制,并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对降低尿常规检验的误差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关于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妇科门诊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常规检验,观察组通过专业的尿液采集方法进行对照组以常规尿液采集方法进行,比较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本文两组研究对象尿常规的检验结果当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时候,阴道分泌物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误导,所以要重视对女性尿液采集方式的选择,避免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可有效提升妇科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尿液采集法进行尿液采集,观察组采取0.02%呋喃西林溶液对会阴部实施清洗后再进行尿液采集,比较两组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上皮细胞、蛋白质、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检验阳性率,因此在行尿常规检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有效的采集方法,避免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均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患者,上述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尿常规检验,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尿液采集方式,试验组研究对象使用专业尿液采集方法,并对两组研究对象尿常规检验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检出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根据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研究对象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0.0%、5.0%、0、0,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0.0%、25.0%、5.0%、30.0%。试验组研究对象在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检出率上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分泌物对于尿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通过专业的尿液采集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某院接诊的行尿常规检验的尿液标本217份,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与上述两种方式联合检测的方式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定量白细胞和定性红细胞阳性率,结合尿液标本培养结果,分析尿沉渣法、干化学检测与两种方式联合检测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准确性。结果:干化学检验定量白细胞阳性率(7.37%)明显低于尿沉渣法的定量白细胞阳性率(36.41%)(P0.05),定量红细胞阳性率(15.67%)明显高于尿沉渣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5.99%)(P0.05);联合检测的定量白细胞阳性率(43.32%)和定量红细胞阳性率(20.74%)显著高于干化学检测结果和尿沉渣结果(P0.05);不同检测方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漏诊率、误诊率依次如下,干化学检测:90.7%、85.3%、88.0%、9.3%、14.7%,尿沉渣:91.7%、89.0%、90.3%、8.3%、11.0%,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检测:98.1%、96.3%、97.2%、1.9%、3.7%。结论: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验可有效降低尿常规检验误诊率和漏诊率,为医师临床诊疗患者病情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并分析尿沉渣检验和尿常规检验在尿液检验当中应用的临床价值,以便于为临床的检验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进行尿液常规检验的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研究选择其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选择采用显微镜检的方法进行尿沉渣的检验,同时为患者选择采用Uritest-150型尿11项分析仪为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患者检查的检查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本研究对于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查可以看出,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92例,两组检查结果不腐的病例有8例,经差异性检验,P>0.05,无差异。结论在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的过程中,选择采用尿沉渣和尿常规检验都是重要的检验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尿常规检验和尿沉渣检验最好进行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检验效果。避免通过选择尿常规检查对传统尿沉渣检验进行替代,只有综合应用两种检验方法才能提高临床尿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方法通过标本的采集、收集、保存、运送、标记与接受,仪器与材料及对结果的正确分析。结果尿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尿常规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忽视,否则将影响尿液分析的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的患者360例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给予尿沉渣镜检的120例患者作为A组,给予尿常规干化学法的120例患者作为B组,给予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C组。结果 A组患者定量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定量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定量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与定量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为患者提供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均为常用方法,各有一定的优势,而两种方法的联合运用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检验,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