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祥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031-1033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TCA)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其即刻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但术后再狭窄(RS)率却达到10%~20%,这大大降低了支架置人的远期疗效。然而支架内再狭窄及其处理又成了新的难题。为了预防再狭窄,国内外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RAS进行干预可能是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一种有效的生物学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药物涂层球囊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康  葛均波 《疑难病杂志》2008,7(3):129-130
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5%~35%不等,植入裸金属支架发生率较高,而植入药物支架也有一定发生率。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手段主要有3种:(1)单纯球囊扩张,由于有较高的再狭窄率(39%~67%)而限制了其使用;(2)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邱祥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1031-1033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TCA)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其即刻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但术后再狭窄(RS)率却达到10%~20%,这大大降低了支架置入的远期疗效。然而支架内再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津 《安徽医学》2008,29(5):542-544
目的分析总结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41例因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0%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术。其中22例狭窄严重者使用了脑保护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50%,手术成功率100%。41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非脑保护装置支架植入术中)。术后随诊2~24个月(平均随诊12±2.6个月),临床疗效满意。1例发生非支架侧脑梗死。结论血管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卿艳云 《中外医疗》2011,30(20):51-51,5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71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PCI)术后出现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分析,全部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本组7例中2例为急诊PCI,合并高血压病患者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例。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进行标准的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结果 3例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后24h内出现支架内血栓,2例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后24h~14d内出现支架内血栓,2例患者于支架置入术14d后出现支架内血栓,7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心绞痛,ECG有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冠状动脉造影(CAG)4例完全闭塞、TIMI血液0级,3例不完全闭塞、TIMI血液1级。结论支架内血栓是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2%,其中直接PCI后的血栓形成率较高,多于术后3d内发生。其原因可能与多个支架、置入小直径长支架、危险因素(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未能理想控制、支架置入早期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关,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患者发生低于裸支架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发展过程中,支架取代单纯球囊扩张(PTCA)已使PCI术后再狭窄由40%~50%降至20%~30%,近年来研制的药物洗脱支架(DES),更使其降至10%以下。目前临床上有两大DES阵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和多聚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支架)。2005年ACC科学年会上发布了几个药物洗脱支架间的正面比较的研究(如ISAR-DIABETES研究,SIRTAX研究,REALITY研究)也进一步指明了药物洗脱支架区别的重要性。本文在介绍药物洗脱支架的中远期疗效、适应证等有关内容基础上,对这几项研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超过200万冠心病病人需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其中70%的PCI需要植入血管支架,但术后仍有20%~30%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一般出现在3~6个月内,其中大约有109/6的病人需要再次植入支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以及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8.
王煜 《当代医学》2014,(11):60-61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选取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7例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覆膜内支架置放术和食管支架置入术2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级评分差异,探讨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食管支架置入术组患者术后平均评分为(2.15±0.72),覆膜内支架置放术治疗后平均评分为(3.78±1.01),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质量食管癌性狭窄有着疗效好、见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治疗,但是PCI后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严重影响了PCI的远期疗效。目前认为PCI后发生Rs可能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转化、迁移、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沉积、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和新生内膜的形成等有关。本文对近年来应用药物防治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新途径。但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restenosis,RS),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增生和及血管重塑等有关。现代医学通过多种方法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