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757例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中风主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中风主症的相关性。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医院,用Spearman(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中医证候与中风主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有阴虚阳亢(火热)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阴虚血瘀证与感觉障碍、自发性神经痛呈正相关,与口角呙斜呈负相关。阴虚阳亢(火热)证与肢体硬瘫、肢体麻木呈正相关,与肢瘫软硬不显、自发性神经痛呈负相关。气虚血瘀证与肢体软瘫呈正相关,与肢体硬瘫、口角呙斜、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均呈负相关。风痰阻络证与肢瘫软硬不显、口角呙斜、吞咽困难呈正相关,与肢体硬瘫呈负相关。结论: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中风主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中风主症各自的病机特点有关,提示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要重视主症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规律。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医院,用判别分析中的逐步Bayes判别法进行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分析。结果: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有阴虚血瘀证、阴虚阳亢(火热)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先筛选出有判别意义的症状因子26个作为中医证候计量诊断的辨证指标,并建立各症状因子的Bayes判别函数和各证候的Bayes判别方程式,再计算各证候的后验概率,根据后验概率的大小确定中医证候诊断,并对验证样本165例进行判别效果验证,其前瞻性判别概率估计为11.5%。结论:用逐步Bayes判别法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计量诊断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症的相关性.方法:用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医院,用Spearman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具有"阳热"特点的高血压病、糖尿病与阴虚阳亢(火热)证呈现正相关,与气虚血瘀证呈现负相关;具有"痰"病理变化的冠心病、支气管炎与风痰阻络证呈现正相关,其中支气管炎还与气虚血瘀证呈现负相关.结论: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阴阳相依、同气从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风急症证候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按照《中风症辩证诊断标准》,对200例中风病人,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辩证,提示中风病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以两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为最多,基本证候单独出现者次之,3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再次之4,个基本证候和5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较少。6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尚见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中风后1年内各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使用统一的《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采集全国范围内受试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结果:内火证、内风证、痰湿证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血瘀证、内火证、气虚证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阴虚证与其余证候要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证候要素相互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的主要集中于风、火、痰等实证上,“标实”之证易于相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临床缺血性中风病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制定统一表格,采集283例受试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由课题组指派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已经入组的受试者,集中进行统一的证候评价,得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283例受试对象总体上以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经聚类分析,结合各证候要素在受试者中所占比例,可见,脑梗死受试者的主要证候表现均为气虚血瘀证.受试者中表现为二证相兼和三证相兼的比例最高,一证独见的受试者中,以“气虚”和“血瘀”型最多;二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型最多,三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痰湿”最多;四证并见的,以“内风+内火+血瘀+气虚”最多.由此可见,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最常见的证候要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的证候表现,证候要素的组合复杂,出现频率以二证、三证组合为最多,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的单独出现或相互组合.  相似文献   

7.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临床中医诊断与治疗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特色。现代影像学是人体运用视觉诊断疾病即望诊的延伸和发展。发生于疾病不同阶段的证候,以该病病理生理或/及病理解剖的变化为基础,是中医证候与医学影像可能具备相关性的立论依据。探索并逐步阐明西医常见病中医证候与该病医学影像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诊断与疗效评价价值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构建中医证候影像学体系,对于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证候组合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100例缺血引起中风三个不同阶段的患者,从而对其演化规律进行证明与解释。结果: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证候随时间的演变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急性期以两证组合内风加内火所占比例最多,恢复期以两证组合痰湿加血瘀所占比例最多,后遗症期以两证组合气虚加阴虚所占比例最多。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证候随时间的证候的演变存在一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西医诊断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制订《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将中医症状归纳为16个因子,与HAMD因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代表抑郁症核心症状的Ⅴ阻滞因子,各项中医证候因子仅肾精不足、肾阳虚与之有相关性。相关性较高的为肾精不足因子,相关系数为0.290。结论:肾精不足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之一,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主要证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底节区出血与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脑病医院收治的19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中医证候及脑出血部位分布规律,并对对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与非基底节区)与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证分别占24.08%、17.28%、28.28%、8.38%、12.04%、9.95%;基底节区出血占46.07%;非基底节区出血占53.93%;风证和痰证与基底节区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多;风证、痰证均与基底节区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5-HT)水平及与其相应的中医证型、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抑郁症患者210例,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组5-HT的差异及中医证型、症状与5-HT的关系。结果 210例抑郁症患者外周血5-HT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5-HT低下者各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功能低下的抑郁症患者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分布情况与5-HT功能不低下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HT功能对抑郁症发病以及中医证型、症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分级的关系。方法:基于MATLAB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以高血压中医症状及舌脉为输入,高血压分级为输出,建立结构为24-9-3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65例样本进行训练,12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平均识别率为75%。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分级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状态贯穿于人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延续稳定的生命态,对状态应进行客观的采集与辨识,把握住人未病、欲病、已病、病后四个状态的生理病理特征。而中医辨证则是针对已病状态的人,因此,二者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采集的过程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采集的方法亦相同。本文主要分析状态辨识的内涵与意义,并重点阐述其与中医辨证之间存在的差异及相关性,以及中医状态学这一新兴学科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证候量表是将中医认识病机,归纳证候过程量化、客观化的程序,理应体现中医证候特点。而现有证候量表条目池注重频次统计,条目筛选是概念维度与测量指标的纵向关联,缺乏对症状间关系的探讨,许多条目只是单纯罗列,之间并无关联。鉴于此,笔者提出基于症状间关系构建中医横向关联证候量表的理论构想,一是在条目池形成环节,运用访谈法收集症状时序关系,引入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复杂网络分析等技术分析症状间关系,实现量表条目的横向关联;二是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关联结果进行筛选及条目赋权,对数据挖掘得出的症状关联结论进行中医思维验证。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中医证型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94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组42例,脾胃虚弱组30例,脾胃阴虚组2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S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NPY含量明显高于脾胃阴虚组,SP含量则显著低于脾胃阴虚组;脾胃虚弱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SP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脾胃阴虚组,NPY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脾胃阴虚组患者血浆SP、Gl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则低于健康对照组,而VI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中医证型IBS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有一定的变化。其中NPY和SP的变化有证型的特异性,而VIP、Glu的变化无明显的证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卵巢囊肿中医辨证分型与B超观测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诊断出患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的病人73例。中医辨证分为痰湿蕴结证、气滞血瘀证和无明显证型,B超图像主要分为浆液性和黏液性,超声特征与证型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B超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效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医临床Hp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对922例Hp感染阳性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一经过四联疗法治疗后,分析不同中医证型Hp感染者的根除效果。结果在922例Hp感染者中,不同中医证型者Hp根除效果依次为脾胃虚寒证〈寒热夹杂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血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包括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肝气犯胃证及胃络瘀血证)者623例,根除率为82.5%;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者244例,根除率为5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各证型间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两证型间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Hp感染者根除效果不同,虚证明显低于实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2年1月一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29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痰瘀内结证组患者TC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热结血瘀证组患者ApoAl浓度及HDL-C浓度最高,LDL-C浓度最低,其ApoB/ApoAl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与痰瘀内阻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TC/HDL-C、TG/HDL-C及LDL-C/HDL-C比值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TG、LDL、TC/HDL-C、TG/HDL-C、LDL/HDL及低HDL与痰瘀内结证有关,高ApoAI、HDL-C及低ApoB/ApoAl、LDL-C、TC/HDL-C、TG/HDL-C、LDL-C/HDL-C与热结血瘀证有关.ApoB/ApoAI、TC/HDL-C、TG/HDL-C、及LDL-C/HDL-C对ACS中医证型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小儿胃脘痛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小儿胃脘痛中医辨证特点及与胃镜表现的关系.方法借助胃镜检测手段,分析300例胃脘痛患儿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微观辨证的相互关系.结果所选病例中胃镜疾病检出率为98.3%,中医宏观辨证及电镜微观辨证均以湿热中阻和脾胃虚寒检出率最高;在浅表胃炎中两种辨证方法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对小儿胃脘痛的研究,总结辨证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